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七章 王剪波大义灭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王剪波当上了海宁县长之后,他坚守在岗位上。直到日军攻占杭州湾之后,杭州岌岌可危,他才在交代完公事之后,回到了故乡。198年11月9日,临湘沦陷,第二天在胥岗山众豪杰聚义。他被推举为临湘县代理县长,不久,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任命他为抗日游击队第七纵队司令。

王剪波走马上任,他是个坚定的三民主义拥护者。日寇铁蹄之下,破碎河山丝毫都不能够动摇他的政治信念。他殚精竭虑率领着三十万临湘人民与日寇抗争。

王剪波立下誓言:宁愿临湘三十万人牺牲,不愿亡国版图上有临湘的名字存在。不胜不已,不死不已!此项决心非任何环境所能动摇。

他着手调整全县乡、保、甲机构。命令各乡、保、甲秘密兼任我方情报员。以敌后方为我前方,敌据点附近战报、情报每日规定时间向县衙报告。县衙也实行巡回办公,以利各乡、保随时向县衙报告情况。监督伪组织与敌不合作,假合作。

身为湘北地区抗日游击队第七纵队司令,他要统领指挥手下几个支队的游击队与日寇周旋。还要管理临湘县的政权机关,负责向第九战区提供军粮、输送兵员。日寇占领临湘之后,他的县政府移居大云山等几个地区。后来在谢家山落脚。

王剪波最痛恨汉奸,他和黎自格共同开辟的黄金水道被汉奸告密,经常遭到破坏。他对这些汉奸恨之入骨。他认为汉奸就是民族的败类!汉奸为虎作伥,勾引日本人残害同胞,人人得而诛之。因此,他下达命令:凡属汉奸,杀无赦!

接到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命令,为了对付汉奸,王剪波专门成立了一个特辑队。特辑队里都是忠实拥护国民政府的一些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侦探,侦探日军的布防,兵力,重要的军事设施。一旦有战斗任务,他们总是先行出发,深入敌人占领区获取军事情报。

他们也担负起打击汉奸们的职责。临湘县里几个比较有名的大汉奸李希才、王新玉、李泰来、沈峨森等都是特辑队出面,一个个的加以歼灭的。因此,王剪波此举深获老百姓的拥护

可是,就在他大力剪除汉奸走狗时,他遇到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王剪波命运多舛,他们家乡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家境十分贫寒。他的父母艰难地抚育着王剪波兄弟姐妹四个,日子经常捉襟见肘。

幼年时期的王剪波顽皮异常,常常和村里的孩子们打架。他虽然幼小,可是,手脚格外麻利,常常三拳两脚就将那些比他大的孩子们打得鼻青脸肿。每当这个时候,邻居们总会领着孩子找上门来讨要说法。

王剪波的堂叔王雁堂在当地担任保长,是个比较有权势的人物。平日里他没少接济王剪波家,每次小侄儿闯下了祸事,都是叔父王雁堂出面调停。王剪波的母亲梅氏总是好言抚慰,并且煮几个鸡蛋哄得那些挨打的孩子们出门。

临湘当地每逢端午节有龙舟竞渡的习俗。每年五月初五,乡亲们会组织起来在河里开展龙舟竞渡,优胜队能够获得一只猪、二十块光洋的奖励。

幼小的王剪波心里萌动着一个美好的愿望,他一定要参加龙舟竞渡活动。可是,他太小,没人肯接纳他。

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又开始了。大河边,人头攒动,河岸边密密麻麻地挤满了前来看热闹的人群。人们欢呼着、呐喊着“加油,加油!上屋队加油!”

“下屋队,加油,加油!”

“哈哈哈...上屋队领先,你看,就要到终点啦,哈哈哈...”人群里传来快活地笑声。

大河里,几支龙舟队正进入紧张的冲刺。舟船上领队们正在大声呐喊,指挥着船手们随着鼓手那急促铿锵的鼓点奋力拼搏。

几支龙舟,飞一般地在水面上掠过,仿佛神龙腾出水面。一支又一支龙舟紧咬着,你追我赶,谁都不肯落后。

上屋队的领队王雁堂亲自担任指挥,他挥舞着双臂,拼尽全力呐喊着“划呀,快划,我们就要胜利啦!”船上十几个小伙儿随着他那铿锵的号子,躬身挥臂快速地地舞动着手中的船桨,龙舟箭一般朝终点飞去,飞去。

眼看着终点就在前面,突然,领队停止了呐喊。他的眼神停留在河道里突然出现的一只木筏上。他看清楚了,那只木筏是一只扮桶,乡下人用来打谷的工具。此刻,木筏漂流在水面上,木筏里站立着一个小儿童。他约莫七八岁,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朝着终点划去,木筏不偏不倚恰巧挡在上屋队的赛道上。情势万分危急,龙舟只要再前进几米,就会狠狠地撞沉那只木筏!

“这个该死的小家伙,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停,赶快停下来!”领队发出了紧急号令。

舵手见状立刻拼尽全力猛地转动船舵,飞驰的龙舟在水中划了一大大大的弧度,转了一个大急弯,在水面旋转。

好险!龙舟绕过了那只木筏,所有人都抹了一把冷汗。

“雁叔,我来帮你们队夺取头名。”小小的王捡宝站立在木桶里面,挥舞着手中的那杆竹篙笑嘻嘻地说。

“快让开,捣什么乱?这下倒好,稳拿的头名,被你给搅黄啦。”王雁堂厉声喝令。

就在王雁堂的龙舟队与调皮的王捡宝纠缠之时,其他的几支龙舟队飞一般地掠过水面,朝着终点冲去。

比赛结果可想而知,上屋队名落孙山,龙舟竞渡的冠军被下屋队夺走。

事后,王雁堂看见侄儿王捡宝,他拧着小侄儿的耳朵将他拖回了屋里说道“你这个小王八羔子,从今往后呀,再不许四处游荡,你呀,给我老老实实地进学堂里好好地念书。”

听说叫儿子捡宝念书,王母惊呆了。她瞪着叔子王雁堂问“雁堂他叔,我们家穷得叮当响,哪来钱供他念书呀?”

“嘿嘿,这件事情呀,你就别操心啦,我和私塾先生说好了,捡宝明儿起就去学堂里念书。束脩的事情嘛,算在我头上。”王雁堂呵呵直笑,从那天龙舟竞渡,他看见捡宝小小年纪竟然能够想出个法子,独自划着扮桶参与龙舟竞渡,他就认定这个侄儿王捡宝将来一定能够出人头地。王雁堂的兄长王焕堂家境贫寒,他身为保长,拉扯小侄儿也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王捡宝入学了。他聪明透顶。先生教过的课文,他只需念诵几遍就能够一字不差的背诵出来。可是,这个聪明的学生也格外调皮,他常常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一次,老学究教授一篇文章《两小儿辩斗》。他的话音刚落,王捡宝就站起来问道“先生,圣人者,知天知地,知变化也,孔夫子连两个幼童提出的问题都没法儿解答,怎么敢以圣人自居?”说完,他朝同学们扮了几个鬼脸,引得同学哄堂大笑。

老学究气得胡子翘了几下,一时找不出合适的话语回答这个调皮的学生,他用手指着王捡宝骂道“你...你,离经叛道...”

“哈哈哈...哈哈哈...”全体同学们开心地大笑起来。

谁都没有想到,王雁堂保长在日本人占领了临湘之后,居然摇身一变,心甘情愿地充当起日本人的维持会长。他是个执拗的人,当上了维持会长之后,他帮日本人派丁派粮,一丝不苟。谁家要是拿不出皇粮,他就带领兵丁上门强行索取。

王雁堂还强征民夫,在心田畈村口的山顶上修建起一座碉堡。控制了这座碉堡,就扼住了进入村里的咽喉。村民们进出村子都要受到盘剥,每个进出村子里的人都要被搜身。就为这,村里人恨得王雁堂牙痒痒。

“必须拔掉这颗毒牙!”王剪波下达了命令。

特辑队队长李阔海盯住王剪波问道“司令,王雁堂实在是可恨,可是...”

“可是什么?”王剪波瞪大了眼恶狠狠地瞪着李阔海。

“他,他毕竟是你的叔叔呀...”

“哼哼,他不仁,我不义。他既然当了汉奸,我们之间也就恩断义绝了。虽说,他自幼抚育过我,那只是私情。如今,他当了汉奸,就是国家的败类。我不能以私情而忘记民族大义。去,你带人立刻将这个狗汉奸给我抓来。”王剪波冷峻地看了李阔海一眼,再一次下达了命令。

“是!我这就去将他抓来。”特辑队长李阔海领着队员们走了。

心田村前,山顶上的碉堡扼守着通往村里的大道,日军派出一个班,1人守在这里。

日军占领临湘县之后,为了巩固大后方,腾出精力进攻岳州县新墙河、进而进攻长沙。他们先后在临湘各乡镇的山头上修建起许许多多的碉堡。这些碉堡首尾相连,绵延几十公里。在大一些的乡镇上,日本人修建了中心炮楼,小一些的村子,也派出班级作战单元,驻守在这些地方。

李阔海领受了命令之后,带领着几十个弟兄们,抹黑来到了心田村。他命令队伍分作两路,一路跟着他负责炸毁敌碉堡,另一路埋伏在大道上阻击前来增援的日军。他命令一班长带领几名爆破手,悄悄摸到碉堡下面。

夜深了。所有的人都进入了梦乡,心田村碉堡里的日军们也早已入睡,只留下一个哨兵在警戒。

一班长王大成领着爆破手们摸到了碉堡下面。借着暗淡的星光,他们看见那名日本哨兵在四处游动。李阔海隐身在黑暗里,他瞅准时机一个猛虎扑食,迅速地从后面扼住了那名日军哨兵的脖子。没等到哨兵挣扎,李阔海掏出了匕首,狠命地刺入了哨兵的心脏。那哨兵一声没吭,倒在了地上。

爆破手们迅速地冲上去,安放好炸药,点燃导火索,导火索嗤嗤地冒出火花,特辑队员们迅速地撤离。

‘轰’地一声巨响,山顶上的炮楼被掀上了天。炮楼里的鬼子们全都被送上了西天。

听到巨大地爆炸声,维持会长王雁堂连忙披着衣裳朝外跑。

“不许动,动一下立刻打死你!”特辑队员们用枪顶住了他。

“好汉,你们是?”王雁堂转动着眼珠儿问。

“我们是抗日特辑队,抓的就是你!”

“哈哈哈,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我是你们司令王剪波的叔叔,不信,你问问他就知道了。”王雁堂大大咧咧地笑着。

“谁和你是自家人?你是大汉奸,我们奉王司令命令前来抓你。”李阔海扬起手中的短枪,命令人将王雁堂五花大绑起来。

王雁堂被特辑队抓获之后,王剪波又惊又喜。他忍痛下令将汉奸王雁堂执行砍头。

砍杀王雁堂的那一天,王剪波来到了刑场。他刚一出现,被捆绑着的王雁堂就高声呼叫“侄儿呀,你不能够杀我!我是你的叔父,是我一手一脚拉扯你长大,送你读书。如今,你大权在握,怎么下得手杀我?叔父求求你啦,放过我这一次,我再也不敢替日本人卖命了,求求你饶了我这一遭吧...”

王剪波冷峻着脸,他的手里端着一碗酒。他走到王雁堂身边,说道“叔父,你的养育之恩,我不敢忘记。可是,你充当了日本人的走狗,我没法儿救你。今天,你把这碗酒喝下去,你的养育之恩,来世,侄儿一定相报!你走好!”

王剪波端着那碗酒朝叔父嘴里灌去,眼看着叔父喝下了那碗酒,他一转身,将酒碗摔在地上,冷冷地干笑三声。

“嘿,嘿,嘿...”这笑声令人毛骨悚然。

刽子手明白,这是王剪波下达杀人命令。只见刀光一闪,红光猛地冒出,王雁堂的人头滚落下来...

王剪波的这种博大情怀被当时的重庆《大公报》登载,赞誉他一生无私,大义灭亲。(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