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我帮老爸找老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帮老爸找老婆

下班回到家里的时候,快到傍晚的七点半以上。一进门,老婆就对着B哥说:“B哥。你的老农友又娶老婆了,叫你和我一起去渴喜酒,请帖也叫速递寄来了”。B哥拿起来一看,原来是几十年前的老支青老农友陆笔安要结婚。因为近十年那些老知青们聚旧,B哥都不见陆笔安来到,也可能B哥来的那一次,碰巧陆笔安没来。究竟是陆笔安和以前的老婆离婚或者是老婆死了,B哥心想到那天就知道了。

陆笔安年龄大傻B起码有四岁,是老三届的,虽然是同一公社的知青,年龄也大B哥几岁,在当知青时候大家住的地方走路也要一个多小时,但在农村里当知青的时候还算有点交情。而且在广州市里住的地方也不远,对他家里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招工回城后有一段时间还算是经常来往的那种,主要还是陆笔安迟傻B回城有四年多。

陆笔安在家里排行第四,对上有三个大姐,下面有一个弟弟,一个小妹。由于他是大儿子,前三个都是女孩,所以小的时候在家里有点娇生惯养。但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陆笔安除了最大的一个大姐结了婚,在工厂里做工外,连他在内,他们家前后去了五个孩子当知青。也可能是陆笔安成份不好,闻说他的父亲在解放前是在旧政府里当文员,但历史背景就有问题。

可能陆笔安有很多亲戚在外国或香港吧,去了农村当知青后,起码有一大半时间回流在城市的家里,就是在农村里也是十天也开不了二天工,是三不开,太冷不开,太热不开,下雨不开。和那些想自吃其力的知青就不同了,他从来没有去过修工路,修河堤,担水库。

但在七十年代初起,在广东省里,有很多城市里去农村的知青受不了农村的艰苦,不少人流回城里,靠父母养活。有些人则认为当时还是英国人管治的香港是天堂,就不顾一切地想方设法去偷渡。陆笔安虽然平常胆小怕事,娇生惯养,但游泳去偷渡去香港就很胆量,前后七次偷渡都给抓回来,在插队那里成了很闻名的偷渡犯。不知道是他运气不好,还是什么原因了,每一年陆笔安至少都会去偷渡一次,但总是被抓回来。由于这样屡教不改,一直到了陆笔安快30岁才招工回城工作。

回城后,陆笔安被分配到卖粥粉面的,属集体所有制的小吃店里作工,但不到一年,就和一个女同事好上,很快还有了孩子。其实这也没什么,但就是那女孩子年龄不够当时的结婚年龄,只有二十一岁,当时搞到陆笔安和他家里的人都很他头痛。不过后来通过二家人的努力,婚算结成了,但孩子也出生了几个月,还被当事的单位负责人批评了一次。

过了几年,陆笔安和他的老婆又超生了一个儿子,就被原来的单位开除了。后来他夫妻二人就在路边开了个卖粥粉面的小铺,当时生意还不错。后来路边不许开店,就租了一个铺,搬进屋里做,在那时候陆笔安真的赚了不少钱,不过就辛苦一点。几年后因为各有各忙,来往就少了。

到了陆笔安结婚的那一天,B哥和老婆一起去了那一间摆喜酒的酒家,那间酒楼也算是高级的那种。快十年不见面了,陆笔安确实老了很多,一看就是个老头了,和他六十出头的年纪有点不像,是老了点。和陆笔安打个招呼,说几句祝福的话。陆笔安拉着B哥的手高兴地说:“我的大工程师,发财了。多年不见你,问那些老知青才拿到你的地址,很多谢你给足面子和太太一起来出席我的老年再婚,年青那次结婚摆酒没请你,这次一同补足”。B哥笑着说:“多谢你还记的我这个老朋友,财就暂是没发,但现在还是做建筑”。接着说:“不用招呼我,你忙你的,我会找到我的位置,你去做你的事。再祝你生活快乐,过好你的第二春”。看陆笔安的新老婆,四十来岁,相貌还算可以,这老家伙算他好桃花运。

刚一坐下,就发现老农友曾好彩也坐在那里,正在高谈阔论,一面得意和满足感。连那个进了近一年精神病院,现在可能没什么事的何年好也在。连忙走过去打个招呼,客气几句。何年好的丈夫也在,可能他害怕老婆在渴喜酒的时候出问题,出过精神上的问题,不大不小也会有点事。听那些老知青们说;何年好疯了以后他丈夫就没有包那二奶了。

B哥坐下后,听那些老知青们说,才知道陆笔安的一点再婚的原由。原来**年前,陆笔安的老婆生病死了,那时候陆笔安的大女儿刚有一分工作,小儿子还在读书,自己刚失业在家,中年丧妻,人生中的一件惨事。不幸之中还算好,陆笔安有不少亲戚在外,经济上也可能帮忙吧。不久儿子毕业,找到了一份好工作,陆笔安的生活也就好过一点了。东去春来,几年前女儿和儿子都结婚了,都有了自己的家,不久也都买了房子,搬走自己住。陆笔安就一个人住在老城区里那间上一代留下来的旧房子里,虽然也有五六十平方,但房子就很破旧了。

过了不久,陆笔安的儿子就发现,自从自己和新婚的妻子搬走后,老爸就一个人住那旧房子里,习惯也改变了不少。可能儿女们不同住,自我觉的有点孤独,反而一个到外面走动的时间越来越小,整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睡觉。尤其是三年前拿了退休费后,有时为了少点去市场买菜,竟然一天买几天的菜,早上煮饭连晚上也一起煮,不然就去吃碗面条,又或吃一二个面包就算一餐。总之就是不想动,不想煮饭吃,又不怎样说话。这也很难怪陆笔安,一个人过和谁说话,随便吃饱穿暖将就过去。

他的儿子也算孝顺,发现父亲的状态后,就和大姐商量,给老爸找个老婆,这样老爸就没有这么孤独,人也会开心些,长寿一点。开始陆笔安不同意,后来经过孩子们多次劝说,也就有点同意。其实儿女们也讲的对:我们都有一个家,又要工作,又有孩子,有时候真的很难每天都来看你,而且你的年纪也不算很老,未来还有很长的时间要走。

就着样,陆笔安的儿女就开始为老爸找老婆,一开始谈了几个都不成。不是陆笔安嫌对方年纪和自己差不多,但身还差过自己很多,不知道是谁照顾谁。不然的话就是对方嫌陆笔安年纪大,性格孤独,也不是很有钱。有些就是因为大家都有不少房产,在财产方面你怀疑我,我又怀疑你。一来一往又过了一二年,陆笔安又总在儿女面前说不找老婆了。

他的儿子发现找本地的女人很难合适老爸,就和大姐商定为老爸找一个外地的,带着一个孩子,穷一点也没问题。因为陆笔安差不多有三千元的退休费,儿女们再帮点是没问他题的。

就这样,在今年初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外地的,年龄四十多点,户口在农村,丈夫几年前病死了,还带着一个十多岁的女儿。经过几次交往,陆笔安就同意了,那个女的也没有嫌陆笔安年纪大,想到以后有个新家,自己的孩子也能过得好点,也同意了。由于陆笔安年青那时候结婚没有摆喜酒,所以就在再婚的这次大摆二十桌喜酒。正如陆笔安的儿女说:只要老爸高兴就成了。陆笔安的儿女还立下公证,说只要能和老爸结婚满二十年,老爸名下的财产全部给了后母。

陆笔安,B哥衷心希望你今后第二春的生活越来越好,

故妄言之,故妄听之,没有影射,没有讽刺,如有相同,实在巧合,虚构矣,茶余饭后之笑料也。 2013-6-30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