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4章 仓皇出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剪波乘坐的专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终于降落在广州军用机场。他长长地透了一口气说道“平安了。”

他很快就见到了广东最高军政长官薛岳。此时,薛岳正在筹划广州与海南岛的防御战役,他太忙了。一番寒暄之后,薛岳马上提议由王剪波担任广州湾军事要塞的少将司令。

王剪波惊魂未定,他看出蒋家王朝气数已尽,共产党用不了多久就会打到广州。想到这里,他对这位老上级薛岳将军说道“我的家眷全都前往四川成都,容我先去四川将她们接来,然后再考虑任职的事情,司令以为如何。”

薛岳与王剪波早在北伐战争时期就神交已久,八年抗战时期又是老上下级关系。彼此之间有着良好的默契与交情。听王剪波一说,认为有道理。他沉吟了一下说道“也好,你先去四川将家属安顿好,如果你愿意就职,可来找我。不过,时不我待,望你好自为之。”

王剪波领着儿子王植生登上了去西南的汽车,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所见所闻满目苍夷。沿途到处都是惊惶逃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大厦将倾,人心惶惶。一路颠簸,他们来到贵州。在这里,他见到了老朋友朱家骅。这位国民党的高官曾担任过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是中央统计局的发起人之一。他曾替王剪波亡故的母亲王梅氏书写过墓志铭。因此,也算得上是故交了。

两个老朋友在风雨飘摇之时,在贵州见面了,一番唏嘘之后,朱家骅告诉王剪波“此地不可久留,解放大军马上就要进军贵州,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说完,朱家骅在随从们的陪护下匆匆离开了。

望着朱家骅一行远去的身影,王剪波深深地叹息了一声“唉,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王剪波又去拜访贵州省主席杨森。见到的也是一片仓惶,见到王剪波,杨森倒是十分热情。只是,他正在做撤退的准备。他告诫王剪波“赶紧设法逃离大陆,不然,落到共产党手里可就惨了。”杨森还算不错,留王剪波吃了一顿酒饭。席间他旧话重提“宇检,我劝你还是回到薛岳长官那里。他是个念旧的人,这次,他能够派出专机接你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再说,委任你为少将广州湾主任很看重你的嘛。”

王剪波嘿嘿一笑说道“你远在贵州都感觉到不安全,广州很快就会成为共产党的天下。我待在那里能过几天安生日子?所以说呀,我必须去四川。听说蒋委员长准备将四川作为最后的基地,去那里或许稍微好一些。”

杨森点点头,赞同王剪波的意见。他举起一杯酒说道“宇检,你我就此别过,如果你能够撤离大陆,到达台湾,或许你我还有见面的一天。那时,我们再相聚,如何?”

王剪波心里一惊“好家伙,别看杨森话不多,可是,关键时刻,倒是挺有眼光的。”王剪波举起酒杯说道“杨主席,我借花献佛,来,我们干了这一杯!今生若有缘,你我台湾见!”

二人满饮了一杯酒,算是战友重逢,也算是饯行酒。只是,两位老朋友都觉得有些凄凉。

匆匆告别杨森,王剪波继续西行。一路风餐露宿,好不容易来到了四川城都。几经打听,他终于在城都新开寺街74号蓉庐,找到了寄居在同乡王雄伯家中的妻子女儿们。见到妻儿,王剪波不禁流下了心酸的眼泪。

风声日紧。解放军已经逼近成都,达官贵人纷纷逃走。到年底,成都已经被解放大军团团包围,很快就要解放了。

王雄伯在国民党国防部任职,他劝王剪波赶紧随他乘飞机逃走。

两人相约好乘飞机逃往西昌胡宗南处。

二人到了机场,人山人海。逃离的人实在太多,根本就没法登上飞机。王雄伯在警卫们的簇拥下好不容易登上了飞机,王剪波却没能登上去。眼看着飞机起飞,王剪波摇摇头,深深地叹息几声,只好独自折返。

王剪波一身布衣,自认为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谁都不会认识他,他经常独自踽踽而行,一路哀叹,突然有人认出了他。

“呀,宇检,怎么会是你?”来人十分惊喜。

王剪波定睛细看,却原来是老乡王生浚。此人原来在临湘县就任县党部书记长。两人之间曾经龃龉不断,关系时冷时热。可是,大难临头,俩人却能够排除成见,以诚相待。

一番寒暄,王剪波邀请王生浚一同回家。住了几天之后,两人商议着一定要在成都解放之前随胡宗南的部队向西昌撤退。

王剪波和王生浚结伴而行朝着西昌步行。他们带了一名随从王丙元,此人是王剪波的族侄,在王剪波手下担任过执法连长。此行,作为副官随行,所有的银钱全都由他保管。

三人走了几天之后,遇见解放大军包围,胡宗南的队伍一触即溃。沿途到处都是败军丢弃的枪支弹药,败军像潮水般四处漫延、奔逃。

乱军中,王剪波一行三人被冲散。王剪波情急之中,钻进山林,抄小路朝着成都方向奔逃。王剪波身上没有带钱,随行副官王丙元又不见人影。他忍饥挨饿,实在饿得不行,就在山里采几把野果充饥。

好不容易逃回了成都家里,已经几天没正经吃过东西,饿得头晕眼花。妻子胡西贵连忙跑到厨房做面条。不一会儿,她端来一大碗面条,外加两个荷包蛋。

王剪波顾不上体面,手捧着面条狼吞虎咽,几下就将一大碗面条全部吞进了肚里。

王剪波的手掌被荆棘刺得发肿,手掌里面全是断落的尖刺。

看见父亲狼狈而归,大女儿樟生悄悄走过来,她拿出一根针替父亲挑刺。半个时辰过去了,挑出来的尖刺足足有三十来根。

安定下来之后,晚上,王剪波与妻子胡西贵商议往后的日子怎么过。他叫妻子打开留下的那只木箱,他看了看,金银还有不少。

“西贵,这些金银好生保管,以后过日子全指靠它了。”

“嗯,我会好好计划,如今,我们一家大小的生活全靠它维持呢。”胡西贵手里拿着几块金条掂量着。

就在这个时候,大女儿王樟英走过来了,她望了望父母,伸手从木箱里拿出一块金砖说道“这块金砖由我来保管...”

王剪波看着女儿笑笑“嗯,就由你保管,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能够派上大用场。”没想到,王剪波随便说的一句话,日后真的应验了。

1950年元旦,成都解放了。解放大军举行入城式,在雄壮的军号声中,受到了成都人民的热烈欢迎。

王剪波夹杂在人群中目睹了这一切。他心里明白,共产党已经取得了最后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彻底完蛋了。每日里,他无所事事,身穿长袍满处游荡。好在没人认识他,他在暗中预备逃出这个地方。

就在他四处闲逛的时候,一天,他突然遇见了另一位同乡李兰州。此人原是国军中的一名团长,因为西昌战役被打败,带领妻子、儿女逃到了成都。

他乡遇故友,格外亲切。两人相伴回到王剪波家中,不久,李兰州就将妻子李琴兰和女儿接来蓉园一同居住。

住了没多久,两人通过几个朋友在当地派出所办理好了去香港的通行证,两个国军官员摇身一变,成为了去香港进货的商人。

深夜,孩子们全都入睡了。王剪波悄悄吻了吻几个孩子,他蹑手蹑脚地走出了家门。

李兰州也从家里走出来,两人身背着简单的行李,朝外走去。两个女人,胡希贵、李琴兰紧跟在身后。

走出了小巷,寂静无人。两个女人,四只泪眼,眼巴巴地看着两个大男人消失在黑夜里。

王剪波与李兰州一路乘汽车经宝鸡,转车到郑州,经粤汉铁路前往广州。列车经过湖南临湘县长安镇时正是午夜时分,王剪波倚着车窗能够看到自己在车站附近的别墅。他不由得潸然泪下,回想不久前,他才从这里匆忙逃离,眼前,别墅犹在,物是人非。自己就要远离家乡,妻子儿女全都抛弃,置之于不顾。这一去,何年马月才能够回归故里?泪眼模糊了王剪波的双眼。列车倏忽驶过了临湘站,轰隆轰隆的车轮碾碎了王剪波的心。

王剪波逃走了,他拿着那张通行证和李兰州顺利地通过了关卡,来到了香港。很快,他就在香港落下脚来。他不甘寂寞,他很快就在香港建立起军统联络站。他要在这里秘密联络大陆的故旧,他要鼓动他们反对新政权。一旦时机成熟,他还要返回大陆,成为一代枭雄。他的梦想或许真的是痴人说梦?(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