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章 黄金水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十一黄金水道

王剪波与黎自格遇到了极大的麻烦。他们的县衙财政极度困难。抗战时期,地方政权虽说仍然存在。可是,绝大多数地盘控制在日寇与伪政权的手里。王剪波和黎自格的政权在敌后根据地。加之,国民政府能够拨付的经费极其有限。地方政府运转的经费完全靠自己设法筹措。

眼下,到了冬季,天气寒冷,游击队的军装就成了大问题,还有军队的军饷一直没有着落。如何解决迫在眉睫的军饷、服装等问题,成为了两个县长最头痛的大事。

这天,两位老战友坐到了一起。他们召集两县县衙官员会议,要商议头等大事:经济政策

“亦僧呀,当兵吃粮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的游击队发展壮大了,有了好几千人马。可是,总不能叫弟兄们饿着肚子打鬼子吧。”王剪波开口了。

“宇捡兄,是这么个理。可是,上面拨款实在有限。这武器嘛,好说,多打几次伏击战,从鬼子那里可以弄到。可是,钱,钱,钱!鬼子们总不会送给咱们呀。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广开财路,眼下,就凭我们创办的几个小型造纸厂、纺织厂、被服厂等几个小工厂,很难满足队伍的需要,更何况,我们是父母官,还要照顾到两个县的百姓。老百姓要是饿肚子,我们难辞其咎......”黎自格打住话头,看了看会场四周。

“两位县长,在下倒是有个主意,不知使得使不得...”岳阳县财务科长许明亮开口了。

“嗯?什么主意,快说!”黎自格问。

许明亮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说道“如今这世道,最艰贵的莫过食盐、棉花、稻谷与银元。稻谷好说,只要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老百姓就能够栽种。只是食盐、棉花控制在日本人手里。我的意思是,我们江南乡源潭镇的河对面的洪湖、朱河镇就是棉花的主产地。那里棉花才两块光洋一担,只要运过长江就翻倍成为四快光洋一担。再运到桃林、大云山就变成了八元一担...”许明亮停了停,他盯住王剪波与黎自格两位县长。

“哎呀,你这个人,说话怎么吞吞吐吐的,有什么主意只管说嘛。”王剪波催促着。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在源潭镇设立厘金所,专门负责征税,凡属过往商人一律按照规定纳税。我暗暗观察过,每日经过源潭的各类商人不下几百人。我们只要按照百分之五的比例抽取税金,供应县衙开支,绰绰有余了。”

“哈哈哈......你可不愧是财务科长,帐算得细。嗯,好主意!”黎自格笑逐颜开,他仿佛看见了大笔的银元正源源不断地涌入县衙。

“嗯,主意很好!可是,日本人不会让我们顺利设立厘金所征税的。”王剪波开口了。

“宇剪兄,你别打岔嘛,活人还能叫尿憋死?我看呀,这个厘金所一定要设立。我们不但要设立,而且,还要派军队予以保护,否则,不等我们收税,日本人就会灭了厘金所。”黎自格转动脑子,他想到了这个点子。

“哈哈哈...,亦僧,还是你聪明!好,我们呀,干脆直接派队伍参与贩卖食盐、武装保护商人们贩运棉花、稻谷。只要对我们有利,怎么着都行。”王剪波脑瓜开窍了,他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两位县长,我把这个经济政策呀叫做‘三白经济’。”许明亮笑笑说。

“哈哈哈......嗯,不错,我们就叫它‘三白经济’。食盐、棉花、还有银元白晃晃的,正好就是三白嘛。”黎自格笑容满面,他看了看王剪波接着说“老兄,我们呀可以派人组织船队过洞庭湖,直奔湘阴灵资口,来去路程二百余公里。往返一个星期也就足够了。那儿是川盐集散码头,一斤食盐才半块光洋。运到我们这里,身价就翻了八倍,变成了四块光洋。这么一本万利的事情凭什么不干?”

“两位县长,我们还可以从源潭河对面的洪湖大量收购棉花,贩运到湘阴卖掉,两头倒卖,赚钱更多。”许明亮脸上闪烁着兴奋的光辉。

“嗯,好主意!亦僧,我们这就干起来!你我各派出精干队伍,一律便装。凡参加运输的军人每次每人发给食盐一斤。欢迎商人参与,他们发了财,我们收了税金,何乐不为?”王剪波一锤定音。

两位县长笑逐眉开,‘三白经济’正式确定下来。

这次会议上,两位县长还决定了一项重大事项:在农忙季节,春插与秋收时,不发动对日寇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留给农民足够的时间从事农活,不耽误农业生产,保障农民兄弟粮食能够自给有余。

王剪波指定游击队的中队长李义文领头组织起一支精干的运输队伍。他们一律便装,暗暗携带短枪。

闻听王剪波的队伍要去参与贩运食盐、棉花,几十个商人纷纷报名,纷纷报名参加船队。

夜里,十条木船出发了。他们要利用长江这条航道,逆水朝着洞庭湖行驶。

“开船啰!”随着李义文一声呐喊,十条帆船扯满风帆浩浩荡荡朝着西南方向行进。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整个江面上,闪烁着点点灯火,那是渔民们在下网。

船儿快速地推开波浪,夜里只听见潺潺的水流击打着船底。他们要利用夜晚的掩护,趁着洞庭警备司令部哨卡夜眠的时机闯过洞庭湖,向湘江进发。

一夜的航行,船队终于在天蒙蒙亮的时间驶过了洞庭湖,进入到黄沙湾,接下来就要进入鹿角湖。这里已经远离周烈的哨卡。

避开了活阎王周烈检查,船队很顺利地进入了湘阴地界。

“到了,看,前面就是灵资口!”商人李经纬指着前面的一处码头喊着。

“嗯,两天两夜,终于到了。”领队李义文伸了伸懒腰。

交易十分顺利。船队运来的棉花很快脱手,几十个商人上千担棉花卖了个好价钱。他们迅速换回了大笔食盐,望着白花花的川盐,李经纬暗暗涮了一笔账:此行他能够赚到八百块光洋。

首战告捷。李义文带领的船队一个来回所有的商人全都赚了一大笔。随行的军人们每人分到了一斤食盐,在食盐严重短缺的年代里,一斤食盐可是一个家庭三个月的必备品。

王剪波、黎自格的县衙能够维持正常运转了,他们不用再为手头拮据发愁。

长江、洞庭湖这条黄金水道的开辟,保障了抗日战争时期岳阳县、临湘县政府的日常开支。

手头有了钱,抗日游击队的战士们生活状况大为改善。每个士兵每年发两套灰军装,三年一套棉衣;每日,每个士兵九分钱生活费,三升稻谷得以供应。

好景不长。黄金水道的秘密不久被日本人发现,一个死心塌地的汉奸向日本人密报:有人偷运食盐、棉花,破坏大东亚圣战。

一场阴谋正在展开,日本人在源潭码头布下了罗网。

这天夜里,返程的船队刚刚靠岸,大批的食盐正在卸载。

突然,灯光闪亮,大批日本军人突然降临,他们瞄准正在卸载货物的商人们开火了。

“哒哒哒...哒哒哒...”机枪喷吐着罪恶的火舌。

成批的商人倒在血泊里。

枪声响起的那一刻,李义文心里一惊“糟糕!鬼子!快卧倒!”说完,他急忙指挥战士们反击。

短枪无法与机枪抗衡,眼看着战士们倒在血泊里,李义文连忙指挥着船只撤退。

这次意外的遭遇,日军俘获了八十余名商人,打死游击队十几名战士,切断了抗日游击队的黄金水道。

日军将俘获的八十余名商人全部枪杀于小源刘家,他们的财产全被日本人缴获。

巨大的利益诱惑着牟利的商人,哪怕是掉脑袋也阻挡不住冒险的商人。老源潭镇的交易场所被日本人烧了,不久,在河岸的另一端又新冒出了一块交易场所。新源潭镇交易所被烧了,不久,就会在白羊田、八百市冒出许许多多的新交易场所。

江南盛产茅草,自古就是如此。春秋时期,蛮荒之地楚国向周王朝纳贡,每年仅仅只是几车苞茅草而已。临湘遍地是苞茅草。商人们雇人在河岸边搭建成片的茅草房,这就形成了简易的交易场所。南来北往的商人们聚集此地,棉花、食盐、稻谷就堂而皇之登上了交易场所。商人们摸索了一套对付鬼子们的办法。夜里交易,天亮散场。等到鬼子们闻讯赶来,大批的货物早已交易完毕,只剩下空荡荡的茅草棚。

日子长了,鬼子们利用汉奸做眼线。他们渐渐摸到了源潭码头市场的规律。一次,鬼子们夜间出动,在象骨港抓获了10名贩运棉花的商人,缴获大量棉花、食盐。

鬼子们恨透了这些商人们,他们用绳子将商人捆住,十个一串,押往早已挖好的刑场,鬼子将这些商人一个不留,全部给活埋了。

听到噩耗,王剪波狠狠地骂道“这些个狗汉奸真他妈可恶!”

王剪波下达了一道命令“凡属汉奸,杀无赦!”

李朝莉在黎自格那儿学习书法已经两个多月了。她的书法大有长进,她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王羲之的龙凤笔书写方法。看着自己的学生日渐进步,黎县长高兴极了。只是,这个美丽的学生至今还没有给自己一个答复。他耐心地等待着,他相信这个美丽的小学教师一定不会辜负他。

又是一个星期天,李朝莉老师迟到了。她俩眼有些浮肿,眼角上留有哭过的泪痕。

“你怎么啦,谁欺侮你了?说给我听,我给你做主。”黎县长关切地问。

“先生,求求你救救我爹!”李朝莉眼巴巴地望着他。

“怎么回事,你别急,坐下慢慢说。”

“先生,我爹爹李经纬去湘阴贩运棉花、食盐,途径岳阳,被洞庭警备司令部的周烈抓起来了...听逃回来的伙计说,他被关进了监狱。你想,落到了活阎王手里还有个好?求求你,发发善心,一定要救救我爹爹......”李朝莉的眼里满是哀求。

“这个,嗯,你别急,容我设法...”黎自格沉吟着,落到了周烈手里,断难活命。派谁去营救?黎自格在心里沉思着。忽然,一个人选跃入他的脑海。

“小莉,你别急,我一定设法救出的父亲,你爹是我们县里知名的商人,平日里没少向县衙纳税。于公于私我们都应该解救他,你放心好了,我这就去安排。”黎自格慈爱地望着李朝莉说。

当天下午,黎县长离开县衙,他要去山上胡家寻找胡坤。他相信胡坤武功好,能够飞檐走壁,他知道胡坤早就恨透了周烈。就是这个活阎王周烈杀害了胡坤的亲叔叔,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解救李经纬非他莫属。

天黑时分,黎县长寻到了胡坤,三言两语交代过任务之后,胡坤拍着胸脯说道“县长,您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救出李经纬!”

“嗯,我相信你,只是,这次任务非同小可,我俩同行,我会暗中掩护你。”(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