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026章 战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李牧忙转过头来问道:“什么主意,快说来听听。”

徐子安立即就把自己的想法详细的讲述给李牧听,李牧想了想后,说道:“我们可以先改装一辆,看看效果。”

二人说干就干,当下便找来了一辆赵军的战车,开始改装,赵军的战车和秦国的战车结构大同小异,只是宽度略微大一些,同时车轮直径大一些,约为2.3米。

徐子安需要改造的部位是战车的轴,在战车奔驰的过程中,轴不是会滚动的,而是和车身固定在一起,车轴离地面的高度约为1.1米,这个高度正好,如果在这个高度上装上用于横扫的武器,那么战车侧面的敌军步兵既不容易跳越而过,也不容易蹲下来躲闪。

但安装在轴部,首先要考虑安装的武器必须非常坚韧,否则在战车冲锋时的巨大冲击力下,一般的材料就会很容易折断,目前的赵军使用的长剑大部分是易断的青铜武器,即使有少量的铁剑也只有军官能配用,总不能把这些军官全部缴械了吧。而长戟虽然有横扫的效果,但横扫面毕竟过窄,威力不够。

所以徐子安挑来捡去,最后选择了青铜斧,这个时期的青铜斧极为宽大,刃宽有半米长,背有三厘米厚,斧柄是木质的,约70厘米长,这青铜斧在战国时期虽然不是作为主力兵器使用的,但劈砍敌人的盾牌却十分管用,厚重的斧刃一劈之下往往能把敌人的木盾震裂成数块,所以赵军中的步兵中配有这样的战斧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装备一千辆战车还是足够了。

徐子安和李牧把六把青铜斧固定在一根长约八米的粗木杆之上,这么长的木杆在军中是作为营造壁垒和了望楼用的,十分坚韧而且数量很多,用木杆替换下战车的木轴,这样在战车两侧各伸出了三米多的长度,再在每一米上固定一把斧刃向前的青铜斧,于是,一部横扫面超过八米的形似现代收割机的战争武器诞生了。

忙活了许久,徐子安和李牧终于满头大汗的站在自己的作品面前,仔细打量,李牧呵呵笑道:“二弟此举真是别出心裁啊。”

徐子安也是一笑,说道:“这个战车每侧的攻击面已经超过了一丈,比目前我军的车兵使用的长戟还要长一些,所以战车上的车兵就没必要再使用长戟了,干脆全换成弓弩,只负责远程攻击为好。”

李牧一拍手,说道:“对,战车之上只能容纳三人,这样就能把一名长戟手换下,变成一名驭手,两名弓弩手,这样就可以和秦军的骑兵抗衡了。”

四面的赵兵也好奇的打量着这部怪异的战车,滋滋称奇。

就在二人说话的时刻,军中号角又开始响了,这是由庞媛主持的军事会议的召集讯号,李牧和徐子安连忙匆匆赶去。

会议还是庞媛先讲话:“我军的粮秣还有一千五百石,而我军包括伤病之人尚有四十万人,每人每天食二两是底线,不能再少了,这样算来也只够维持两天了,现在已经到了最危机的关头,各位将军可有良策?”

庆舍又是第一个站起来,吼道:“将军,说这鸟话还有何用,与其坐在这里等死,还不如冲出去和秦军拼个鱼死网破来的痛快,我庆舍正要拿秦军的血肉填饱肚子。”

这次李牧没有再沉默,也站了起来,说道:“庞将军,徐子安将军今日制成了一辆战车,你能否查看一下。”

庞媛见数日会议都不做言语的李牧,这次却主动提议,定是有什么良策,心中一喜,忙道:“在哪里?”

徐子安快步跑出帅帐,不一刻,便把他们改装的战车拉来停在帐外,众将早已在帐外等候。

众将盯着战车车轮中心捆着青铜斧的车轴仔细端详良久,庞媛抬起头疑惑的望着徐子安,后者微微一笑道:“庞将军,战车的轴被加长了,固定在上面的战斧可以横扫秦军,这样我们的一辆战车就可以当作秦军的三辆战车使用,同时将战车上的长戟手换成弓弩手,这样我军的战车就可以和秦军骑兵对抗。”

庆舍嘿嘿冷笑一声,说道:“我看这个战车的轴还没冲锋就互相磕绊,车轮尽毁了。”

徐子安道:“可以在冲锋之时采用单辆前行,在每辆战车的侧后方几丈远处跟着另一辆,相互交错开,这样长长伸出的车轴就不会互相磕绊了。”

庞媛说道:“但是战车之后跟着的步兵怎么办,战车徐徐前进以护其后,但若采用互相交错的冲击阵形,战车之后势必不能紧紧跟随步兵了。”

徐子安哈哈一笑,说道:“战车之后一定要跟着步兵吗?我们可以把战车单独作为一军,采用倒‘八’字的阵形,两翼率先冲击,最后逐步向中心压缩,这样便可对敌人的战阵形成横扫和挤压之势,彻底冲毁秦军阵形,战车之后几十丈远跟随骑兵,对混乱的秦军给予全部歼灭。”

“战车单独冲击!!!”众将同时惊呼道:“这怎么行。”

不过这也难怪他们无法接受,自古以来战车都是起着步兵的掩护作用,从没听说过战车自成一军,单独冲锋的,但是这些既定的规则对徐子安这个来自现代的人毫无约束,在现代的军事理念中,强调的是快速进攻,把灵活机动作为第一战斗力,这个概念在徐子安心中根深蒂固,同时战车脱离了步兵的拖累后,其机动速度绝不亚于骑兵,同时还比骑兵拥有更为强大的突破能力,这个更让徐子安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还是庞媛接受的比其他人快,在略微思考一番后,说道:“这个想法好是好,但是要等我军部署好阵形,秦军必然会发现我们的改装后的战车,我军冲锋后,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从容退到壕沟之后,这样我军的战车便不能发挥作用了。”

徐子安想了一下,说道:“这就要秦军放松警惕,让我军慢慢靠近,近到他们来不及退回壕沟之后的距离,我军再发起中锋。”

庆舍此时也被这个新奇的想法所打动,不再故意刁难了,也在一旁说道:“那如何做到不被秦军警惕呢,要知道两军对垒之时,是双方高度戒备的时候,怎么会让我们从容靠近呢?”

徐子安看了看众人,缓慢而又有力的说道:“把赵括的头颅借我一用。”(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