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委任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十七委任状

黎自格也非等闲人物。他与王剪波是同乡,少小时期又同在一所私塾里读过几年书。他从开始懂事起就和王剪波厮混在一起,他们在私塾里读过《幼学》、《增广贤文》、《论语》、《左传》、《诗经》等老一套必修之课。从少小年代,他和王剪波就树立起‘达则兼济天下。’‘吾道之不行,乘浮桴于海’的思想。他们立志今生今世一定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创下一番伟业。

青年时代的黎自格也是一个思想激进的革命青年。他牢固地树立起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三民主义,认为只有三民主义才能够救国救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在他东奔西走,满腔热情希望实现自己兼济天下的美丽梦想时。他得知了广州黄埔军校招生的信息。他连忙南下广州,他被顺利地录取,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七期的学生兵。

在这里,他和老朋友王剪波一同学习军事,一同议论天下大事。他们立志要为中华民族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一九三七年,爆发了‘七七卢沟桥事件’,眼看着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中华民国的锦绣河山。他多次和挚友王剪波谈及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两人常常通宵达旦议论国事。

198年10月9日,日军攻占临湘县城。黎自格连夜找到王剪波,商议要召开爱国同仁志士会议。他们要挺身而出组织起抗日游击队,决心给予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好呀!亦僧,你我都是军校出身,弄枪使棒可是我们的老本行。国难当头,你我正可以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明天,我们就在胥岗山召集社会名流会议,成立一个救国保安团,我们拉起队伍和小日本干,怎么样?”王剪波立即来了劲,盯住黎子格问道。

“好,时势造英雄,你我空怀了一身本事,此时不乘势而起更待何日!”

两人雄心勃勃,议定了明日的会议。

果然,第二天,胥岗山的会议上,他们二人被推选为国民自卫团正副团长。王剪波后来一路顺风,名正言顺的坐上了临湘县县长的宝座。

王剪波没有忘记老朋友黎自格。他瞅准时机,帮助黎自格从书生县长阮湘手里夺取了岳州县长的大权。

一对老朋友,一个在北,一个在南分别执掌着临湘县和岳州县的大权。

国难当头,豺狼横行,日军残暴,汉奸肆掠。王剪波和黎自格又凑到了一起。他们要商议一件大事,扩大自己的队伍,收编岳州、临湘的地方武装力量,和鬼子们干。

夺权之后的黎自格深感手中没兵的苦恼。这天,他带上几个县衙的枪兵翻山越岭,来到了大云山北麓的鳌头山。

老朋友登门,王剪波大喜。他连忙奔过来紧紧地握住黎自格的手说道“哈哈,黎县长今日光临有何贵干?”

黎自格毫不掩饰自己的来意,嘴巴朝着山下的兵营努了努说道“实不相瞒,小弟今天前来就是要向兄长讨教招兵买马的大事。还请兄长不吝赐教哟。。。”

王剪波哈哈一笑,拍着黎县长的肩膀说道“你们县里人才济济,慢说是拉起一个团,就是拉起一个师,一个军都绰绰有余。哈哈哈。。。就看你会不会招揽人才啦。”

“老兄,真的,我怎么没听说过?你快说说,都有谁能够成就大事,我好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呀。”黎县长刚刚上任,听王剪波如此说,不免心中有些诧异,他敛起笑认真地问。

“这么给你说吧,贵县康王乡大屋胡家,就有一个刚刚从武汉会战回家来的一个军人。此人武功非凡,是条血性汉子。他此次从队伍上带回了几十条枪,几十个人。眼下,他正在组织抗日民团,听说,他手下已经有了足足一个营的兵力,比你的县衙保安团要强多了。有这样的好汉,为什么不招抚过来使用?”王剪波一口气向黎县长透露了这个消息。

“太好啦!我正愁没人手,嘿嘿,没想到老天爷就给我送来了英雄一个。好,没说的,我明天就去拜访这条好汉。”

“嗯,这就对啦,这事儿就议到这儿。你抓抓紧,如果能够把此人罗网到你的麾下,定堪重用。我呢,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和你商量呢。”王剪波话锋一转拉着黎县长步入了县衙大堂。

说是县衙大堂,其实就是民房的一件大堂屋。抗战时期一切从简,屋里里面摆设了几张桌子,几把乡下木制的板凳。

两人喝着乡下老白干酒,商议着成立‘粤汉铁道特别破坏队’的事情。

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老友,两个地方长官直喝到面红耳赤。就在这一天,他们敲定了扩大抗日游击队,组织起特辑队专门对付日伪汉奸和粤汉铁道破坏队的详细计划。一场袭击日军后方运输线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黎县长备了一份厚礼,带着几个衙役直奔他治下的康王乡大屋胡家。今天,他特意打扮了一下。他单瘦身材,身穿着一套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悬挂着一条亮闪闪的银表链。他不时地掏出那块怀表看看,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动作。他光头,头戴一顶黑色的礼帽。他在刻意模仿蒋介石总统,头上光溜溜的。军人留光头好,万一什么时候负伤了也方便包扎。

他手里拄着一根文明棍,脚上穿着一双亮闪闪的皮鞋。四个轿夫轮流地抬着他往胡家大屋奔去。

胡家大屋坐落在康王乡落马桥不远处的山头上。这里是胡家大屋场,居住着上百户胡姓族人。

胡春台自幼父母双亡,跟着长兄胡春堂习武。这胡春堂在当地也算是个人物,他开设屠凳,专门杀猪卖肉。他从年幼时就得到高人指点,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从此,杀猪之余,他就开设武馆教授武术。乡亲邻里跟着他学习武术的无数,他练就一身好轻功,丈余高的墙壁,他轻轻巧巧地就能越过。

父母死后,胡春堂担负起几个弟弟的教养。他尤其看重小弟胡春台,对这个最小的弟弟,他格外呵护与爱惜。

在长兄的教导下,胡春台长到十五岁时,武功已经十分纯熟。他奔跑起来能够抓住狂奔的野狗。

长兄见他自幼聪明,还特意送他读过几年私塾。他料定这个小弟将后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十六岁那一年,胡春台投靠本乡一个亲戚。此人李亚平,在国军里担任旅长职务。

李亚平一见到胡春台就心里喜欢。把他留在身边充任警卫排长。二十三岁那年,胡春台接到长兄胡春堂书信,叫他立即归家。

胡春台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回到了家中。见到弟弟按期归来,长兄满怀高兴。他关爱地对弟弟说道“春伢子,你也不小啦,我做主给你找了一房好媳妇,明天是黄道吉日。你赶紧的给我把新娘娶回家,也好了却为兄我一桩心事。”

长兄如父。胡春台不敢违拗大哥的美意。他顺从大哥的意旨从临湘县五里牌娶回了周家屋场的女孩周淑梅。

这周淑梅读过几年私塾,算得上是一个新潮女性。

婚后,胡春台为了养家活口,在岳州县城里租下一间铺面做米店生意。闲暇之时就回到老家代大哥教习武艺。

‘九一八’事变之后,胡春台在家里闲不住。他再次应同乡李绍全之邀来到了江西。在国民政府第198师任排长,旋即升任连长。

武汉会战中,他们的部队在湖北田家镇与日军鏖战三天三夜。部队溃散,胡春台率同乡数十人,携带几十支步枪和一挺机关枪一路艰险,辗转回到了故乡。

回家之后的胡春台立即投入到招兵买马的热潮中。他的乡亲故友闻听他拉起旗杆,成立抗日游击队,纷纷前来投奔。很短的时间内,他的手下已经集聚了好几百人。

黎县长坐着轿子来到了康王乡卯山村胡家大屋。刚刚下轿就看见地坪里一大帮人正在舞枪弄棍。

他心里想:“果然名不虚传,看这些村民们操练的架势,一定是有高人在指点。”

黎县长走下轿,就看见一个身材颀长有着一副钢筋铁骨般的中年人正在手把手地教习持枪、射击姿势。

“呵呵,你就是胡连长?久仰,久仰!”黎县长双手抱拳走近前。

“你是?”胡春台连忙双手抱拳还礼。

“鄙人黎自格,久仰胡连长大名,今日一见果然英雄气概!”黎县长也是军人出身,自然懂得规矩。他谦虚地一笑算是打过了招呼。

“呀,县长大人光临寒舍,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胡春台连忙告罪。

“说哪里话来,你我都是军人出身,没那么多穷讲究。黎某今日特来拜访。”黎县长转过头吩咐一句“衙役,快将我的见面礼抬过来。”

话音刚落,六个衙役抬着几个大捧盒呈现在胡春台面前。

“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还望胡壮士笑纳。”黎县长微微一笑,做了一个手势,几个衙役连忙退下。

“黎县长,叫胡某人怎么敢当?有什么驱使,但说无妨。”胡春台快人快语,望着黎县长。

“这个嘛。。。”黎县长沉吟不语。

“黎县长,我是个粗人,有什么吩咐但说无妨。”

“嗯,那好,今天卑职前来搬请英雄出山共同抗日,不知胡连长能应允否。”

“县长,蒋总统说过‘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抗战守土之责。’胡某不才,只要是打日本,哪怕是要了我这颗脑袋也在所不惜!”胡春台慷概激昂当即表示愿为抗战不惜牺牲。

黎县长哈哈大笑,他立刻从怀里掏出一张委任状当众宣读道“兹委任胡春台为本县抗日游击大队长,其所属各部任由呈报。县长黎自格

民国二十八年一月八日”

胡春台恭恭敬敬地双手接过盖有县政府大印的委任状。他将委任状收好,大声地说道“备宴!我要和黎县长好好喝几杯。”

黎自格满心欢喜。他不虚此行,一张委任状就收编了一个营的游击队。他心里踏实了,有了这一支武装力量,他就能够在抗日的战场上驰骋。和鬼子们拼个你死我活。

酒席宴上,黎县长还送给了胡春台一份厚礼:他答应月底送胡春台去衡阳南岳参加由第九战区主办的《游击干部训练班》。这个训练班由共产党高级干部叶剑英主讲游击战。

胡春台早就听说过打游击,共产党是拿手好戏。能够去见识一下共产党的高级官员,当面聆听叶剑英主讲游击战法,胡春台自然是乐享其成。酒席宴上,胡春台满口应承一定去南岳衡山参加游击战训练班。

这天,黎县长喝了许多酒。直喝到月上中天方才散去,这一夜,他美美的睡了一觉,直到次日日上东山,他才和胡春台告别,直奔朱公桥县政府所在地。(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