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心愿 【54】天使在人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苏望很诧异,这明明是一个前途渺茫的大麻烦,怎么孙雨朦说着说着两眼还放光了呢?

至于老耿,之前他左右为难不知道怎么开口,就是怕吓坏了这个干瘦老头,没想到这时候却表现得很平静。

“我啊,这几天睡不着觉,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差不多也早有心里准备了。你们两个小娃帮我争取争取,如果实在不行咱也就认命了,趁着我现在还有点力气,开春去工地上打个工,怎么还能养家糊口过个几年安稳日子。”

他揉着那只浑浊的左眼,遮遮掩掩地说着话。

苏望和孙雨朦听着心酸,就他家现在的情况,他哪里走得开啊。

苏望把李彦之前提的建议说出来,愿意帮他打官司,把林场告上法庭。

说出这话的时候,他心里已经不像之前那样笃定,因为以前他抱定了秋天就离开林场的想法,现在,他的这个想法没有这么坚定了。

老耿果然入他所料的,一听说打官司就摇头。

他是个实在人,觉得自己这些年在林场拿工资,已经沾了林场的光,到头来再把林场告上法庭,有忘恩负义之嫌。

苏望劝他别这么想,去里屋看看他的婆娘孩子,可都是等着他的退休金救命呢!

老耿吞吞吐吐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了。

孙雨朦愈发觉得要好好帮助老耿了,正义感爆棚的姑娘,眼泪都快止不住了。

她详细问了问里屋两人的病情,看看能不能有相熟的医疗领域专家,给他们提供医疗帮助。

苏望望着孙雨朦的侧脸,有些疑惑:“这个姑娘似乎特别热衷于帮别人介绍医生啊,当初与她第一次见面,就找了个骨科专家远程诊断了一番,她是有什么人脉资源吗?”

就在苏望走神的时候,孙雨朦已经获取到一个很关键的信息。

老耿的老伴主要是发烧感冒,休息几天应该没什么大碍;他儿子瘫痪八年多时间,其实主要是头脑不太清醒,双腿没什么只觉,其实胳膊可以活动。

这两年他已经可以开口说话,虽然发音依旧不好,可总算让一家人看到了点希望。

孙雨朦脸上露出怪不得的神色,一般完全瘫痪的植物人,大多都会因为护理不到位而生褥疮,这病人一旦生褥疮,结局就是伤口腐烂感染,很快就死去。

以老耿的家庭条件,想要让病人不生褥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这个人有一定的自主活动能力,比如可以略微侧身之类的。

她几乎立刻就拿出手机,给相熟的骨科、神经科专家打电话。

老耿瞋目结舌地看着这个姑娘,自己多少年前就想把儿子运到

省城,再预约会诊看看还有没有好办法治疗的,可最后都因为花费不菲还希望渺茫而未能行动。

哪想到人家几个电话就搞定了!

两位省城一流医院的科室大主任竟然这么给面子,通过视频就做出了初步诊断。

这次诊断的结果是让人欣喜若狂的,骨科专家说可以到医院检查检查,如果双腿没有康复希望,可以考虑截肢,别看这说法很残忍,但是换上义肢后,小耿未来可以下地活动,至少可以实现生活自理。

神经科专家也认为,小耿从半植物人状态缓慢恢复,说明脑子里的血块有所吸收,如果做手术,有八成希望恢复智力。

就这么短短二十分钟的视频会诊,竟然给了老耿最大的希望,他老泪纵横地几乎要给孙雨朦跪下,就是他老伴也勉力从床上坐起来,双手合十不住作揖。

孙雨朦脸红了,赶紧扶起老耿,当务之急还是手术费用的问题。

让小耿康复不是马上就可以实现的,无论是截肢还是开颅,都是大手术,小耿卧床多年,连新农合都没有参保,巨额手术费根本是这个家庭担负不起的,就算他们砸锅卖铁再举债借钱,日后总还是要生活的,背负着一屁股债务,他们家生活质量也难有起色。

所以,她提出了一个建议。

先争取在下个年度给小耿加入新农合医保,再尽快去村里神情低保,毕竟老耿现在没有了收入,是符合低保条件的,这样做的好处是,小耿将来可以报销大部分手术费用。

做完这些,老耿还需要继续维权,争取拿到退休金,这样小耿手术之后的营养康复才有保障。

老耿和苏望仿佛听天书一样,呆若木鸡地看着孙雨朦,仿佛这个女孩就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将让这个破败的家庭起死回生一样。

孙雨朦被看得不好意思了,她提出了唯一的请求,就是把老耿写进自己的书里,成为《我为祖国守山林》报告文学的一个原型。

这样也有一个好处,老耿的事迹会得到领导重视,解决他退休待遇的问题就指日可待。

老耿想到没想就答应了,在他的心里,别说是写自己的名字,就是要自己的命都不会有半点犹豫。

苏望神色复杂地看着孙雨朦,他还以为自己会成为书里的一个人,背着荣誉扎根在这大山里呢,现在人家已经不需要了……

老耿问她:“需要我做什么呢?”

孙雨朦甜甜一笑:“就像上次一样,您给我讲讲过去的故事吧,我想知道孟广林和您之间发生了些什么,您不是和他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吗?”

老耿开心的笑了:“只是听故事啊,这个简单,那天你

们走了之后,我还回想了一宿,有两件小事忘记和你们讲了。”

苏望主动端起茶壶倒水,却好像提醒了老耿一样,他停下话头,先去伙房里照应了一下煎好的汤药。

满满一大碗黑色药汁,带着扑鼻的苦涩味道被端进了里屋,孙雨朦跟了进去,用手机记录下老耿一勺一勺给老伴喂药的画面。

苏望觉得自己有些多余了,推开门去了院子里,站在那棵核桃树下,眺望着远方的驼山,既是在回忆起老耿之前讲过的那些事情,又在猜测孙雨朦的身份背景。

此时他最想知道的,就是孙雨朦的家庭背景,她为什么在医疗领域有那么多人脉资源?

这话他不好意思直接问,想来想去,决定等回去后先找杨安安侧面打听打听。

待到老耿照料好妻儿,三个人终于重新坐到一起,在那个斑驳低矮的茶几前,老耿说了一件事,是孟广林的《开山日记》里不曾提到的事情。

牛东生的太爷爷,也就是牛洪义的二爷爷,那个领着几十号人冲进林场场部抢人的老头,其实是被人踹倒才骨折的,那么硬朗的老人,骨折卧床不到一年就没了。

而这个凶手其实就是当时林场的中层干部白老三。

当时人群纷乱,王向武明显控制不住局面了,白老三这个深藏不漏的凶悍家伙,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也不出头,就这么混在人群里,从后面给了老人家一脚。

这一脚狠啊,与其说老头是摔倒骨折,倒不如说是直接被踹骨折才摔倒的。

大约过了十几年,白老三酒后吐真言,才向孟广礼说了实情。

当时孟广礼已经到了退休年纪,因为继任干部排挤,根本没有了什么话语权,所以这事也只停留在遗憾之中,只在四下无人的时候给老耿讲过。

“那白老三后来有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苏望文绉绉地问了一句,作为坚信正义不会缺席的人,他不相信恶人会得善终。

可让他失望的是,老耿知道的不多,只知道白老三后来做到了林场的副场长,退休后享受副县级待遇,现在如果还活着,应该八十多岁了。

孙雨朦插嘴说道:“我明白了,怪不得林场和牛家堡的恩怨如此深,一定是老人家到死都不原谅林场,还教唆继任的生产队干部与林场断绝往来。”

老耿叹了口气:“唉!可能是这样吧,反正牛家堡人也没落着好,别的不说,就他们村里那条路吧,这么多年来,咱林场公路都修了四五回了,他们那一段一直都没能通上车!”

苏望深有感触地点着头:“对对对,那就是一条不折不扣的‘搓板路’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