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八四章 想象之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灵修三人入楼时间虽晚,夏阳夕照,倒也不显晦暗。

古楼形制采光极佳,奈何重建后面积大增,须得以人工光源补照方显亮堂。

这点古代匠人有置镜之法,水转机簧,令其应时而动,始终明光入室,机巧已极。

可惜技术早已失传,且须人工补充水位、调节四时,并不比烛火、灯台便利。

现在普遍应用的冷萤火灯,既不损古代气氛,又免了走火之虞。实在是时代进步,不可不夸。

黄鹤楼内灯台已明,摇曳辉光下壁画浮雕别有意趣,较白日更添几分动态和朦胧美感。

一楼古为迎宾、酒肆之所,现已辟为安检、验身之地,无甚出奇之处。

平日里免费开放,也不限人数。但今儿是月圆之夜,那黄鹤楼大秀便不是谁人随便可看的。

最佳观景位置有限,大秀还要预留出工作人员活动场所,实不能任由游客往来拥塞。

便有前一百名免费预约名额,先到先得公平竞争。

再有一百固定价位门票,也是依着其他景区的样子现场售票,全凭各自缘分。

每逢三元节,特殊放出十数张贵宾票,拍卖竞价,也算是另一种公平。

吴白自是没有和人抢预约的劲头,晚上才到也不可能买到门票。

但花钱买几个入内的资格还是不难。毕竟景区工作人员都有内部名额,每次大秀多放十几人也不算什么。

就当给员工的隐形福利。

恒心集团江汉武昌的分公司在当地也是有头面的。吴家大少亲自过问,这点小事万没有做不成的道理。

总经理还派来一个小妹权作导游。个子不高,利落干练,还有一副好嗓子。

“这黄鹤楼呀,本来就是古代文人士子交友作乐的地方。据说诗作得好的,不仅酒菜全免,还能在墙上写字留下墨宝。那可是一下子名扬全湖北呢!”

姑娘声音清脆伶俐,转音间还有丝湖北硬朗的气力,更加磊落。

“最有名的大家都知道,小学课本里就有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咱们就不提了。有趣儿的还是诗仙李白有诗不敢题的故事……”

这些个典故灵修早有了解,但小姑娘讲来抑扬顿挫,又和着墙上雕刻和题字,两相呼应下别有一番趣味。

前几层的汉白玉风景阳刻,刀功简约大方,线条凌厉疏阔,有北方大家的脉络。

长江奔腾,山梁岳。气象万千,魄力惊人。

中层的人物雕刻,又是另一风格。

线条变化细腻飘逸,衣带当风凌然若仙。

繁复精绝,细而不乱。有神龙入云匿形隐威的入微刀法。

人物动作神色无不精准,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那诗情酒意,风花雪月,盈然透壁。

显是南方雕刻宗师的杰作!

没想到小小一楼,竟汇集南北两派大家献艺争锋。

又丝毫不带火气,气度斐然。

灵修心思通明,见艺知情。最是能感受到艺术之美,更是艺术家天然的知音。

尽管对雕刻了解不多,在自家长辈熏陶中也能讲出几分道理,引得小姑娘美目灼灼,含羞带笑。

但对他来说,惊喜还在上面。

临近顶楼的四方窗栏之侧,有大片雪白玉璧。

张悬书法裱字,或铁划银勾,或颜筋柳骨各俱其态。

这些都不为奇,东墙之上才叫稀罕。

那玉色作纸,用墨玉一体磨成的隶、楷、行、草只写一诗。

正是令李白搁笔的那首《黄鹤楼》。

四体内容虽同,风格意象却是各自分别,尤龙生九子。

隶书那首有汉隶遗风,蚕头雁尾鲜明。也有作者个人独创的笔力。

体量上较一般的隶书为高,却不失画篆之意,反多出几分轻松写意,与黄鹤楼本身气质相合。

楷书则是唯严为谨,一笔一划法度森严。

每一笔之间的距离都不增不减,标准到如同标尺规划,却不给人死板阴沉之感,只觉堂皇大气。

每个字都端方雅正的如同此楼,有君子般顶天立地的直意。

行书用的好巧思!

左边是极正之楷书,右边是放肆之草书。位在其中的行书竟也在字句之间自在变化。

好似渐变色,由朱化紫,近则不觉。

若只看首尾二字,天差地别。

若入目一句,变化微藏,暗隐难察。

若远望全诗,如少壮及老,一生尽在其中。

可谓字字功夫,句句用心!

行书自分行楷行草,但似此诗中字字不同、渐行渐化的本事,实在是叹为观止!

最后的草书就不是一般人识得好处,就算文字功底深厚,不见得一眼辨的清楚。

可那笔断意不断地流畅仿若天河化雨降尘作江,涛涛之气连绵水意,正映着楼外长江水。

粼粼层层,浩浩汤汤。

其中情意冲人心目,让孙灵修意识不由得恍惚,竟生炫目晕眩之感。

每一种字体毫无疑问都是大师手笔,任一位都是灵修这个书法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老师!

冷静下来后灵修再观,不禁对这玉工心生敬仰。

这等墨宝别说是用玉石雕琢,便是用笔墨勾描都难显性灵。

双边描法虽可保其形,若对书法造诣不深,也是万难成就其神。

更别说用刀凿砂磨再现书法,那更是难乎其难!

上前仔细摩看,这墨玉字迹还不是简单的平面,而是如碑帖一般向内凹陷。

别的笔迹灵修不甚熟悉不好评说,就那楷书来说,深浅走势莫不精准。

甚至细致到用细如毛发的刻纹讲述了毛笔转折的力度和走势。

就好像书法家本人拿着可以消蚀玉石的神笔在此玉上书写一般!

这等神奇雕法,与大师手把手亲来教导也无分别了!

能做到这一步,这位玉工该是对这些书法了解到何等程度!又该对玉性雕功如何登峰造极!

更不消说这是四种书法,那行书更是犹如五十六种书体!

单是能把行书那种极小极轻的变化雕出来,这世间只怕不超一掌之数!

天下能人异士,真是超乎想象!

而这种超越想象,才是艺术的价值和最大魅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