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金家做客(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其实韩国电影如果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应该算1963年-1988年,韩国本土电影制作经费几乎全部来源于发行进口电影所获得的利润。

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当时的执政者朴正熙(***她爹),他对电影是采取监管态度,所以1963年韩国第一版《电影法》就出了些奇葩规定。

它要求电影公司每年至少要拍15部电影,而且每拍3部电影才能进口发行1部海外电影,而由于韩国本土电影没什么人看,几乎每部海外电影获得的利润都超过本土电影,所以为了赚钱,他们的电影都是瞎拍,凑数量。

这也导致了那一阶段韩国电影大量粗制滥造,整个行业陷入了不需要外来资金,自己又推动不了发展,并且严重伤害观众观影热情的半死不活状态。

第二阶段呢,应该算1988年-1997年,这10年韩国电影制作经费大多来源于大宇、三星、现代这些大财阀。

这一现象的起因在于1984年《电影法》的修改,它在给韩国电影人松绑,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的同时,也让好莱坞电影巨头借着美国自由贸易协议的压力,迫使韩国当局同意他们直接在韩国设立分公司。

但这样一来,就直接斩断了那些韩国电影发行商的利润来源,本土电影也不得不寻找新的资金,于是他们就和急于获得更多内容播映版权和抢占录像带市场的大财阀合作了。

可惜好景不长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大财阀日子也不好过,纷纷收缩了投资,而那些电影公司又不得不寻找新的资金了。

恰在这时,金大中提出了文化立国口号(1998年),并由政府出资设立了中小企业厅,承诺对亏损的电影基金进行补偿,陡然就把电影投资变成了朝阳产业,吸引了众多金融人士的目光。

同时,那些手里有闲钱,但因为金融危机,二级市场投资被堵死的有钱人,又给他们提供了弹药,于是乎,韩国以电影项目为投资领域的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由此韩国电影也进入了第三阶段,也就是目前的阶段,电影资金主要来源于私募基金、电影发行商、财阀(由多到少排列)。

这些金融机构的出现一方面让电影投资、制作更加规范,更加市场化,逼得韩国电影人不断地学习借鉴好莱坞模式,客观上推动了韩国电影的发展。

但另一方面呢,它们的出现又让韩国电影陷入了大制作、高投资的窠臼,同时,它们也推高了艺人的片酬,带来了些不好的风气,比如陈正北之前对金爸爸说的。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03年韩国娱乐产业彻底崛起后,这种风气更盛。

不过,就是这样,也让金爸爸气得不轻,眉头都皱成了川字。

“是哪家公司?!!”金爸爸沉声问道。

陈正北想了想,还是说出了两个字,而这两个字,瞬间让金爸爸哑口了,因为它正是他的大客户之一啊。

见他脸色越来越难看了,陈正北劝道:“叔叔,其实我的建议是,如果泰熙想在这行发展,还是尽快找家经纪公司。”

“哦?”金爸爸收敛了怒气,说:“具体谈谈呢。”

陈正北整理了下思路,娓娓讲道:“首先吧,有了经纪公司,泰熙就能获得他们的保护,同时呢,也能接受系统性的演技训练,虽然泰熙的自身条件出众,但演员毕竟还是要靠演技吃饭。”

这当然是真的,而且越是漂亮的女艺人越是要演技,因为别人会过分关注她的美丽而忽略其它东西。

金爸爸点点头,显然也同意陈正北的观点。

于是陈正北继续说道:“其次呢,艺人每天要处理很多事情,所以还需要一个经纪人帮忙打理,而这个经纪人,经纪公司可以提供。”

金爸爸又点了点头,然后问:“你觉得熙媛当这个经纪人怎么样?”

“啊?熙媛?”陈正北有些惊讶,看了看四周,见金熙媛没在,才说:“我觉得如果她先加入公司学习几年,可能是个不错的人选。”

陈正北这样说其实已经算委婉的了,要是按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艺人是打死都不能让亲戚当经纪人的,除非他们真的特别专业。

因为经纪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怎么建立人脉,怎么和制片、导演、编剧打交道,怎么和记者打交道,怎么规划艺人的发展,怎么安排行程,怎么管理服装化妆发型等团队,怎么谈片酬,怎么处理危机事件等等,都是学问。

而这些亲戚普遍不懂得这些,艺人只觉得是血亲,肯定是为自己好,不会害自己,所以投入了信任,乞不知,错信也会被伤害啊。

就拿和朋友相处这种事情举例吧,比如说某天儿时的玩伴找上门,多年未见了,发现她竟然成了明星。

啊呀,还从来没和明星合过影呢,大家都是朋友,来两张吧,我也好在其他朋友面前炫耀炫耀。

艺人没有警觉,亲戚经纪人也没这方面的概念,就想,对啊,大家小时候玩得可开心了,那就拍吧。

于是某天报纸上就出现了这样的标题:

震惊!金泰熙青梅竹马竟然是他!

刚刚,金泰熙代言了这个产品!

听起来有些扯蛋吧?不过如果艺人管理不好和朋友的相处,被传绯闻和被侵犯肖像权绝对是妥妥的。

这些内容陈正北没说出来,不过金爸爸也听明白他的态度了,所以他转而又问:“那你觉得哪家经纪公司不错呢?”

这个问题倒让陈正北有些为难了,但关系到金泰熙的未来,他还是实话实说:“其实我没太关注这方面,只是听说sidus还不错,之前他们是独立唱片公司,现在已经开始涉足影像和平面了。”

金爸爸点点头,捏着下巴,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见状,陈正北想了想,又补充道:“我觉得不管怎样吧,泰熙加入经纪公司的事情虽然急迫,但也一定要慎重,因为有时一些不必要的酒会,可能就是经纪公司和经纪人安排的。”

金爸爸微微颌首,突然问:“牵牛,你觉得我成立一家经纪公司怎么样?”

“啊?”这么壕吗?不过隔行如隔山啊,从刚才和金爸爸的谈话中他就知道,他是完全不懂这行的啊。

于是他斟酌片刻,问:“叔叔,您是想进军娱乐圈,还是单纯想为泰熙开这公司呢?”

“有区别吗?”金爸爸略带审视地问。

“当然有区别。”陈正北回道:“而且,我相信以您的睿智,多半只是想给泰熙提供下保护吧?”

“哦?”金爸爸不置可否,笑着问:“那你觉得怎样?”

“我不看好。”

“原因呢?”

“主要有三点吧,第一,您在圈内没人脉;第二,经纪公司的培训、宣传包装等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第三,泰熙现在还是新人,没有观众基础,可能一句有钱人家的女儿就会把一切努力给抹杀了,所以呢,还是让她加入一家成熟公司好了。”

金爸爸叹了口气,说:“牵牛啊,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呵呵,叔叔你太过奖了。”陈正北谦虚道,他知道两人的聊天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了。

不过这时金妈妈她们又端着水果出来了。

“来牵牛,吃点水果。”金妈妈热情招呼道。

“好的阿姨,您辛苦了。”陈正北连忙表示感谢。

“不辛苦,不辛苦。”金妈妈摆了摆手,然后笑呵呵地问:“牵牛啊,你今年多大了啊?”

“啊?”陈正北有些奇怪地看了她一眼,回道:“快虚27了。”

“哎哟,年龄也不小了,有女朋友了吗?”金妈妈又问。

女朋友?陈正北目光快速在她脸上扫了下,又看了看在旁边偷笑的金熙媛、金亨洙和眼神有些躲闪的金泰熙,他觉得风头好像不对。

不过他还是摇摇头,老实回道:“目前没有。”

“哦?”金妈妈对他好像愈加满意了,语气也更和蔼,又问:“你家里有些什么人啊?”

得,多半真是误会什么了,不过,怎么解释啊?所以还是老实回答吧。

于是陈正北就陪着金妈妈不断拉着家常,被她掏着老底,最后估计除了是穿越客的身份外,陈正北觉得自己也没什么秘密了。

“牵牛啊,以后常来家里坐坐,泰熙拍戏这段时间我都在汉城。”临别时金妈妈叮嘱道。

“好的,再见叔叔阿姨、再见熙媛亨洙。”

“再见。”

呼,出了她家院子,陈正北不由长长吐了口气,看了眼送他出来的金泰熙,一张俏脸红仆仆的,就和喝了酒似的。

几次张了张嘴,陈正北也不知道该怎么问出口,所以一路都沉默着,只有两人咔呲咔呲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直到一阵寒风吹过,让他打了个寒颤。

他停了下来,把手里的围巾抖了抖,简单围在了脖子上,正要继续走,金泰熙却靠近他,细心帮他整理起来。

陈正北身体一僵,低头看着金泰熙,她眼皮轻轻垂下,只敢盯着围巾,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似乎有些紧张,一张脸也比之前更红,揭示她主人的内心并不平静。

这一瞬间,他好像明白了一切,但内心却异常深重。

他没想过招惹金泰熙,他对她照顾,是因为她曾经在地铁里帮了他,也是因为她聪明、活泼,让他挺喜欢,但这种喜欢还不是爱。

“oppa。”这时她开口了,停下了手里的动作,和他的距离也恢复了正常,似乎和平时没什么两样。

“嗯。”陈正北轻声应道。

“她也住附近吗?”她笑着问,眼中亮晶晶的。

“对。”陈正北点头。

“有时间给我讲讲她吧。”她低头想了想,认真地说:“我很好奇,什么样的女生才会让oppa这么喜欢。”

“有时间吧。”陈正北回道,考虑了下,又说:“地铁那天,我和她分手28天,喝了酒,有些想她了,而这样的时间,还有一年零九个月13天,因为我们约定了两年后再见。”

“是吗?”她听明白了,脸上满是失落,但随后又笑了笑,说:“其实也没多长啊。”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