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七章 既往可不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战船靠近岸边的时候已近晌午。

此时,雾气已经散尽,阳光浓烈,在晃动的河面上洒下粼粼波光。岸上相隔不远处,隐约可以看见低矮的房屋重重叠叠,想必是一个村落。

青盏站在船头细细打量这个地方,虽然他们的船是向北行驶的,但是因为风向,船的大致走向应该是东北方向,只是不知道偏东了有多远一段距离。船上一百来人,没有人认出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船上虽然备着粮草,可是就这么一直漂泊在水上,也不是办法,但是一同上岸,这么多人,身披战甲,特别容易让人起疑。青盏便先让船靠岸,她和惊蛰换上便装下船,去前面村子里打探一下。

一问,方才知道,这里虽地处雀尾河以北,但却属于延楚的境内,距涪城大约有三四百里。

青盏有些不敢置信,没想到,这船随风飘移,竟然走了几百里。不过,属于延楚,倒也不用担心了,连河的北岸都是延楚的国土的话,那南岸,就自不必了。

这样想来,应该没什么危险,放心回去就可以了。

当即回船,吩咐将船往南岸划。风已停止,但是因为水流的方向是向东的,所以这样行驶,即使他们是正南方向行走,可是渐渐的也偏向于东南放向。

青盏对这个倒是不怎么担心,远儿没什么,只要不是偏西方向就不用担心遇上敌兵的问题。回到对岸,他们可以弃船登陆,赶回涪城。

茫茫雀尾河的河面上,远近之处苍茫一片,只有孤单单舸,飘飘荡荡,横行于河上。

青盏走出船舱,站在甲板上,望着茫茫河面,心中一片惆怅。虽然她没有亲眼看到,但心里也清楚,这次计划他们死了不少人,虽然是成功了。

峄城之围应该解决了吧?若是慕容焱回到涪城,没有看到自己,会不会认为自己已经死了?他又会怎样?

惊蛰从船舱出来,轻轻走到她的旁边,默默地望着她。虽然青盏有些心不在焉,但还是感觉到了身后的动静。她没有回头,也知道是惊蛰,在这里,也只有惊蛰会如此在意她,轻轻问道:“惊蛰,你,值不值得?”

惊蛰一怔,一时没明白过来她在问什么。想了一阵子,遂问道:“姐是这次攻打骈州吗?”

青盏叹了口气,头。她也不知道,事情怎么就会成这个样子,和她计划的很是不一样。她只是想借围攻骈州让敌方撤去攻打峄城的军队,却不想会死伤这么多人。虽然是严沐?不听军令才导致这样的后果,可是之前没有想到这一却是她的失算。

惊蛰想了想,道:“值得。若是没有这个计策,那峄城就有可能被攻破,那样,死伤的将会不计其数。”

青盏有些难过:“可是,这次,不准我们会失去严副将。”她虽然气他不听从命令,却也怨不起来,毕竟他是一个军士,想要多杀敌人,为国分忧的决心是天地可鉴的。

和严沐?相识有一段时间,虽然这个人一贯粗枝大叶,冒冒失失,却是思想单纯,没什么心机。听他话,她会无端的觉得开心,暂时放下心中的烦闷。她不希望他出事,是不想军中失去一个勇敢的将士,但也是出于私心。

惊蛰安慰道:“严副将福大命大,一定不会有事的,姐放心吧。”

想想昨晚的战况,虽然,这番话连他自己都未必会信。

船再次泊岸的时候,已是下一天的上午。青盏为防涪城那边担心,便让张勃带领一百余名士兵慢慢行走,她与惊蛰在附近镇子上买了两匹快马,向西赶去。

日暮降临的时候到了骈州,因为两天前的战争,到现在空气中还弥漫着浓重的血腥气,青盏不由地蹙了蹙眉。

远远看见,骈州附近有一些身穿兵甲的士兵在搜寻些什么,其中一个人身穿战甲,骑在马上,应该是个将军。

隔得太远,青盏看着那骑在马上的将军身形有些眼熟,不过,天色已暗,并不能看得特别清楚。

担心那些人是敌人,青盏没敢靠近,反而与惊蛰绕开了,快马加鞭回到涪城。

那已是很晚很晚了,城中一片寂静,只有守卫和巡逻的士兵还醒着。枯草绵绵,寒风缭绕,月影清淡,繁星满天。应该是很美的夜晚,却是那样冷清。

青盏顾不得什么,便向人询问峄城的情况,慕容焱在哪里,以及严副将有没有回来。

得到的回答是峄城之围已解,将军一从峄城回来便去寻找她,昨天上午命人送回了身受重伤的严副将,而他还在继续寻找。严副将现在在伤员营中,接受老军医的医治,情况不容乐观。

慕容焱去找她了。

青盏突然想到在骈州附近所看到的那个有些眼熟的身影,莫不是……就是他……

青盏第一次责怪自己敏锐的警惕心,若她不想那么多,就能遇上了。

不过,她现在最担心的便是那严副将了,不容乐观,到底是什么意思?

命人前去通知慕容焱自己回来了,青盏便去伤员的营帐去看严沐?。

老军医对她的到来有些疑惑,两天寻找未果,这军营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她已经不在人世。但是,毕竟是经历丰厚的人,也没有表现的多么惊奇,只摆摆手,招呼她进来。

里面躺着好多的伤员,青盏行走了一趟,看着个个包裹伤口的白布上浸出的触目惊心的鲜红,心里有些难过。无论怎么样,若不是她的什么围魏救赵计策,至少这些人应该是好好的,而不会身负重伤的躺在这里。

营帐内的唯一的一张床上躺着严沐?,其余的都是稻草堆积的地铺,由此也可以看出了身份的不同,他是副将,而那些都是普通士兵。

“他怎么样了?”青盏看着依然没有醒过来的严沐?,向她身边的老军医问道。

老军医叹了口气,道:“严副将多处负伤,情况十分不好。现在命是保下来了,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醒。”

青盏听他没有生命危险,终于舒了口气,又向那老军医询问了一下众士兵的状况,便回营帐了。

两天的水上漂泊,又赶了一天的路,都没有好好休息过,也确实是累了。青盏躺在床上,没多久,便睡着了。

睡意朦胧中,青盏觉得有什么触到她的脸颊,痒痒的,凉凉的。那感觉像是抚摸,虽然不太舒服,但却很温馨。

脑子里渐渐恢复了些意识,她慢慢地,努力地睁开眼睛。

营帐内灯黄如豆,在晃动的帷幔上留下一片阴影。青盏注意到,在她的床边,坐了一个人,身披战甲,面貌英俊,昏暗中轻轻颤动的睫毛下面是一双漆黑而幽深的明眸,尽管面上带着疲倦之色,可那双眸子却炯然有神。他深情地望着她,很仔细很仔细的样子,生怕错过她的每一个动作。

青盏慢慢地坐起身来,静静地望着他,有些不可置信地道:“王爷?”

慕容焱用力地头:“是我。”

青盏有些不确定,她觉得自己刚刚在这里躺了一会儿,他不会这么快就回来,所以又重复道:“王爷?”

慕容焱轻轻一用力,把她拉入怀中,紧紧抱住,喃喃道:“盏儿,辛苦你了。”

青盏微笑着摇摇头:“不辛苦,一儿都不辛苦。倒是你,辛苦了……”

慕容焱将头埋在她的肩膀上,两天两夜不眠不休,也确实是辛苦了,有些累。他在骈州附近,雀尾河边寻找了两天两夜,一直在寻找她的踪迹。时间越是久了,他就越害怕,他渴望找到她,又害怕找到她,在那尸身遍地的地方,他真的好害怕找到的是她的尸。

怔怔地望着帐内随风翻飞的帷幔,烛光映在他漆黑的眼眸中,一片晶晶亮亮,比夜晚的星光还要璀璨夺目――这个勇敢果断的姑娘,她终于是平安无事的回来了。

许久,他慢慢起来,望着她的眼睛,无比真诚地道:“不辛苦,只要你好好,就一儿也不辛苦。”

青盏看着他疲倦的面容,有些心疼,低声道:“你看,我都好好的回来了,你也不用再担心,赶快回去休息吧。”

慕容焱摇摇头,固执地道:“不,我留在这里陪你。”

青盏见劝不了他,抱着被子向里面挪了挪,为他让出一个位置:“躺下吧。”

慕容焱置疑地看着她,有些不敢置信。他仔细得望着她,想从她脸上的表情确定自己听错了,可是,没有。他低声问道:“你不怕我?”

青盏唇角微扬,一双清澈的明眸如星光般闪亮,她偏头望着她,笑容明媚而璀璨:“我相信你。”

这个聪明的女子,在这种情况下相信他,他知道她的用意,若是他做出什么越矩的事来,便是不值得她相信了。

慕容焱无奈地笑了笑,他的确不如青盏的聪明,只是比她精于心计。这丫头看上去清雅从容,镇定自若,她总能玩笑似的出一些话,于无形中让你打消任何妄念。

不过,他此时很有兴致与她开一下玩笑,于是向她凑近一些,故意压低声音,语气暧昧地道:“如果,你信错了呢?”

“看来王爷真的是累了,还是回去休息吧!”青盏微微偏移身子,与他错开,轻轻道。虽然声音不大,话的语气也甚是平和,但是分明带着不容置疑。

慕容焱心中升起淡淡的喜悦,这个女子,总是能给他带来或多或少的惊奇。但他面上却故作严肃,在床上躺了下来,疲倦地道:“累了,真的累了,不想动弹。”

青盏怔了怔,在里面轻轻躺下,很心地与他隔出一段距离。

很长的一段时间,相对无言。两个人都知道对方并没有睡着,却不知该些什么。

外面寒风大了些,吹得帷幔恣意地晃动。那烛台上如豆的烛光在趁虚而入的风的吹拂下摇摇晃晃,明灭不定,晃动了好久,终于是灭了。

帐内一下子变得漆黑,让青盏本就有些忐忑不安的心猛地提起。

慕容焱突然伸过一只手来,轻轻握住她的手。他力道不大,但青盏试了几次,都没能把自己的手抽回。

慕容焱轻轻叫道:“盏儿。”

“嗯?”不料他会突然话,青盏心中一惊。但是,很快,她又平静下来:“你。”

慕容焱慢慢睁开眼睛,望着上方依惜可以辨得清形状的白纱帐,轻轻道:“没事。”

又是许久的静默。

青盏心中有些疑虑,是因为那严副将。他现在伤势严重,好不容易才捡了条命回来,可以算是抵了违抗军令的罪了,她真的不希望慕容焱再对他有任何的惩罚,虽然因为他的自作主张而死了那么多人,她并不能原谅他。可是,慕容焱会这样认为吗?违抗军令当死,他能看在他身负重伤的份上,既往不咎吗?

想到这些,她心地问道:“王爷可不可以答应青盏一件事?”

“你。”旁边传来慕容焱倦倦声音。

青盏轻轻道:“不追究严副将的责任。”

“严副将?”慕容焱有些疑惑,“他怎么了?”

青盏不敢直,听慕容焱的语气,他好像还不知道这件事情,她怕自己这一,他如果不答应,反而适得其反,对严副将更加不利,于是道:“王爷先答应青盏,青盏再。”

慕容焱就知道青盏不会做一些没有把握的事,他虽不知道那严沐?做错了什么,可青盏这样为他求情,事情肯定不轻。但是,如果他不答应的话,估计青盏也不会,有些无奈地道:“你吧,我答应就是。”

“念在他一心为国的份上,饶他一命。”青盏有些艰难地道,“他违抗了军令,导致十九搜战船一千九百余人战死多数。”她方才去伤员营中看了,救下来的不到三十人。

感觉到握住自己的手的那只手力道一紧,虽然黑夜中看不清他的表情,青盏也知道他生气了。可是,她不想让严副将死,便恳求地道:“王爷答应了青盏,不追究的。”

慕容焱的手终于是放松了,他的声音平平淡淡,让人辨不出情绪:“我答应了你,就会不予追究。以后,不要再为了别人给我下这种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