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狄世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见陈令集中注意力望着自己,薄格达打起精神解释起来,“‘大世金行’主营不包括玉石和玉石制品,只是我们老板是玉石收藏爱好者,所以也偶尔收购玉器。()”

“您的手镯虽然还没拿出来看,但可以事先选择两种方式交易,一种是由我们金行到外面请这方面的鉴定师来鉴定评估,如果评估价格您觉得合理并愿意卖给我们金行,我们就收购。”

“第二种就是您到别家专门做玉器的店里去交易,只是玉器我们是外行,品相成色不像黄金白银那么有固定的标准,往往不同的地区或玉器店开出的价格相差很大,所以我们不推荐任何一家玉器店,得由您自己去找。”

“您看呢?”

薄格达将话得很清楚了,不保证最合理的交易价格,并且这种东西价格根本就没有统一标准,因此不做推荐和建议。

听了这番话,陈令更感放心。

这家金行果真童叟无欺,自己那一百多万现金已经安稳的落入口袋,剩下的玉镯干脆也卖给他们比较好,免得再去找别家玉器店。

万一碰到一家黑店,凤凰卖出鸡价钱,到时候就算玉镯是捡来的,人也要被气成内伤。

得到陈令的肯定答复,薄格达更加殷勤,连忙出门联络鉴定师过来看货,他本人对玉器也不甚了解,隔行如隔山,要想专精某项行业就必须舍弃贪多驳杂的想法,否则必定每一行都只能是半吊子。

十五分钟后,来到内室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胖男人,个头不高,留着极短的*平头,满面红光,一双略微有些的眼睛眯着的时候看起来就是在笑,将他的脸衬托得很有亲和力。

“陈先生,我来介绍一下。”

薄格达欠着身子将男人引荐给陈令,“这位是我们‘大世金行’的老板狄世襄,听您这里有一对还没鉴定的手镯,所以想来亲自看看。”

“因为我们金行固定约请的两位玉器鉴定师暂时都无法脱身赶来,如果您要找他们两位鉴定,就得另约时间,否则今天可以请我们老板鉴定,他本身就是以为玉石收藏爱好者,在麻阳地区也有一定声望。”

狄世襄是“大世金行”的老板,早年在麻阳地区经营这家金行,以诚信务实童叟无欺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在整个麻阳地区开了大大十五家分店。[]

以前的生意人相比现在而言更讲诚信,就算是做次品生意的商家,要么是进货时被讹了上了当,要么是打定主意做低端产品,所以尽管依然会有用不足成色的黄金铂金和白银以次充好的行为。

这些做假的上架一般规模都不大,而且价格上也会比正品低许多,算是低进低出。

可现在的人良心大多让狗吃了,加之科技技术越达,做假水平飞进步,有的假货甚至做到比真品还要醒目耀眼,外行的顾客一骗一个准,将市场都搞乱了。

最可恨的,就是那些做假的商家不仅在价格上不自觉调低,甚至他们还要出“大世金行”的真品价!

只是用一些抽奖啊,赠送旅游啊,配送豪华婚纱照,商场的现金提货券等方式促销,抓住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让“大世金行”的利润越来越薄。

当做假的商家无论是规模、装潢还是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弄出来的派头越来越震撼人时,一直诚信经营的“大世金行”也就做不下去了。

于是,老百姓们身上带的金器品质直线下降,被他们当作宝贝收藏在家的金器,其实也值不了多少钱,没有什么传承价值。

狄世襄是个杀伐果断的人,立即将“大世金行”的分店转手,只留下唯一的这家让他迹的老店,算是做一个纪念,也顺便安置最早跟着自己的忠心手下。

从金店起家,狄世襄对金属矿业略有涉及,于是现金改投到了矿产开行业,在麻阳地区下属的衡寿县承包了一个铅锌铜矿,算是转了行。

矿山开了三年,却没赚到什么钱,勉强维持着稀薄的利润,却要每天承受矿难的惊吓,狄世襄已经决定将矿山再卖掉,看还有什么别的行业可以投资,大过年的为此事正揪心着,于是回到麻阳市散心,见到金店的老员工他的心情莫名就会好起来。

薄格达找玉石鉴定师未果,正在金行里间办公室的狄世襄于是兴致冲冲的赶来,充任临时鉴定师。

虽玉石收藏只是业余爱好,但狄世襄也浸淫了颇长时间,勉强看出个大概是没问题的,正好也想渐渐薄格达口中的神奇子,那位让一直自信的金行二掌柜看走眼的年轻人。

“你好,陈先生,我叫狄世襄,是‘大世金行’的老板。”

狄世襄在薄格达介绍了自己身份后,依然重新自我介绍,算是对客人的尊重,“见到你很高兴!也多谢惠顾‘大世金行’!”

“狄老板你好!你客气了。”

陈令此时也不那么紧张了,顺利做成了一笔交易让他对这家金行不再戒备,现在金行的老板亲自过来鉴定手镯,比之专业的鉴定师并不会让情况更差。

自己反正什么也不懂,只要价钱合理,谁鉴定都是一回事,他也不用太计较这些。

“狄老板,这是我的手镯,你看看。”

一对玉手镯被陈令放在桌面的玻璃上,出清脆的磕碰声。

“好,我看看。”

狄世襄也不啰嗦,直接将身子移近,双肘搁在桌面,两手分别拿起两只手镯仔细查看。

“陈先生,这是一对翡翠手镯,”狄世襄边细细察看边给出评价,“从颜色来看,它属于‘金丝绿’,里面的绿丝翠亮,颜色上佳。”

“只可惜这种‘金丝绿’的特是水分太好,价钱很难上到级,这种品质的翡翠卖不起价钱来。”

见到面前的陈令表情没有变化,狄世襄心里暗赞一声,继续手中的鉴定动作。

“硬度不错,7.2,这可以给它加分,价钱会上去一些。”

放下手中的硬度测试仪,狄世襄将一只手镯对着屋的射灯照看,“质地应该属于‘玻璃地’,透光性很好,就是水分很足,不过我们这里没有专业的折光率测试仪器,所以只能用肉眼观察,呵呵。”

陈令睁大眼睛望着那只举高的手镯,心里很想狄世襄马上出价格来。

这些什么‘金丝绿’啊,‘水分’啊什么的,他根本听不懂,还想着玉石里难道还含水不成,对方如此细细解释根本就是对牛弹琴,就连7.2的硬度算好还是算不好他也不知道,只关心价钱。

狄世襄又折腾了好一会才完成鉴定工作,见陈令自始至终都没表看法,稍微犹豫后才做出决定,盯着陈令的眼睛,道:

“陈先生,跟你实话,虽然我也喜欢收些古玩产品和翡翠,但都属于兴趣爱好,并不很专长这方面的鉴定。”

“这对翡翠手镯我打算买下后再带到温建转手卖掉,不自己留着,所以今天以我的鉴定水平给你开个价,如果你不满意的话,可以留待专业鉴定师上班了再来重新鉴定估价,才过完年他们还没回麻阳,这些专家都是温建人,可以留个联系电话,他们回来后我们通知你。”

陈令头,“这手镯你觉得值多少钱?”

“一百二十万,这是我能开出的最好价钱,当然其中会给我自己留一定的差价,但不会过2o%。”

狄世襄伸出一根食指笔画出百万价格,“玉石的价钱很难确定,就连专家也只能给出大致的价格范围,不像我们金行做买卖,什么都有标准,除非是某款设计很出众,才会附加一定的设计费用,翡翠的炒作很厉害,一百二十万是我参照年前某款同样是‘金丝绿’的翡翠饰品开出来的。”

狄世襄继续喋喋不休的解释定价的依据和其它种种,陈令却早已被这个价格震住了,后面的解释他根本没听进去,脑袋里翻江倒海的极不平静。

一百二十万啊!

这么多钱竟然就是两个玻璃样的手镯的价格,幸好当初敲开土疙瘩时用力不大,否则一不心敲碎了要心疼死!

陈令很满意,这位“大世金行”的老板看起来也是个实诚人,心想干脆就卖个他好了,早把钱拿到手落袋为安,多出来的一百二十万正好可以很好的改善家里和亲戚朋友的生活。

“陈先生?”狄世襄奇怪陈令怎么定在那里没反应了,看起来极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一动不动的不知道心里在想啥。

“哦,”陈令醒过来,“就按这个价卖给你吧,可以办手续了。”

狄世襄听闻陈令的决定后,也没有太多喜悦,只是对陈令的果决很欣赏,这种雷厉风行的态度他很喜欢,心里立即对陈令的评价高了许多。

“那好,格达你帮陈先生办一下手续,账上钱不够的话跟我,我来想办法。”

狄世襄转头让一旁的薄格达开始着手交易,然后笑着对陈令道,“陈先生是个爽快人,我这半吊子鉴定师的水平开出来的价格都不带还的,狄某交你这个朋友了,中午一起吃个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