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25章 重重围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牧腾的站起,对徐子安说道:“快整顿兵马,准备撤回大营。”

徐子安也站起身来,诧异的说道:“放弃箭头村?这是我军多少性命换来的啊。”

李牧说道:“赵括调动我军主力向箭头村转移,东、南、北三处防线兵力单薄,必是被秦军所觉察,乘机攻破三处防线,现在四处防线失其三,互为犄角之势已失,我军若再不撤回大营,必被秦军截断退路,围歼在箭头村上。”

徐子安也不多言,立即跑向自己的骑兵和车兵驻扎之地。

~~~~

幸亏庞媛放弃向西突围的计划,及时带领赵军主力返回大营,所以秦军虽然突破三处防线,但是赵军大营外的壁垒已经营造许久,坚固非常,秦军只得在东、南、西、北四方扎营,一时间不敢继续进攻。

李牧和徐子安也带领箭头村的两万赵军撤回大营,刚进入营门,南北两路秦军骑兵便将大营西面围了个结实,徐子安暗叫好险,幸亏李牧机智果断,否则这两万赵军定被切断与大营之间的联系,为秦军所围。

不过大营中的高级将领却对李牧二人态度十分冷淡,李牧和徐子安知道他们都是和赵括关系较近之人,没有一见面便拔剑相向已经是很给庞媛面子了,当下也不在意他们的态度,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如何突围之上。

第二天一早,秦军又使出箭头村时的伎俩,派出1000死士袭扰赵军壁垒,不过不同的是,后面负责记录死士杀敌数量的2000步兵的两边还有一万骑兵保护,显然是鉴于徐子安上次偷袭的教训,怕赵军故伎重演。

李牧和徐子安正在大营的了望搂上仔细观察秦军,这时忽然听见鼓声响起,知道这是召唤众将开会的令鼓,二人忙向中军走去。

到达中军营帐,只见众将已经落座,李牧便在角落坐下,徐子安立于其后,因为以他的身份还不能与这些将领平起平坐。

坐在正中的庞媛首先说话:“各位,我军现在已被秦军团团包围在主营内,粮秣已竭,对于如何突围,还望众将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位将官站起,说道:“我看我军北面秦军的防御最为薄弱,只有不到六万秦军,而我军还有四十万人,我认为应该全军向北突击,必能一举突围。”

那日质问庞媛的那个庆舍站起说道:“不错,我也认为应该向北突围,这里距离我军的百里石故关壁垒最近,全军只需一日便能赶到,而骑兵只需半日便能赶到。”

众将纷纷赞成二人的建议,毕竟只要一日便能回到固若金汤的故关的建议听起来很是诱人,众人彷佛看到了一线生机。

庞媛把头转向李牧,问道:“偏将军可有高见?”

李牧微微摇头道:“我认为不可,我军的突破口应选为东面。”

众人一听之下,哄堂大笑起来,庆舍说道:“李牧,你没糊涂吧,我军目前四面之敌,唯属东面的秦军最多,我粗略估计怕有二十万人之众,战车千乘,骑兵也有一万,长枪,强弩不计其数,我军从此突围无疑于自寻死路,李牧,你这是要把我们引向绝境,你是何居心?”

众人听到这样挑拨之言纷纷叫骂起来,庞媛皱了皱眉头,大声喝住众人的喧哗之声,继续对李牧说道:“偏将军,你这样说必然有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李牧淡然说道:“我想问问大家,当初我军四道防线被突破之前,哪面的秦军最多?”

没有人回答,因为人人都知道是北面,因为秦军要断绝赵军北归之路,李牧继续说道:“秦军十几天前在北面驻守了二十余万大军意欲切断我军退路,那现在他们就不这样想了吗?那北面的二十万秦军现在为何只有五万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军河内郡的援兵已到,此时已在北面的韩王山布防完毕,静等我军上钩。”

李牧的一番话掷地有声,众将顿时面面相觑,显然都觉得有理,只有庆舍道:“即使不能从北面突围,我军也不能向东。”

庞媛也道:“是啊,东面的秦军太过强盛,向*围恐怕不易。”

李牧略微思考后说道:“不错,但现在北面和西面有秦军伏击圈,不能突围,南面大粮山更不能突围,所以唯一的希望只有东面,此外东面还有小东仓河,可善加利用,河的西岸是平原,秦军不易设伏,所以我觉得突围方向只能在东面。但是,至于如何突围,如何能将我军损失降到最低,我还没有想好。”

庞媛想了一会,说道:“既然如此,我军就把向*围作为重点,至于细节,还请各位仔细斟酌,各位还有什么意见?”

众将见主帅已经决定,各自一时也想不出反驳李牧的道理,只好纷纷点头允诺,会议就此结束,众将各自回到自己的岗位。

徐子安和李牧也回到帐篷,互相商议如何从东面突围,但一时却无从着手。

~~~

秦军的袭扰一天比一天频繁,从最初每天的3000人增加到每天5000人,而赵军的士气却渐渐低落,而最要命的是粮秣一天天减少,每人每天仅能得到以前五分之一的食物,只有每天负责防守的士兵配给的粮食略多一些,但也只能吃个半饱。

庞媛也越来越焦急,经常召开会议商讨突围之事,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之下,连李牧也无计可施,会议变成了众人长嘘断谈的诉苦会,只有庆舍还经常大声嚷嚷着要和秦军决一死战,好过在这里等死。

这天徐子安和李牧站在了望楼上观察着秦军东面的防线,二人身穿普通士兵的装束,为的是不让秦军起疑心。

徐子安望着远处秦军的战阵组成的大营,脑子里拼命回忆着高中历史课上讲述的古代各各经典战役,希望能从中找出一条适合当前形势的计策,但是课本上讲的都十分粗略,甚至有些还漏洞百出,同样一条计谋,有时候就是妙计,而有时候却是行不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其原因,恐怕是各次战役的背景、力量对比,兵士素质等等方面的各不相同导致的。

这时,他忽然看到看到远处的秦军阵前正在宰杀一头黄牛,秦军士兵把流出的牛血分装到一个一个大瓷罐子内,不知做什么用,死去的黄牛却没人管,徐子安现在也是饥肠辘辘,见到秦军如此浪费,真恨不得上去把牛肉抢回来大吃一顿。

李牧顺着徐子安的目光看去,随即说道:“秦军每次发动攻击前,必会给将士们喝大量的酒,这是秦军把牛血兑入酒中,据说有增加力量的效果,但是牛肉却不可食用,否则牛血的效果便会失去。”

徐子安看到了牛,不由想起历史上的田单以弱胜强、大破燕军的火牛阵来,但目前赵军别说上千头牛了,就是连战鼓上包着牛皮也给饥饿的赵兵剥下来煮了吃了,哪里还会找到一头牛啊,不过想到田单,徐子安还想起他的另一个典故。

那就是田单在离开临茁逃往安平途中。为准备逃难,他让族人“断轴傅笼”——就是把露在车轮外的车轴截断,外面包上铁箍。燕军围攻安平,城陷落之时,城中人争先恐后夺路而逃,但由于车轴过长,车轮彼此撞击而轴断车毁,多遭燕军掳获,唯有田单和族人因车轴短且包有铁箍得以逃脱。

徐子安灵机一动,忽然想到他在电影里看到欧洲古代的战车,据徐子安回忆,欧洲的战车和中国的战车不同,在车轴处装上长制的武器,在战车奔驰的过程中可以用两侧长长伸出的武器来砍伤敌人步兵,同时也可以增加每辆战车的杀伤范围和破坏力,这一点和田单锯断长长的车轴的方法正好相反。

徐子安为自己的想法欣喜不已,忙对李牧说道:“大哥,我想了个主意。”(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