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一章 命运的拐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凡是观众做出的批判,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观众的喜好,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如果不好好学习这句话,一切娱乐节目都如同无根之水。

要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要建设文明和谐健康积极的娱乐精神文明。

历史证明,凡是和网友们唱反调的都是纸老虎,终将被打败。

曾经这样的指导思想占据至高地位,且对娱乐、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艺人和粉丝、观众、网友的隔阂逐渐消散。

人们更加能正视与偶像的关系。就算是十年前的老粉们,也已经很久没有听说过为了追星卖房卖地、因为偶像结婚跳楼自杀之类的事情了。

所谓偶像,只是让生活中存在一个心目中完美的影子,如同天上的月亮,能在长夜中聊以慰藉、寄托感情便已是仁至义尽了。

若因喜爱月亮就要拿在手中把玩,或是要取来挂在墙上照明,就与那些井中捞月的猴子别无二致。

同样,身为艺人,无论是歌手、演员还是模特等等,要明白粉丝的喜爱并不是无条件的。

今天可以说爱你要为你生“猴子”,明天就可能黑你踩进泥土里。

口上说欧巴我永远爱你一生一世永不变心,十几年后回看当时的留言,不过是呵呵一笑罢了。

缘定三生恋人的山盟海誓都不能信,何况粉丝的十五字呢?

虽然现实很残酷,但娱乐圈就是做梦的地方。

徐世海这种十八线小歌手飘在帝都将近十年,辗转于各大选秀节目、酒吧驻唱、街头表演。

大大小小的成绩不少,还是没站住脚跟。

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午夜惊起泪湿巾。

他不是没有唱功,舞台表现也可圈可点。

个人风格很明显,嗓音也独具魅力。

除了没有一个悲惨的身世,似乎具备了一切歌手走红的条件。

论智商,所有作词作曲、编曲、和声他可以一手包办。

论情商,十年来至交好友遍天下,认识的圈内人没有不说他好的。

可有一点,他对歌曲太认真,对声音太苛刻。

签约的公司录制专辑,他废寝忘**心雕琢每一个转音、每一个真假音转换。在录音棚里一呆就是几天几夜,生生熬走了两拨调音师。

这是优点,却也是致命的缺点。

对声音和技巧的极致追求让他很难兼顾情感。

当他在醉心于塑造声音和控制声线时,他的脑中想的是气息、力度、转换……

偏偏他又是个天性不敏感的人,心音mv中的情感表现只能用糟糕来形容。

情感不丰富的歌手不是没有,他们唱的多为赞歌、民歌等题材,相对情歌、励志之类的题材要容易表达一些。

徐世海唱的是情歌,还是古风情歌。

年代感十足的古风歌曲在旋律、情境、美感等方面当然是绝佳的题材。

唯一的难度在于古风与现代人潜意识中的冲突,让共鸣指数很难提高,换句话说就是不利于情感共鸣渲染。

这下可不是比翼鸟一人一边翅膀飞上高空,而是瘸子背人瞎子指路的故事了。

双方的制约让他的缺点无限放大。

在这个心音技术必备的音乐界,情感表现淡漠是大大影响听众体验的拦路虎,将徐世海的出头之路堵得严严实实。

配心师是唯一的办法。

但想拥有专属配心师难上加难,贵是其中一面,配心师的严格福利要求也不是尚未成就天王天后的小歌手能满足的。

再加上配心师也要在歌手本身的心音数据上发挥,以做到完美配合歌手音乐。

曾经找过几个大学生配心尝试一番的徐世海表示这种水平完全配不上自己的声音和音乐,于是便不了了之了。

在星沙商业街广场的商演是他接到的无数商演之一,露天的歌唱条件,喧嚣的人群。

不必担心情感表现,只需展现完美歌喉。

或许这才是适合我的舞台……

但真的好不甘心啊!好想上心音舞台让观众哭啊!

拿到当天的演出费,拖着行李箱回到小旅馆。

例行的音乐创作两小时,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脑子里嗡嗡的乱响。

哎……

一声叹息倒头躺在逼仄的床头,随手翻看接下来一个月里寥寥的演出备忘,突然烦躁的将终端撇在一旁。

难道我错了吗?

“好好好,不卖关子了!”

徐世海春风满面,笑起来一双丹凤眼只剩了一条缝。

“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华夏军魂的花絮,发现灵修那一段刚好是我商演的地方,背景音好像也和我的风格很像。就赌了一下托人要到了他的电话。

联系之后发现他真的看过我那天的表演,还说那段台词也是受我启发有感而作。真是缘分啊!”

曾经他以为自己只能在街边取悦那些不懂音乐的资本,他唯一的观众只能是偶尔经过的路人,没人会注意到自己,没人会记得他的名字。

这是一次赌博,堵上梦想和现实的全部,输了就一无所有,包括我的命。

幸好上天给了我最好的安排。

“于是我就邀请他来当我的‘男主角’了。你们也知道我歌唱得还可以,心音实在是不擅长。”

“那以后还会和孙灵修继续合作吗?有没有什么新的音乐计划?”

“继续合作不是不可能,大家合作的很愉快是很好的朋友。不过他最近要高考入学,我还是不打扰他了。新歌还是会延续我的古风路线,可能会继续采用邀请‘男主角’的模式吧,请大家多多支持!”

用mv男主角视角发布歌曲并不是新鲜事,但取得这么大反响的还是第一回。

第一当然是徐世海扎实的音乐质量和精美的虚境构图,完整的故事内容也增色不少。

另一方面灵修的加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将以前徐世海的缺陷完全弥补,还隐隐升华了歌曲内涵,将古风情歌上升到一个国仇家恨的地步。

这种爱中带恨,恨中有悔的丰富层次配上徐世海精雕细刻的声音构像,将一个活生生的人立在了听众眼前,让一个真实可信的故事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这时古风不再是隔阂,真挚的情感和撩人的故事穿透时间、链接心灵,将音乐根植灵魂深处。

也让徐世海的名字不再被忘怀,让青衣少年徐徐的脚步留在每个听众的心潭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