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九章 戎装是故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待到大家都上车之后便又开始启程。

与蓝儿坐于马车之上,青盏懒懒地斜躺在躺?上开始构思起大哥的状元府第来。依她想象,状元府应该不如苏府那么大,但是相对来要气派的多。毕竟官员住处与世家住处在给人的感觉上是有些区别的。府第至少应该有前后两重吧,然后另加一个后花园。前面的一重是办公宴客的地方,后面便是家眷亲人的住处。

蓝儿因为无聊拿起一个斗篷绣了起来,一针一线,倒是专注得紧。赶了十几天的路,她便少有十天在绣花。青盏看到她所秀的是鸳鸯,不过她的手艺实在算不上好,那鸳鸯绣得歪歪扭扭不成规章。

但是初次刺绣能做成这样便已经很不错了,尽管算不上好,甚至每个地方都有不足之处,但她依然能认得出来。

这让她想起时候画画的事情,那时候,淳熙在旁边背书。

八岁的青盏高兴地将自己刚画好的画拿给淳熙看:“大哥,你看看盏儿的画好不好看?”

“盏儿,你画的马不对!”淳熙果断地指出错误。

“怎么不对?”

“马不应该长翅膀。”

“为什么不能长翅膀?”

“那就不是马了。”

“不是马你为什么还是马?”年幼的青盏睁着一双滴溜溜的大眼睛看着哥哥。

对于妹妹的疑问,淳熙怔了一下,不知道该怎样解释,便道:“反正,那样就不是马了。”

思及往事,青盏唇角不自觉地轻轻勾起。蓝儿抬头,捏针的右手微微顿住,疑惑地问道:“姐,您在笑什么?”

青盏想了想,道:“蓝儿,你绣得鸳鸯不对。”

蓝儿微微低头,看着自己绣得歪歪扭扭鸳鸯,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蓝儿刚跟黛儿学会刺绣,绣得不好。”

青盏轻轻笑着,对于过去的回忆还没有散尽,于是道:“蓝儿,你不应该这样?”

蓝儿笑盈盈地看着青盏:“姐,那蓝儿应该怎么呢?”

“蓝儿应该‘怎么不对?’”

蓝儿依旧笑着,不过她不知道青盏现在心中所想,于是道:“可是蓝儿知道哪里不对。”她将绣得不好的地方一一指给青盏看,“这里,这里,还有这里……”

青盏无奈的笑了一下,想让蓝儿跟着自己的想法走显然不太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她一样明明自己错了还能得别人无言以对。

她轻轻掀开车帘,想去看看车外的景色,却不心放了一缕阳光进来。

“出太阳啦!”青盏惊喜地叫道。这赶路的十几天来,都没碰上几个晴天,尤其是最近的几天,更是没有看到太阳的踪影。

她微微倾身向窗口再靠近一些,去看外面阳光照耀下的景色。外面依然是大片大片的积雪,前边看上去光华平整,而他们走过的地方,却是留下几道深深的车辙和细碎的马蹄印。有些风,将路两旁枯枝上的积雪吹下,????地落在大地上,与之前地上的雪混在一起,分辨不清。阳光灿烂,暖融融的光芒将广阔无垠的雪地映成淡粉色,颗颗雪粒盈盈闪亮,倒是显得可爱的紧。

随着暖融融的气息,青盏微微抬头,她看到一抹蓝色,湛蓝湛蓝的,那是天空的颜色,她极目远望,却寻不到一丝的云。

蓝儿显然没有她这么好兴致,在听到青盏惊喜的声音后她便微微撩开窗帘看了一下,然后笑盈盈地了句:“天晴了,就不会那么冷了。”然后,便又专心致志地做起她的刺绣来,没有再抬头。

到了城门口,便已经是下午了,青盏在撩开车窗帘的时候看见太阳已微微偏西,光芒也较在正南方的时候收敛了些。

城门口处不像在别处的宁静,熙熙攘攘地话声不断。青盏看见,这城门是分两边通行的,一边是进城,一边是出城,分别有一队官兵把守。他们的马车便停在那入口的地方,排着队等待前面的人进去。

那些官兵搜查格外严格,对每一个进出的百姓都进行搜身,让青盏猜测可能出了什么事的同时也十分的担忧。倒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只是车上的女眷都是未出阁的姑娘,被这些粗鲁的官兵这样搜身实在是不太好,心中不免有些忧虑。

在排在前面的百姓都进城后,守城的官兵便拦住了他们的马车,提出要求搜查。青盏觉得心里一紧,不知该如何是好,她回过头来看蓝儿,却见她也已经不再刺绣,忧心重重地看着她,问道:“姐,怎么办?”

青盏抿着唇角摇摇头,她也没有办法,总不至于飞过去吧。就是真的有那个本事飞过去,青盏想,也肯定会被像射鸟一样的射下来。那样,不准还会被当成什么缉捕对象呢。

再转头向车外看时,却现大哥已经下车了,在和领头的一个官兵话,因为大哥是面对城门方向的,青盏只能看到他的背影。但是从他们约略的动作以及那领头官兵由先前的严肃正经到后来的哈腰头看,青盏猜测得到大哥一定向他透漏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往他手里塞了一块不的银子。

然后,青盏看到那领头的官兵向里面走去,不久领来一个身着蓝色蟒袍的年青官员出来,自己退居一边。

淳熙和那年青官员互相拱手致意,他们了什么,青盏听不到,但看那官员的神情也便知道是相互致意的客气话。接着便看到大哥领那年青官员向她们马车这边走过来,青盏刚刚退回去坐好,车帘便被掀开了。厚重的寒气进来的同时,青盏稍稍往后倾身,同时看到那蓝袍官员看见自己时惊讶的表情。

“张大人,这是家妹青盏,”淳熙笑着向那蓝袍官员介绍,然后对青盏道,“妹,快来拜见张大人。”

青盏坐在躺?上轻轻一揖,微笑着向那官员道:“张大人安好。”语气从容而不失礼仪。

那张大人怔怔地看了青盏一阵,然后转头,向淳熙笑言道:“令妹真是国色天香,气质脱俗啊!”

帘子被放了下来,青盏听到了被阻隔于厚重的车帘之外的大哥谦逊的声音:“张大人过奖了。”

接着她听到了他们的脚步声,心里明白一定是去看八姐了。不过,不管怎样,不用搜身了,这一关算是过去了,青盏微微颔间似乎听到了蓝儿微微松了一口气的声音。

又过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马车微微地晃动,便开始走了。

进城了,赶了那么多天的路,终于可以到家了,青盏感觉非常的轻松,开心。可是,这样一开心,才感觉到自己有些饿了。从早上赶路起,她便没有吃过任何东西,甚至是滴水未沾。那些甜腻的心,实在是不愿意再碰。

此时马车走得很慢,因为外面人多得不允许他们走的有多快。看着车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青盏心里突然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她虽然喜欢清静,但也只是在住处清静便好,真正与世隔绝的日子,她是过不来的。在她看来,有时间可以出来走走,凑凑热闹,打听一下最近生的新鲜事,也还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她看着西斜的阳光光芒更黯淡了一些,淡淡的光芒晕染着街道上行人的脸,是那么的美好,安逸。他们之中有年轻的姑娘伙,有年老的阿公阿婆,有带孩子的妇人,卖东西的商贩,买东西的百姓,那么和谐的样子,其乐融融,一片太平盛世之感。四周房树梢上仍是白雪皑皑,在下午失了些光泽的阳光里,略显橙色,那种暖心的橘红。青盏觉得,她喜欢这个地方,非常喜欢,一眼看上去,便喜欢了。

他们走的是南城门,大哥的状元府以及皇城、大多数官员的府第都在在城北,这时快的赶路,便需要一两个时辰,更何况现在此地这么多人,根本赶不了路呢。

顾虑到这些,淳熙便吩咐马车夫停车,然后带大家去附近的宝月楼吃些东西。

宝月楼的二哥一看他们的穿着便把他们带到了二楼的雅间。青盏有兴趣观赏一下这长安城的繁华,便提出要坐在靠窗的地方。

色香味俱佳的宝月楼招牌菜刚刚上桌,还没来得及动筷,便听到一声大喊:“沈将军凯旋归来啦!”

接着,便有许多人向这窗边奔过来,弄翻了他们的饭菜依然无人理会,然后挣着抢着向外看。

这些人如此激动的样子让青盏十分好奇,无暇顾及被掀翻的饭菜,也跟着众人向外面看去。她坐在窗边的位置,所谓是近水楼台,自然能很轻易地看到外面的情景。

只见外面宽阔的街道上有很长的一队军队在缓慢地行走,四周被围得水泄不通。为的是一个年青的将军,身着戎装,英姿飒爽,他的旁边有一个同样着戎装的将校,似乎是副将一类的职衔,看上去年龄更一些。

大家都叫沈将军,青盏微微转头,果然看到旁边迎风飞舞的“沈”字旗。可是,沈将军,沈将军?

青盏微微一怔,莫不是……

这时,那为的戎装将军微微抬起头来,青盏觉得心似乎被什么戳到似的,猛地一动,果然是――沈鸿图。沈鸿图对着街道上热烈欢呼的百姓轻轻招手笑着,此时凯旋而归备受瞩目的他,自然没有看到在宝月楼二楼窗口看着他的青盏。他是根本料想不到青盏会来京城的。

青盏望着在人群之中格外显眼的他,静静地望着,她和众人对他的仰慕不一样,她是以平等的眼光去看他的,朋友够不上,陌生人,却也不是。她觉得,此时的他,和那临湖吹笛的翩翩佳公子仿佛判若两人,没有往日的淡淡的忧愁,现在更多了一些阳刚之气。

但是,那终究是一个人,不变的模样,不变的笑容,只是不同的身份,便已不同的方式面对罢了。

军队慢慢蠕动着,虽然有许多百姓的关注,可是这份关注来自敬佩,爱戴,大家都会主动给他让路,便终究是走了的,渐渐的,留给他们的便是一个背影。

太阳已到了西方,光芒敛去了,只剩下红通通的一片,将远处近处房上的雪也染成了红色。黄昏之时,白雪映着太阳的光芒,映染到那长长的队伍,那戎装刚劲的背影上,让青盏淡淡的震惊,很淡很淡,然后听到八姐:“大哥,那就是沈鸿图将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