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孟婆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村里人振奋了。他们心里有着各种打算,有的干部们主张将金银分给每一个农户,让大家分享土改的胜利果实;有的人主张将这些钱用于改善生产,买进一些耕牛;还有的人主张改善村民们的住房条件......

区委书记李书城失眠了。他也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金银财宝,他从老家山西跟随着大部队一路南下,被分配到这个偏僻的山区里主持建立新政权、闹土改的工作。他担任了这个第七区的区委书记,他看到了自己的新希望。他原本想好好地领导着大家奔社会主义,他一辈子受穷,参加民兵之后,渐渐地当上了老家的副区长。

白天挖掘现场的一幕历历在目。那些金晃晃的首饰,还有那白花花的银元,散发出诱人的光辉。

他的心不能够平静。这一大笔财富如今就掌握在他的手里,他不能够白白错过这大好时机。这可是他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梦想。

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是无法入睡。他的心轻飘飘地,飞向了遥远的地方。拥有了这一大笔财富,还干他妈的什么革命?倒不如...

他想通了,他不能够错失良机,他要席卷这一大笔财富,远走高飞,然后,他要好好地享受人生。

他爬起来,做好了一切准备。他打开了办公室大门,不慌不忙地将那些金首饰、银元打好包。他仔细地检查了一番,不错,虽然浑身沉甸甸的。可是,这都不能够阻挡他奔向幸福生活的愿望。

夜深人静,他最后瞧了一眼这个他待过了几个月的区公所。悄悄地掩好门,朝着黑暗出发了。他很快就跨上了那匹大洋马,他猛加一鞭,那马儿撒开四蹄飞也似的朝着黑夜里奔去,不一会儿,李书城就消失在茫茫的黑夜里......

王劲和王佳良一夜没睡好。他们村斗争胡希贵,挖出了不少宝贝,这可乐坏了他们。他们满怀着喜悦,一大早就直奔区公所,打算向区委书记汇报他们村对这笔财富的分配计划。

走进区委大院,四处静悄悄,没一个人影。

“真是怪事,区里领导平日起得早,怎么太阳都老高了,区里的干部们都还没起床?”王劲自言自语着,他兴致冲冲地朝大院里走。

“李书记,李书记。”王劲老远就亲切地喊着。

没有人应答,王劲和王佳良闯进了区委办公室。

眼前的情境让这两个村里的当家人目瞪口呆。办公室里空空如也,没一个人。昨天挖出来的陶缸、瓷罐都在。可是,里面早已经空空如也。那些金首饰、银元,一个都没剩下。

两人到处寻找着区委李书记,可是,找遍了整个大院,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他们的呼喊惊动了区民兵中队,所有的民兵们停止了早操,纷纷围拢过来询问究竟。

“李书记不见了,所有的金首饰和银元一块都没剩下,难道...?”王劲没往下说,他和李书记一同南下,他不敢朝坏的方面想。

“你们民兵中队就住在隔壁小学校里,难道会不知道李书记去了哪里?”王佳良村长询问区民兵中队长马立功。

“我哪里知道他去了哪里?他是堂堂的区委书记,只有他说话的份儿,哪有我们监视书记的义务。”马队长望着王村长摊开双手回答着。

所有的干部们全都来了。出现了这样奇怪的事情,土改工作队的全体队员们预感到事态严重。这可是关系到新政权能否在忠防乡站住脚的大事情。

副区长张三明转动着脑子。区委书记不在,他这个副区长有责任担负起区政府的一切工作。

他想了想说道“大家别胡乱猜测,说不定李书记将黄金、银元弄到县里去汇报、上交也未可知。大家先散了吧,该做啥做啥去,别挤在这里瞎胡议论。”

“张副区长,这可不是小事,你呀,赶紧派人去县里汇报,晚了,说不定李书城早逃出了我们的地盘,到哪儿去寻他。”有人提醒张副区长。

“嗯,也对。我立刻飞马去县里汇报,你们等候我的消息。家里的工作暂时由工作队曹副队长主持。”说完这句话,张三明跳上马背,狠狠地加了一鞭,那马儿嘶叫着飞也般的朝着县城奔驰。

情况很快就弄明白了。李书城根本就没有去县里,县里答复说立即组织人追踪,一定要将这个卷带金银财宝潜逃的腐败分子缉拿归案。

事情的结果究竟怎么样,谁都说不清。李书城仿佛在人间蒸发了一般,后来,竟不知所踪。

只有心田村遭了大劫,好不容易从胡希贵那里突破了缺口,弄到一批金银财宝,却被腐败分子席卷一空。

王劲和王佳良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俩人嘀咕了一阵。最后定下了方案:堤内损失堤外补,突审胡希贵、王胜波两人。要从他们身上打开缺口,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宝。

王剪波的弟弟王胜波是一个老实的农民。老兄王剪波在外当大官,可是,王胜波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故土。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在哥哥王剪波的帮助下,重新盖起了新房屋。兄弟俩一人一幢高楼。里里外外十几间房间,通明透亮。

王胜波心满意足,他只想守住老家十几亩田地。安安生生过日子,顺带着给哥哥王剪波看守房屋。

王胜波的儿子王腰生跟着伯父在外面混,当上了警卫连排长。谁知道前不久,被人民政权当做反革命分子镇压了。这如同剜去了王胜波的心,他整天耷拉着脑袋,长吁短叹。

大嫂被抓回来,挨批斗。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个老实的农民做梦都想不到一场大灾祸,即将降临到他和大嫂身上。

王劲召开积极分子会议,研究斗争官僚太太胡希贵。目标很简单,继续深挖,一定要挖出更多的财宝。

土改工作队员王劲分了下工:王佳良负责斗争王胜波,一定要让他交出隐藏的金银;他负责斗争胡希贵。两个批斗小组分头行动,不达目的决不收兵。

胡希贵心惊胆颤地被带到了批斗会场。她浑身直筛糠,战战兢兢地问道“干部,我的财产全都交给了你们,再也没有任何隐瞒了。怎么又要斗争我?求求你们发发善心,饶了我吧。”

“胡希贵,你还有更多的财产没有交出来,识相的早些交出来,免受皮肉之苦,‘猴子抱桩’的滋味不好受吧。嘿嘿嘿...”王劲冷笑着。

“王干部,我说过了,我的所有金银全都交给了你们,你叫我去哪里再弄来上交?”胡希贵几乎哭泣起来。

“别装蒜,谁不知道你是大老板。王剪波的财产都是你当家,你要再不交代,我们可没有耐心啦,你就等着抱桩吧。”一个民兵威胁着胡希贵。

“各位乡亲门,我实在是没有金银了。昨儿个你们挖出来的那点金银还是孩子他爹临走时,亲自掩埋好的。他说过,预留下一点财产,万一,将后来有个好歹也能应急。昨儿个你们全拿走了,我实实在在没有金银啦,你们行行好放过我吧。”胡希贵趴在地上朝大伙儿连连磕头。

“哼哼,你这个反动军官的太太,不给你点厉害尝尝,你哪会交代。来人呀,立刻给她上刑!”王劲大声吆喝着。

几个民兵立刻驾轻就熟地将胡希贵捆绑在大木桩上。

“说不说,不说,我们可要加码啦。”

“乡亲们,我真的没有啦,你们不能够贪得无厌呀...”她哭泣着,嚎叫着。

“加大力度,楔入木桩。”王劲指挥着民兵们用刑。

屋里传来了胡希贵凄惨的哀叫,不一会儿,她就晕厥过去,不再叫喊。

“松刑。”王劲喊道。

胡希贵被送回了家,她人事不知地躺在自己家的床上。

半夜里,她醒过来。她活动了几下,两只手早已失去了知觉。她心里恐惧,真担心明天民兵们再抓她去批斗。

在四川时,她参加过斗地主的会议。她亲眼看见过对一个地主实行酷刑——吊半边猪。将一个地主的一只手捆紧高高地悬吊起来,那个地主哇哇直叫唤。那惨景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

她摸索着爬起来,她没有了牵挂。老公逃走了,儿女们留在了四川。她给孩子们留下了那口木箱,那里面有足够的金银,够几个女儿们的花销。

她的大女儿王樟英在成都师范大学读书,很快就要毕业。一旦参加工作,有了工资,她相信,大女儿不会扔下几个妹妹们不管。

胡希贵摸索着找到了一根绳索。她在黑暗里四处张望,突然,她看见了一丝亮光,亮光下一个人影在晃动。那不是四川那个死去的女地主杨三彩吗,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胡希贵仿然大悟,这个杨三彩与自己交好,她在这个时候出现,一定是来替自己引路的。她心里明镜儿似的,她没有丝毫犹豫,丝毫胆怯。她拿起绳索抛向空中,在屋梁上结了一个绳套。她拿过一张长凳,爬上去,将头伸进绳套。

她心里有一种解脱感。“好了,一切苦难即将过去,我就要去到西天极乐世界。那里没有阶级斗争,没有无穷无尽的批斗,走吧,是时候了。王母娘娘,您等着我,我来啦!”

胡希贵走了。走得那么从容,那么幸福、安详。她的嘴紧闭,没有丝毫痛苦感觉。她走完了四十五岁的人生经历,去到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有美丽的天宫,有三千年开一次花,六千年结一次果,九千年成熟一次的人参果。吃了它,能够长生不老,胜过人间千万倍。

这天夜晚,与她同行的还有一个人,那是她的叔子王胜波。他在接受严厉的批斗之后,回到了自己临时的住处,冥冥之中他看见了自己的大嫂在前面引路。他毫不迟疑地将头伸进了绳套,一路追踪,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胡希贵。

“大嫂,你真狠心,临走,也不叫上我,难道,你想将我一个孤寡老头儿留在人世间受苦?”王胜波数落着自己的大嫂。

“胜波呀,大嫂这不等着你吗?走吧,咋们俩一块儿趟过奈何桥,什么忧愁都没啦。”

胡希贵拉着王胜波,他们双双跨上了奈何桥,迎接他们的是孟老婆子。她双手举着两碗汤,递给俩人各一碗。

“喝吧,喝了它,早早投胎,十八年后又是好后生、好姑娘。”孟婆笑眯眯地说着。

王胜波和胡希贵接过那碗汤一口喝下去,顿时,他们身轻如燕,飘飘荡荡飞过了奈何桥,朝着杳杳苍穹飞去,飞去......(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