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八九章 空中技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宽大飘逸的衣裳被风鼓动,如鸟之双翼。

那光泽在半空中更加明亮,塔外观众视之,仿佛自塔中掉落一颗明珠,辉辉与曦月争明。

外景已经转为现实,只余一层如翳薄雾,让圆月层层晕散,看上去更大几分。

那明珠飘荡如落叶,转眼已至近前。

广场众人齐声惊呼,却见衣袖挥动间划过一道弧线,整个人仿佛翱翔飞鹏转回半空。

一个轻巧的转身定在云雾之中,四方仙光乍现。

座座琼楼拔云而起,片片玉宇掩映互生。

黄鹤楼被镀上一层金霞彩衣,恢宏灿烂犹若金銮。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月光一盛,清晖如洗,纷纷淡落,唯余那徘徊人间的谪仙与众人相伴。

这等距离,看不见表演者的表情,甚至看不大清那宽大衣袍中肢体动作的细节。

但仰头看去,风云俱为其用,袍袖俱为其声。

其中寂寥萧瑟,舞动间抗争无奈不言自明,感人肺腑。

乐团配乐也是极秒。

天庭演现时钟鼓鼎鸣,至圣至伟,极高极严。

众仙随雷声显化,犹如宣判名典,号锣相伴。

及至谪仙独舞,便是二胡连琵琶,如泣如诉。

入情,悲戚哀婉中,不舍眷恋人间百姓的慈悲。

入景,孤高冷月下,一席独身无影天地不相随。

那悲天悯人的意境竟然单靠音乐和不甚分明的空中飞舞便自呈现无遗!

楼众人普遍觉得这一段没什么出彩。

一是自他跳出后楼中便没了什么稀奇动静,只能远远瞧着。

二是那投影出的仙宫楼阙在楼中角度看效果大打折扣,失了最震撼人的那份雄伟之意。

三是那表演者的“舞蹈”虽然少见,孤身于半空飞舞也是难得。

可也只是少见而已,看起来并没有多么厉害。而且有舞蹈见地极深的方家,从专业角度赏鉴也不难得出结论。

即这段空中舞蹈的观赏性十分一般,既没有考虑到楼中居高临下角度对观众的影响,有损“仙人”气质。又没有采取弥补措施,主动靠调整飞行距离等手段加强对细节的观看便利性。

现在这样,只会削弱舞蹈的主题,艺术性大大降低。

“不对!如果单从咱们这儿的角度来说确实是这样。但换一个角度,如果是从广场那边来看,这表演就几乎完美!”

孙灵修轻声对身边人讲述了自己的看法:

“依我看这黄鹤楼大秀真正的受众,只怕并不是咱们这些楼中人啊!”

这位谪仙人的飞行高度、衣着配色、投影角度和舞蹈动作设计,分明是完全没有考虑楼内观众的。

孙灵修早在他跳出去的瞬间就发觉了这一点。

如果说之前的表演只是出于敬业的敷衍。那么当他自由飞腾在天空时,才算是真正做到了一个表演者的极致。

他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身与灵合一在角色中。

不再有纠结,不再有鄙夷,不再有拘束。

全心全意地为观众服务,毫无保留地输出自己的意念!

现在想来,他身上的衣料材质原也不必那般明亮。织银晶丝还轻柔无比,分明就是为了这楼外空舞特制的!

他所有的动作,所有的空间移动,都是为了广场上数不清的普通观众而作。

并且经过了精心地设计、苛刻地细节安排。

这个距离,既不会因太近而损失虚幻感、仙意,又不会因太远而降低感染力、分散注意力。

而那些舞蹈动作,也是充分考虑过这种距离下该做到什么样的幅度、力度。从而保证传达情绪足够清晰以外,不会显得夸张、破坏整体意境。

更不要说还能与现场配乐做到严丝合缝丝丝入扣没有半点差错。

这必然是经过了无数遍的配合,不计汗水地磨合之后才能呈现出的效果!

灵修不禁想起徐昊在今年春晚表演的那个节目。

两者同样是空中表演,采用的方法不同,难度却是截然不同。

徐昊的半隐形磁悬板胜在演员本身更为自由。只要控制好脚步落点,身上做什么动作完全不受限制。

在近景、特写观赏中更为细腻丰富,经得起推敲,值得反复观看。

只不过受限于条件,在活动空间上相对固定,场面不大,归于普通舞台表演。

且对演员自身素质要求高,又容易出危险,不好把控。

而这位谪仙表演的方式不出所料的话应该是目前影视剧组最常用的“单人式磁浮环”技术。

通过在肩肘、腰膝处的磁悬装置,配合预设程序,可以将演员悬浮在空中并完成大方向上的空间移动。

这种技术相对成熟,各种控制程序也经过实践检验,可控性和安全性已经足以满足拍摄要求。

尤其是在大场面大空间的调度上更是比磁悬板方便得多。

缺点则是对演员的限制较多。

和从前华语电影常用的“威亚”系统一样,磁悬环虽然给了演员飞天的能力,要拍得好看却还需要下苦工好好学习才行。

磁悬环的佩戴舒适,发动之后依旧会有施力的胁迫感。

且全身几个关键关节被紧紧控制的时候,要完全不与其“较劲”,其实就是一个和潜意识“搏斗”的过程。

就算是经验丰富习惯了的演员,也经常会觉得非常别扭导致动作走形。

这套磁悬装置最大的弊端就在这里。

在心音拍摄中,任何心理上的波动都会被记录并凸显。

传统拍摄还有可能一个不注意忽略过去。

心音拍摄中就算观众已经忽略,演员自己突然改变的心音和肌肉对抗的举动、触觉数据也会反复提醒你刚才发生了什么。

类似这些的负面数据在心音技术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

“技术噪声”。

指的就是由于现有的技术不完善导致的演员心音波动。

一般来说技术噪声是不可避免的,厉害的导演会尽量筛选掉带有噪声的演员片段。

可以采用的方式是剪切、转场或者后期配心。

这种工作非常繁琐,难点就在于这种噪声产生的原因很多,而且很难与普通心理波动区分开来。

只是因为在人群里看了一眼剧本里没有的人,也许心就乱了一拍!

同一种技术对不同演员的影响也不同,就好比有人晕车有人若无其事一样。

向导演提前沟通自己的“噪声程度”也算是一个心音演员开机前的基本职业道德。

孙灵修在发现这位表演者情绪变化后尝试着想象转换了观舞角度,发现了其中奥秘。

后来在对比徐昊表演之后,又顺便发现了他又一个神奇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