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14章 荐策无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看到秦军骑兵大举来袭,赵兵立即慌乱起来,想到秦军作战一向残忍,赶尽杀绝从来不留俘虏,押粮的军官紧张的不知怎么办才好,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这么一支运粮军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何况敌人还是有备而来的精锐骑兵,唯一的办法就是撤往前线,可是这么一支车马相杂的部队怎么能跑过秦军的骑兵呢。

旁边徐子安说道:“此处地势狭窄,可以把战车横过来。。。。。。

李牧接着徐子安的话说道:“焚烧战车,挡住秦军。”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李牧转头对赵兵喊道:“众兵士听我号令,将粮车横起,点燃阻敌,将车马卸下,两人并骑一马,随我撤退。”

这下赵兵一听之下大喜过望,方才看到了生的希望,立即纷纷将粮车横成一排,将马从车上卸下,随后将粮车纷纷点燃,顿时一道火墙熊熊燃烧起来。

李牧骑上战马一把将徐子安拉上,一马当前得向东南奔去,身后的秦兵被火墙所阻隔,无奈只能向西北撤去,身后的赵兵都为这次的绝处逢生欣喜不已,对李牧和徐子安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众人一直跑到傍晚,翻过一处山坡,猛然见到一个巨大的战阵立在面前,绵绵竟有十余里的方圆,一根高大的绣着“赵”字的旌旗树立在阵中,战阵四周由木桩环绕,木桩后面是数万手持弓箭的赵国弓箭手,而弓箭手之后则是一层战车部队,战阵在四周开出供战车出入的宽阔的隘口,不过徐子安发现赵军的战车比自己见到秦军的战车要宽阔许多,战车上的金属装甲也比秦军厚重一些,和赵国的战车相比,秦军的显得简陋许多。但是以徐子安的眼光看来,赵军的战车是厚重有余而灵活不足,加上赵军战阵将战车立于木桩和弓箭兵之后,显然是多用于防守和掩护步兵冲锋用的,所以速度要求不高。

再望向远方,尘烟弥漫之中遥遥传来喊杀之声和战鼓擂擂之声,看样子是正在进行一场大战,李牧不敢耽搁,带着徐子安直接奔向赵军之中。

在战阵的中央,一顶缀满彩带的巨大盖伞之下,徐子安见到了历史上纸上谈兵的赵括,只见赵括身高适中,头戴一顶明光锃亮的铁制战盔,战盔之上插着雕羽,身材匀称,上身一件银灰色的绸布短袍,在腰间束起,外面披挂一件极为精致的铁甲,明镜一般的鳞片一片压一片的整齐排列着,在胸前镶着一块铜镜,面容俊美而又不失帅气,在帅旗之下更显得威武非凡,让人有种肃然起敬之感,要不是徐子安知道面前这位就是纸上谈兵而致使40余万赵军埋骨他乡的赵括,肯定会对他大生好感。

李牧走到赵括面前抱拳行礼道:“旗门将军李牧参见赵将军。”

赵括把视线转向李牧,微微点头道:“你送廉颇老将军回邯郸,一路可还顺利?”

李牧回答道:“还算顺利,只是末将返回之时却在西北方向的翟家村遇见了秦军,末将赶回故关之时,见到秦军已有数万战车军队在故关前列阵,不能进入,在末将赶来之时也遇见秦军骑兵袭击我军返回故关的运粮队,下官侥幸得以逃脱,种种迹象表明,秦军是要断绝我军后路,大将军,请速速撤回故关吧。”

赵括哈哈一笑,环视了一圈众将领道:“区区数万秦军便想断我粮路,我定叫他有来无回。”说着用手一指前方道:“前几日,秦军主力一路溃败,现在只能依靠大粮山上的壁垒抵抗我大军,待我攻破其主力,再回师肃清故关之前的秦军残兵,如探囊取物一般。旗门将军,带兵作战切忌被动,秦军列阵故关乃是吸引我军注意力,声东击西之策也,王龁在我面前行此诡计,无异于自取其辱啊,哈哈哈。”两边的众将跟着一起大笑起来。

李牧忙又大声说道:“可是我在翟家村遇见的秦军车兵,是秦国武安君白起率领的。”

众人的大笑之声嘎然而止,吃惊的望向李牧,有的已经脸上变色,显然都对白起这个名字忌惮非常,连一直谈笑风生的赵括也吃惊得愣了一下,探身问道:“白起?不可能,各国在秦国的密探严密的监视着白起的住所,白起是不可能瞒过我们的耳目的,旗门将军,你是亲眼所见吗?”

李牧回答道:“我在翟家村救下的这位徐子安徐壮士,他曾亲眼见到白起。”

赵括这才注意到李牧身后站着的徐子安,下巴向徐子安一扬,说道:“你将经过详细道来。”

徐子安见赵括如此轻视自己,心中不快,蹒跚地走上前来,也不行礼,直接把自己在翟家村袭击秦军的经过说了一遍,虽然徐子安语气平淡,但是其中的惊险还是让旁边听着的赵军将领纷纷错愕,都上下打量了一番站在面前的这个敢于孤身挑战秦军的男子。

徐子安说完,只见赵括却微微一笑道:“我对白起的秉性了如指掌,适才你说他居然要放你一条生路,哈哈,他岂是如此良善之人,来人呀,将这个假话连篇之人哄下去。”两旁立即闪出几名武士,将徐子安推桑了出去,徐子安怒喊连声也无济于事。

徐子安身上本就带伤无力,被几人架到外面,恶狠狠的推倒在地,扬长而去。片刻后李牧也跑了过来,连忙将徐子安扶了起来。

徐子安赌气的将李牧推到一边,气道:“你为什么不证明我说得是实话,我受辱不要紧,这45万赵军就要葬送在赵括小儿之手了啊。”

李牧叹了口气说道:“你以为赵括将军不相信你的话吗?”

徐子安奇怪道:“如果他相信我的话就不会把我推出来了。”

李牧说道:“赵将军知道你说的是实情,若是赵括认为你在骗他,你的项上人头此时早已不在,也不会只是将你推了出来,不过赵将军已打定主意,先攻破东南秦军的主力,然后再回师击破故关前之敌,要是他让军中将士知道赵军后路已经被秦军所断,势必动摇军心,那么攻击秦军主力也会受挫,现在你明白了吧。”

徐子安没想到其中还有这样的缘由,原来为将者还真不是容易当的,自己这个来自现代的人还要好好学习,看来赵括还不是象史书上记载的那样蠢笨,而是过于自信了,于是问李牧道:“大哥认为赵军能击破秦军主力吗?”

李牧想了一下说道:“秦军此次共有56万大军,在攻打故关之时已经损失不少,加上这次赵括将军出击得胜,估计秦军还有不到50万,况且在与我军对峙三年之后,现在已成强弩之末,而我军现有45万大军,士气正旺,所以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若秦军不增派援军的话,我军即使不能攻破秦军主力,回军击破故关之前的秦军还是可以办到的。”

徐子安听到“援军”二字,猛然记起在历史上的长平之战时,秦王亲自从咸阳赶到临近前线的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令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前往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的援军。

想到这里,徐子安说道:“若秦王尽起河内郡之民,断赵军后路又该当如何。”

李牧身躯一震,说道:“河内郡有户7万,每户出两名男丁便是十四万大军,若日夜兼程赶路,只需三日便可到长平谷地,若如此赵军亡矣。”

两人相对无言半响,徐子安知道李牧官卑职小,不能对赵军的行动作出干涉,随即拍拍李牧的肩膀,哈哈一笑安慰道:“大哥,不要过于忧虑,我能和大哥一起上阵杀敌,就是战死沙场也足慰平生。”

李牧听罢豪气顿生,一把握住徐子安的手说道:“对,你我兄弟驰骋战阵,血染沙场,何其壮哉,哈哈哈。”(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