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七章 极品训练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话说,李浩发现这个剧本也是一次偶然,也是和朋友聊起来了,别人向他推荐的。

这个剧本的作者就是一个残疾人,主要的工作是每天在他们巷子门口修鞋,附带卖点饮料之类的。

开始李浩也不相信,就去找这个修鞋的孙师傅了,师傅开始还不理,以为是骗子。

李浩看这个孙师傅这么谨慎,一下子兴趣反倒升了起来。

东扯西扯了一阵子之后,这个孙师傅竟然同意让李浩看剧本了。

剧本的内容写得是民国时期,当地的张家和李家两个家族本来就是死对头,面对全面抗日的国仇,他们的家恨如何发生变化的故事。

只看了一个剧本前半部分的李浩就直觉的发现,这是一个好本子。

所以赶紧打电话给李想,但是这个剧本还没有写完,而且这个孙师傅写剧本速度特别慢。

和孙师傅说好之后,李想看到了这个剧本,这个名字叫《三川村》的剧本,一下子就把李想吸引住了。

当即李想就和孙师傅签定的买断协议。李想给了这个剧本一个高价,因为他觉得值这个价。

又过了一个月,这个剧本终于出炉了。在等剧本的同时李想他们已经开始新剧的准备,经过和剧本审核负责人的沟通,这个本子的名字确定为《三川传奇》,这样整个电视剧就更显得富有故事性了。

这次经过李想的建议,决定采用大投资,大导演,大牌演员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有一个好处就是无论如何都可以保底,这种方式对于刚刚介入影视拍摄领域的公司十分合适。但是这次李想的目的则是造势。

最终李想锁定了大导演刘承博,绝对的大牌导演,绝对符合李想的要求。

约刘承博的过程十分顺利,因为之前李想已经做足了功课,对这个刘大导演的基本情况已经做了详细的分析。

这个刘承博擅长拍摄这类题材,自然对这类题材,有相当的吸金魅力。

最终这部片子,是在三个公司的共同合资下开拍的,当然,这些合资人基本都是院线老板,李想之前也见过他们,有过以前的合作,这次的合作就十分顺利。

李想坚信,有了一部好剧本,这部片子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面对这么大的投资,李健生的心里还是有点没底,投资这件事情,谁也不能保证什么?毕竟意外的因素还是很多的。

毕竟都是真金白银,真要资金的投资回报率超低怎么办呢,李想还是坚决支持。最后他们决定把这个计划给崔叔报告,只要崔叔拍板一切都好说。

“崔叔,这次的投资有点大,成了当然是名利双收,但是败了就不好说了。所以来听一下您的建议。”听了李健生的话,崔天凯嗤之以鼻的笑了。

“既然要做大事,就不要瞻前顾后,古往今来,但凡成大事者,哪个不是风险与收获正比的。你们两个也算是我的得力干将,只管干,钱的事情就不要考虑了。”崔天凯看看李想,等着他说话。

明白了崔天凯的意思,李想也开口了,“崔叔,我们公司正处于转型的时候,这部片子从剧本来看没问题,关键就是看后期的情况了,请崔叔放心,我和李总一定把这件事情办好,到时候请崔叔出席我们的推介发布会。”

听了这个话,崔天凯的心里是高兴的,不管咋样有这个胆量和气魄。听了李想的话,看着崔天凯满意的脸色,李健生明白了自己这又是低了一次,不禁侧视了一下李想。

“崔叔,还有一个小事情,我之前和李总已经商量过了,就是想趁这个机会把公司的签约年轻艺人来一个大训练,提高他们的素质,另外也是增强咱们公司的企业文化的一个思考。”李想看崔天凯一脸的满意,所以紧接着就说了这句话,向崔天凯提出了新的要求。

“好啊,还是你们脑子活泛,年轻艺人还是要管管,首先别让他们乱来,你们两个以前的事情就是例子,事情出来了得有多麻烦,多少人给你们处理。其实就是屁大事情。”崔天凯对李想的提法深表赞同。

之前李想和李健生说过这件事,当时李健生虽然同意了李想想法,但是一直也没有实施,正好趁着崔天凯高兴,李想又把这个事情提出来了。

一来呢,这话说的也不突然,因为确实之前和李健生已经沟通过了,二来呢,也给李健生提个醒,别动不动就拿自己常务副总的位子压自己,这个不好使了。

李健生自然是明白李想的意思,所以只是一味的说,确实我们已经商量好了,就看您的意思了。

李想的做事风格从来都是雷厉风行,当时李健生一直把这个事情拖着,主要原因也是考虑到公司的新剧投资大,再拉出人来搞这个培训,而且是年轻艺人,恐怕有点紧张。

但是既然现在崔叔已经把这个事情定了,只能服从了,李健生把培训班的这个事情交给了李想,而新影片投资这一块,李想和他一起负责。

经过统计,这次培训班的人总共有10个人,人数并不算多,如果按照惯例思路,一般都会插到北影的培训班里一起培训。

但是这次,李想却不这么打算,他打算为这10个人专门开一个班。

选的这是个人都是和公司签订了5年以上合同的新人,因此也值得下功夫培养。

其实五年不五年都无所谓,关键是李想坚信财散人聚,任何公司的签约形式那都只是形式,对于正处于上升期的公司,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个培训班就是增加公司吸引力的一个手段。

李想安排助理和北影的培训班联系,还是采取了以前的培训方式,他需要对所有新演员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因为这个培训班的演员基本情况都不一样,他要求的是以实战为主,同时还要针对每个演员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同时还要求增加老师的配备,这给培训方提高了要求。

相应的,培训的费用也大幅提高,助理给李想说的时候,他眼睛都不眨的直接批准了。

整个培训班采取的是封闭式的,演员严禁和外界联系,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李想给培训班提出的要求是,在最后考核的时候不合格的学院,将有可能被公司辞退。

有了这个要求,所有的学院像打了鸡血似的,夜以继日的学习,白天学形体、练口才、拍演戏,晚上琢磨台词、琢磨剧本,有的学员一晚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完全投入的练习中。

李想在学习中间还去了两三次,看看学习的学习情况,随便叫过来某个学员就学习情况,练习的剧情进行考察,有时候还给他们指导一下,和他们相互切磋。

很快,这个培训班在紧张的日程安排中结束了,前后正好半个月,这半个月对于学员来说,简直是魔鬼的训练。

关键是更残酷的是考核,考核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老师的打分,另一部分就是为期一个月的作业准备。

和李想当年参加高级研修班的要求基本一样,就是要有一个完整的短片,绝对要求原创,可以向公司寻求帮助,题材和范围不限。

在负责培训的过程中,经过多方的考虑,李想最终成为了《三川传奇》的主人公朱传旭的扮演者。

承担这个任务的李想压力更大了,但是他对培训的事情还要亲自过问。

最终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紧张忙碌,所有的7部作品全部成型,李想把每一步短片就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最后他被一部片子吸引住了,也是讲北漂的故事,讲的更加曲折,也没有明显的励志意味的表露,但是反应出来的确是励志的感觉。

关键是,李想的这个感觉和其他老师的评价完全一致,拍这个片子的人叫朱小勇,是一个标准的90后,他是这部片子编剧和主演。

和当年李想的情况不一样的是,这个朱小勇本身就是北京当地人,但是他从小生活在北京的郊区,对这些北漂一族的生活有着切身的感受。

可能,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北漂,北漂就有了另外一种不一样的味道,这也是朱小勇这个短片和李想的短片不一样的地方。

甚至李想认为,这个片子如果再进一步深挖,将会成为宏睿的又一个新的成功影片。

有了这个想法,再和朱小勇的指导老师进行了沟通,认为这个小孩具有这方面的潜力,于是决定让朱小勇专注于他的这不片子的拍摄。

无形中,李想又给公司储存了一部新片子。和朱小勇一同脱颖而出的还有一个女演员,名字叫薛晓晓,因为成熟的表演技巧,一下子吸引了各位老师的注意,虽然他的片子没有像朱小勇的成为公司重点发掘的片子,但是薛晓晓的功底,得到了李想的认可。

薛晓晓也是北影毕业的,算是科班出身,但是大学毕业的她并没顺利的进入了什么演艺公司之类的,而是当起了群众演员,因此宏睿还是他的第一个公司。

正好,这个时候三川传奇已经开拍了,李想打算让薛晓晓担任其中的女四号,朱传旭的对手马经臣的女儿马莹。

李健生觉得这个临时调换会不会太冒险了,但是李想坚决推荐薛晓晓,最终,还是因为之前女四号的意见,加上薛晓晓临时入戏,对剧本各个方面有可能不熟悉,而放弃。

这次培训班的效果十分的好,李想和北影的老师们都很满意,因此李想打算和他们长期合作,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

李想的意思是,不光要培训,通过培训,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为公司孵化出更多的人才,同时为公司储备一批好素材。比如说这次朱小勇关于北漂的题材,仍然拍出了新的感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