正文 第十八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班固不敢有半点迟疑,于回禀文书写好的第二日便让家里的小厮去冯彰府上通知,要见冯大人。

冯彰得知后,让福安赶紧安排了,无奈这几日寇损那边也应该有所动静,刘秀日日下朝后留下他二人,分别召见。因为没有面见班固,在没有得到可靠的消息前,自己不敢在刘秀跟前有所透露。每每被皇上单独召见后,寇损总要出来在自己身边趾高气扬的显摆一番,抑或是似是非是的卖个关子,总是故意叹着气摇摇头,眼神却还始终瞥着冯彰。

冯彰向来行事稳重,对寇损的洋洋得意也就视而不见。视而不见才不会争吵,不会争吵至少目前就不会在未摸清对方底细前彻底与寇损划清界限,尽管二人都心知肚明,既然寇损不愿做那个捅破窗户纸的人,冯彰为何又要做这人呢?!

这日,刘秀召见了寇损后,还未等着寇损离开,便面喻身边的内侍请冯彰入内。在与寇损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寇损嘴角上扬,轻蔑的笑了笑,冯彰只是停住了脚,理理自己的衣冠,从容入内面见圣上了。

“冯大人,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好了吗?”刘秀示意冯彰不必多礼。

冯彰看着刘秀,点头答道:“陛下不必担心,所有事情老臣已经打点妥当。估计这几日陛下便可见到老臣上的奏折。”

刘秀点点头,“冯爱卿办事朕一向放心。这次爱卿可是为朕解决了一个大难题。爱卿,你说,你想要什么赏赐?”

冯彰微微一笑,“我冯氏祖上一直沐浴皇恩,陛下待老臣也一直信任,老臣岂敢还要什么赏赐呢。”

“哈哈哈”刘秀大笑,手一拍几案,“好,就凭爱卿这句话,朕就没有看错你冯氏一族!”豪爽的笑声顿时响彻太极殿西堂。

冯彰归府又是大晚上了。匆匆忙忙回到清心苑,福安早已候在屋里了。

冯彰一进门,福安便默契的为冯彰接过手上的官帽,便安置在一旁的衣榻上。

“老爷,班公子已经等了您几日了。您看何时安排出时间?老奴也好去回话。”

冯彰神采奕奕,走到几案旁,“老夫就说没看错人,这次倒还真是难为他了。”福安笑着,“老爷是慧眼识英才。当初老奴还怕班公子是一介书生,哪里能处理得了关于朝政的大事。”

福安笑着摆摆手,“福安呐,你是不知道他的父亲,班彪的才识只有与他过过招的人才能领略。依老夫看,班固多半继承了他父亲,做事绝对细致可靠,却又不喜张扬。”

福安踏实的听着,脸上还是一直保持着浅浅的笑容。

“这次若是他果真办的好,老夫真是要考虑将他举荐,朝廷就是缺这样的青年才俊。”冯彰捋捋胡须,心中也是暗自惊喜,现在与寇损的这幅景象,想必日后总有在朝堂上双方反目的一天,将班固举荐,不仅因为他有过人的才识,也是他这棋局里的重要的一步,是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得力之才,更可以助自己一臂之力。

冯彰安排福安后日午后等自己下朝后即与班固见面。福安第二日一早便送去了消息,让班固明日去往冯府。班固自然是做好了所有的准备,这几日就等着去见冯彰,面告一切。

这日,班固起了个大早,又看了一遍回禀文书,字字句句都斟酌的十分恰当,没有什么修改之处了,便安心的放好,等待这午后去冯府。福安早已安排了府上的家仆,时间差不多就接班公子。瞅着时间已差不多,家仆可不敢误事,急忙前去请班固。冯彰回来的恰是时候,回了清心苑收拾妥当,福安便前来告知,家仆已经将班公子请入府中了。冯彰吩咐福安直接将班固引到清心苑,再去准备茶水,福安自然前去一一打点好。

班固进了清心苑,冯彰早已在里屋候着了。

福安屏退其他人,自己也从清心苑中退出,关好房门。

班固行礼,冯彰忙上前扶起,“贤侄,你我之间就不必这么多礼数了。请上座。”说罢,引着班固上座。“冯大人,孟坚就不绕弯子,直接说了。”便从怀里拿出上报的文书递给冯彰。冯彰接过文书打开,开始阅读。

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冯彰便将文书阅读完毕,置于几案之上,连声称好。

“想不到南匈奴真是有如此臣服的诚意。既如此,明日我便回禀陛下,仔细商议南匈奴归附我大汉一事。”

冯彰起身,走到班固身边,十分赏识的看着班固,“贤侄,老夫有一事想问问你。”

班固也立即起身,回答道,“大人请问。”

冯彰捋了捋胡须,若有所思,“孟坚贤侄,可想入朝为官?为我大汉的江山社稷尽犬马之力?”

班固闻言,内心里已十分喜悦,自己从小开始便有着一番抱负,想用自己的学识振兴大汉,以报大汉朝的生养之恩,只是现在突然听到冯彰这么问,自己感觉如同做梦一般。

冯彰笑着拍拍班固的肩膀,“不瞒贤侄,老夫已经考察贤侄已久。贤侄做事谨慎周到,顾全大局,所有事情都打理的仅仅有条,如此年轻的青年,心思却能够缜密至此,真是让老夫不得不佩服。”

班固抬头,满眼的感激看着冯彰。冯彰叹口气,接着说,“我也知道你父亲因病才罢了官,若不是他的病,以他的才华,现在也定位列三公,辅佐陛下左右了。”

班固脸上流露出些低落,谁说不是呢?!想班家几代皆出身于儒学世家,才高八斗,班家的儿女各个都是八斗之才,极具远见卓识。更重要的是班家的子孙都带着自古读书人出自骨子中的傲气,就是都胸怀远大志向,高瞻远瞩,班彪亦是目光如炬,想凭着自己的学识将大汉朝的汉史与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播于四海。只是上天不惜才,因为身体不好只得退了官回家,现在主要就是休养,修史也只是在自己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略做一二。所以将修史的大任交给了班固。班固自然与父亲的心气都是一样的,骨子里亦有着高傲,有着一腔热血,再加上自己满腹经纶,也盼望有一天陛下能慧眼识才,好让自己的学识得以有用武之地。

班固感激中有些不可置信,冯彰点点头,“大汉朝从来不缺才识之士,但陛下身边缺少的就是像贤侄这般细心、顾全大局还能做到思想独树一帜之人。”冯彰甩甩衣袖,“罢,罢,罢,我为陛下识得了一颗绝顶光彩的珍珠。只等来日,贤侄用心辅佐陛下,这颗珍珠便会换发出绝世之光。”

班固又向冯彰说了那几日与匈奴右谷蠡王见面的详情,说着说着就提到了耿异,班固也是事无巨细的提到耿异在这次获取信息时可谓是智勇双全。

“如此说来,贤侄口中所说的这个年轻人也是贤良方正之才?”班固点点头,“若大人不介意,哪天孟坚带他来见过您。”

冯彰点头,又忽的问道,“你可知这个耿异的家世?是哪家的公子?”班固沉思片刻,“不瞒大人,他便是耿国大将军之子。”

“哦?”冯彰蹙紧了眉。耿国大将军确实有几个儿子,却都是在战场上为陛下守江山、立过汗马功劳的,却并未听说过还有个名为耿异的儿子。

“这……”班固淡然一笑,将耿异的生世大概讲予冯彰。冯彰听罢,神色微凝。毕竟是他人的家务事,旁人不便插嘴。只是点点头,交代了班固,“耿将军乃我朝开国大将军,此事万不可四处张扬了去。”班固点头不语,毋庸赘述。

梨花苑。

冯漓灵机一动,前几日从苏姐姐那儿学到的点心还没来得及一试呢!今日听福安说,父亲在前厅有客,冯漓想着父亲这一会客还不知要会到几时,于是尽早吩咐了问缕,去准备了做点心的食材,晌午刚过,热气不再打头的时候,便带着问缕去了厨房,忙不迭的开始制作起了小点心。一时间,冯漓与问缕的笑闹声充斥了整个厨房,好不热闹。福安听说冯漓亲自给老爷做点心,自然满是欣慰。

又是准备又是和面,又是制作的,可是花了不少时间。全部做好出锅都已经近黄昏了。冯漓看着热气腾腾的作品,可是开心的不得了,随便拿起一个红枣葡萄干米糕尝尝,果真味道还不错,自己可是真有下厨的天赋,那日也就是看着苏姐姐做了一次,自己内心默记着,跟着帮了几把手,回来后竟然全部派上用场啦!冯漓开心的笑着,边将刚出锅的点心都分类整理好,放入食盒中。又看已近黄昏时分,吩咐问缕将点心送去清心苑给管家福安,也让父亲能先填补一下肚子。问缕按着小姐的吩咐,一刻不敢迟疑,匆忙往清心苑去。

将点心交给了福安后,回到了梨花苑,冯漓便打发问缕去阮心那继续学女工,有了上回的教训,问缕自然是不敢再将小姐一个人扔下,无奈冯漓好说歹说,问缕见天色已这么晚,况且老爷跟老管家都在,冯漓也一再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再私自出府,问缕这才有些担忧的在小姐的吩咐下去找阮心了。其实冯漓也并无他意,只是想一个人清净的读会儿书。冯漓翻着手上已经不知翻了多少遍、班固有着批注的书简,爱不释手的一遍遍读着。

又是这样一个夜晚,宁静着,美丽着。冯漓放下手中的书简,伸了个懒腰,看到不远处摆放着的琴,想着反正天色尚早,不如抚几首琴曲,打发打发时间罢。顺手即来一首“水仙操”,不绝如缕、委婉动听的琴音,余音绕梁,丝丝入耳,伴着将要入夜的缕缕清风缓缓而过,飘过了梨花苑,飘过了冯府,飘过了洛阳城,直往天极深处飘去……

清心苑中,福安送上了冯漓做好的点心,并一一摆放在几案上,冯彰看到这些式样新颖、别出心裁的精致点心,便知是出自冯漓之手了,于是笑着点点头,示意福安将点心置于班固的几案之上。

只见福安拿了另外一个食盒,打开后一一摆放。冯漓真是心细,知道父亲在会客,便用了两个食盒,将点心一分为二摆放好,让问缕送了来。冯彰示意班固先放下手上的文书,尝尝点心吧。班固礼貌地向冯彰致以谢意,这才坐回几案旁。岂料他一眼望去这些点心的式样,不禁有些惊讶,这不是出自红叶雅居苏姑娘的手艺吗?这些点心的式样,他在红叶雅居全部都品尝过,绝对没错!但转念一想,苏姑娘又怎么可能会在冯府呢?于是随手拿起一个松仁芋蓉糕,尝过便觉这真的应该出自于苏之遥之手!只是…….班固越想越不可能,一来苏之遥平日绝不轻易会客,更别提会做好了点心送给他人了;二来苏之遥更不可能在冯府之内。那么这个点心到底是出自谁的手呢?班固百思不得其解。

正犹豫着,忽闻远处传来玩转连绵的琴声,班固不由的放下手上的点心,却向门外望去。一时,尽沉浸其中,只闻琴音婉转流畅,大有黄莺出谷的美妙之感,全然忘记自己还身处冯府之中,仿佛也随着伯牙,伴着澎湃的波涛之声,直往那郁郁葱葱的山林深处去了。冯彰亦闻琴声,看着沉浸在其中的班固,笑着摇摇头。

待班固反应过来,起身道,“忽闻大人府上有如此好的琴声,一时间有所失态,还望大人见谅。”

冯彰亦起身,笑着摇头道,“定是小女在抚琴。”

闻言,班固疑惑的看着冯彰,又看了看几案上的点心,“敢问大人,莫非这点心也是出自……冯小姐之手?”

冯彰“哈哈哈”大笑起来,点点头,“是出自小女之手,这些日子也为难她了,想出了这么些个点子!”转而对班固说道,“小女一直钦佩贤侄的文采,这样吧,捡日不如撞日,既然今日公子对小女的琴艺如此感兴趣,老夫便将她唤来,与公子一起切磋一下文采也未尝不可。”于是吩咐福安去梨花苑请冯漓前来。(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