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13章 军情紧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正当徐子安等待白起那致命一剑劈来之时,忽然身体一轻,只觉一根绳索将自己套住,向后方拖飞出去,徐子安忙睁开眼睛,只见面前的秦兵大声呼喊着将手中的长戟斜着向上刺来,但由于自己向后飞离速度过快,戟头在离自己寸许的地方再也够不着,接着秦兵战阵之后的弩兵又射出一片箭雨,但是射来的羽箭随着自己身体的落地,而纷纷落空。

徐子安回头一望,只见一名身穿褐色铠甲的骑士,手中拉着捆着自己的绳索,正在纵马飞奔,徐子安在地上被拖行了片刻后,只觉身上绳索传来一股极大的力量,他知道这是那骑士要将自己拉上马去,随即双腿全力一蹬,身子高高跃起,被绳索带上马来。

骑士头也不回道:“抱紧我。”徐子安马上双手环抱骑士的腰间,二人双双伏下身子,任由战马向前疾驰,身后的秦兵怒吼着射出一支支弩箭,只是由于距离已远,加上傍晚的天色为二人做了极好的掩护,所以弩箭在徐子安身边耳旁尖声而过,竟没有伤到二人分毫,随着战马越奔越远,弩箭再也够不到徐子安了。骑士这才挺起身来,仍旧一句话也不说,只顾着赶路。

二人一直狂奔了两个多时辰,胯下的战马因承受着两个人的重量,加上奔跑的速度过快,步伐缓缓慢了下来,骑士见此,双腿轻磕了一下马腹,战马即刻驻足停下,徐子安和骑士这才翻身下马。

徐子安见此人年纪不大,估计三十岁上下,头戴一顶中间微微突起的铜盔,身穿一身挂满铜环的皮质铠甲,身材魁梧而又匀称,面部象刀削一般棱角分明,一双炯炯有神的虎目在脸颊之上陷入,一看便知是一个勇猛而又睿智的军人。

徐子安当下行礼道:“多谢壮士相救之恩,在下徐子安,敢问将军大名。”

骑士也是双手一抱,行礼道:“徐壮士不必言谢,暴秦乃是我等共同的敌人,何来相救一说,在下是赵国李牧。”

“啊”!!!原来他就是历史上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两次大败秦军,被视为战国末期东方六国能抵挡秦军的最后一道屏障的百战名将——李牧,果然是仪表不凡。

不过徐子安此时已经见怪不怪了,刚才白起要杀自己,现在又遇到李牧搭救,加上自己的师兄弟苏秦、张仪、庞绢、孙膑,这个世界还真是热闹,不同时期的名人一起出现,此时就算管仲、孙吴、伍子胥一起出现也是一点也不奇怪,不过李牧的出现真是让徐子安心中欣喜非常,有这个战无不胜的名将在,自己杀白起复仇的愿望就又多了一分实现的把握,心中激动之下对李牧又行一礼道:“原来是大将军相救,大恩不言谢,只要能杀尽秦军,我愿为将军赴汤蹈火。”

李牧哈哈一笑道:“徐壮士过谬了,李牧乃是赵国旗门,不是什么大将军。”又一挺身躯,目光炯炯的看着徐子安道:“不过徐壮士刚才所说的‘杀尽秦军、赴汤蹈火’之言,何其悲哉!何其壮哉!适才我见到壮士以一人之力竟敢袭击秦国大军,被围剑戟之中仍然挥剑刺杀白起,真乃英雄也,我李牧自叹不如,仰慕不已啊,既然你我同有灭秦之心,不如结为兄弟,同生共死,驰骋沙场。”

徐子安一听之下心中大喜,能和战国第一名将结为金兰,夫复何求,见李牧如此坦诚豪爽,徐子安当下单膝跪地,双手一拱,说道:“愚弟徐子安,拜见兄长。”

李牧一把托住徐子安,蹭的一声抽出宝剑,向自己臂上划去,热血顿时染红剑身的“荡澜”二字。李牧昂首仰望,将蘸血的剑芒斜指天际,这一幕,看得徐子安热血沸腾,也将手中颠影染血指天,剑身与李牧宝剑相对 ,随李牧一起吼道:“誓灭秦国,共死同生。”

二人身披一层淡淡金黄之光,在火红的夕阳之下衬出一片光晕,两把长剑在广茫的大地之上拖出长长的两道剑影,一把正是日后令匈奴蛮族蒙古铁骑闻风丧胆的荡澜剑,一把却是日后横扫九界神州建不世之功的颠影剑。

二人结拜为兄弟都十分欢喜,李牧对徐子安身上的伤口稍作包扎以后,二人便牵着战马,便走便聊,李牧问道:“二弟为何只身一人阻击秦军,今后不可再逞此匹夫之勇。”

徐子安便把自己未过门的妻子兰儿被杀一事说与李牧,李牧怒道:“二弟之仇便是我李牧之仇,我必誓杀白起为弟妹报仇。”顿了顿又道:“此次我赵军与秦军在故关百里石长城对峙已经有近三年了,相持不下,赵王已经令赵括将军替下廉颇老将军,我这次便是护送廉颇将军回邯郸后,再返回前线。”

徐子安大惊失色道:“故关百里石长城是否在长平以北?”

李牧见徐子安如此吃惊,不解道:“是在长平以北啊,二弟为何如此惊慌,难道有不妥之处?”

徐子安顿足道:“赵军休矣啊。”徐子安没有想到响彻古今中外战争史的长平之战即将发生在眼前,此战秦国使用离间之计诱骗赵王将固守壁垒的廉颇换下,以纸上谈兵的赵括取而代之,致使40余万赵军被秦军团团包围,最后赵括被乱箭射死,40余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外统统被白起坑杀,此战之后,唯一能阻挡秦军的赵国便一蹶不振,六国之灭也由此战而变得不可逆转。

李牧急道:“二弟何出此言呢?”

徐子安沉思片刻后道:“廉颇将军被撤便是因为固守不出,而赵括将军上任后必定会出关攻击秦军,此时恐怕已经进入长平谷地了。”

李牧是何等人物,经徐子安一说,猛然惊醒,道:“翟家村地处长平谷地西北,白起出现在这里必定是要绕过长平谷地,直插故关,包抄出关迎战的赵军后路,使我赵军陷于56万秦军团团围困之中,若我赵军粮道被断,后果不堪设想啊,二弟,我们必须速速赶去禀报赵括将军。”

当下二人不敢耽搁,连夜向故关方向奔去,徐子安心中不住祈祷,希望两人还能在赵括出关之前赶上,或者赵括只要出故关未远,秦军对赵军的包围之势还未形成,就还可能改写历史上的长平之战。

两人一夜未眠,李牧更是提鞭狠抽坐下战马,二人在天亮的时候终于赶到了故关之前,不过让二人沮丧不已的是,此时的故关之前已经驻扎着一支秦军。

这支秦军在故关前几里处用紧密排列的战车构筑了前后两条壁垒,靠近故关的一条壁垒成弧线,而远离故关的一条形成一条直线,两条壁垒在延绵数里处相交,形成一条长长的月牙形状,月牙之内为秦军的战阵。

远远望去,阵内整齐的排列着一排排战车,战车上无数竖起的旌旗“烈烈”作响,一列列秦军兵士们手持长戟长矛站在战车之上,矛尖在晨光之下闪出点点光亮,随时准备迎战,一股浓烈的肃杀之气充裕阵中。

显然秦军是把长平方向的防御作为了重点,也就是说赵括已经率领赵军出击了,而故关之内的守军对秦军的威胁不大,而弧线形的战阵主要是针对赵军回撤的部队。

徐子安叹息一声道:“我们来晚了。”

李牧说道:“我们即刻前往东南的长平谷地,从昨天到现在,我军应该还未被彻底包围。”

二人复转向东南方向,一夜的奔驰,二人都疲惫不堪,而战马在背负两人的情况下更是吃力不少,跑的也是越来越慢,在跑出不到两个时辰,战马终于倒地而亡,二人只好步行跑向东南,不过好在没有走太长时间,便在一处峡谷遇见运粮回返的赵军。

李牧当即上前,从腰间取下一根黄铜色的丝带,向负责运粮的赵军军官一扬,军官一见之下忙行礼道:“参见旗门将军,不知将军有何吩咐。”徐子安一见之下微感诧异,原来一根丝带便可证明官职了,那岂不是也太好假冒了。

其实徐子安不知道,这根丝带名叫绶,是贵族、官员佩带玉饰时系玉的彩色丝带,又称为组,平时官员将官印用绶系在腰间,不同级别的官员不仅使用的玉印不同,而且系印的绶的颜色也不同,但是在军中由于不便随身携带玉印,所以军官一般只在腰间系上绶。

而真正辨别军官级别的是军人的装束,随着军官官职的上升,铠甲的精致程度、头盔的坚固程度也随着增加,这个是不好假冒的,因为一般人是没有能力给自己制备这样的动辄需要几十镒黄金的装备的,而李牧向军官扬起绶示意,也是平时军中的习惯,就像现在的行军礼一样。

李牧说道:“我军后方已经被秦军切断,你们此时不能回去,必须速速返回军中,快给我二人准备两匹快马。”

正在这时,却从西北方向传来阵阵马蹄疾驰的隆隆之声,众人转头一望,不禁大吃一惊,只见大群秦军骑兵远远向运粮赵兵奔来,马蹄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