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五章长沙保卫战的胜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日,城北第190师开始遭到日军第六师团主力的猛攻。自零时到清晨,守备陈家山的该师第570团反复争夺,阵地三失三复,战斗异常激烈。及至天明,日军以九架飞机参战,轮番轰炸,陈家山一片火海。守军撤至清水塘,在屋顶上以轻重机枪进行射击,迫敌退出陈家山。日军第六师团在北面受重挫,乃将重点转向守军第师阵地浏阳门、小吴门等处,并施放毒气燃烧弹,企图从这一带突破,经几次冲锋,同样没有得逞。随即,第六师团又转攻城北湘雅医院一带,并占领湘雅医院。推进至湘春街、兴汉门附近。在第190师强抵抗下,日军终日再也无法取得进展。

该日,城南预备第10师阵地战斗较前更为激烈。日军第三师团凭借飞机的掩护和后续部队第四十师团大部的到达,在突破第一线阵地之后,继续向修械所、红石嘴等第二线阵地攻击。该师工兵营、特务营投入战斗,与守备此线的第0团密切配合,将敌击退。日军乃大举增援,突入修械所阵地,又被逐出。日军在遭到惨重伤亡后,改变死打硬拼的战术,先以十架飞机进行巡回轰炸,继以步兵冲击,但在第10师骑兵连的冲击下,仍然未获得丝毫进展。

下午,双方进入相持状态,各自调整部署。入夜,预备第10师因在三天的战斗中伤亡比较严重,乃主动撤出数处据点。当日,位于宁乡益阳方面的第7军抵达长沙,除一部部署于湘江西岸之外,其主力第77师渡江进入城区,以一个团占据湘春街东西大街,加强城北及江岸的防守,以两个团置于南门口一带,加强城南的防守。

日军连续三天攻打长沙,进展缓慢,伤亡严重,弹药粮食消耗极多,无法补充。阿南惟几接到各部报告:弹药告罄,如不能迅速补充,攻城部队岌岌可危!而第九战区部队四面八方形成包围,且迅速逼向长沙。阿南惟几在咸宁的指挥部里急得团团转,没有弹药补充,他的部队就会陷入绝境,等待着他们的将是灭顶之灾!思索再三,阿南惟几决定迅速撤兵。

日晚,阿南惟矶发布命令:第四十师团于4日晨开始向北攻击前进,为主力撤退开辟道路;第三、第六师团于4日晚开始由朗梨市渡捞刀河向汨罗江一线退却;第九旅团、外园支队于6日南下,接应主力撤退。

4日,日军为了在撤退前攻下长沙,发动全线攻击。城南方面,第三师团集中7000余人,自凌晨至上午八时,反复与守军预备第10师争夺修械所、杏花园、小跳马涧、小冬瓜山一带阵地。八时以后,日军以六架飞机猛烈轰炸,并动用16高地的重炮猛烈轰击,步兵乘势冲锋。至下午一时,修械所等阵地五次失而复得。守军第8团第一营自营长以下全部战死。第0团亦伤亡殆尽,仅仅剩下五十人。但在师部的传令兵、杂务兵等支援下始终固守着小冬瓜山。城北方面,日军第六师团以5000人从拂晓至下午时,向第190师的湘春路、周南女校等阵地发动两次进攻,并施放毒气,守军第569团和570团沉着应战,始终将敌人拒止在阵地之外。当日夜晚,日军四处放火之后,开始全线撤退。

第九战区于1941年1月0日晚向各部下达了决战命令。指出“战区以包围歼灭进攻长沙之敌为目的,决以各兵团向长沙外围敌军,行求心攻击歼灭之。”

自0日晚开始,在战区的统一部署下,第4军自株洲向长沙东南郊区,第79军自渡头市方面向东山、郎梨、,第6军自洞阳市方面向东沌渡,第78军自三角塘、更鼓台方面向湖迹渡,第7军自蒲塘方面向望仙桥,第0军自清江口方面向石子铺,第58军自长乐街方面向安波,第99军自三姐桥方面向洪山庙、捞刀市,第7军自河西东渡向城区,四面奔袭而来。

194年1月4日,第4军先抵城南,将阿弥岭、黄土岭一带日军歼灭,与城南守军第10军预备第10师会合;各部队也正在向目的地发起猛烈攻击。

4日清晨,长沙东南部日军第四十师团先行北撤。当晚,城北第六师团抢占朗梨市一线渡口,等候城南第三师团一起北撤。第三师团在攻城期间最为猖狂,损失也最严重。及至开始撤退,被第4军阻于南郊,彻夜苦战,死伤更为严重。5日拂晓,又遭到第79军的截击,狼狈逃窜至朗梨一带,被第六师团接应进入浏阳河北岸。在日军第六、第三师团开始撤退时,第九战区长官部进一步调整了部署,决定乘敌窜入捞刀河以北汨罗江以南地区时予以聚歼。

194年1月5日,日军第三、第六两个师团进入朗梨市、长桥、石炭嘴地带时,遭到跟踪追击的第4、第79军的打击。第7、第6、第99军相继赶到,对敌发动第一次追击包围战,斩获甚多。其中,第6军将日军第三师团第十八联队和辎重联队分别包围在曹家坪和茶塘地区,几乎全歼两股日军。

6日,日军在付出数千人伤亡的惨重损失之后,依靠第一飞行团50余架飞机的低空助战,才得以苦战突围。

7日,日军第六、第三师团越过捞刀河退至青山市、福临铺地带,其接应部队第九旅团和外园支队也进抵福临铺北部。当日,蒋介石对北线的堵击作战极为重视。亲自用电话指挥,北线堵击军司令杨森也亲临战场,指挥第0军和第58军在福临铺一线,分头迎战日军第九旅团和第三师团。

8日,第九旅团和第三师团从北侧和南侧竭力穿透,企图会合。第58军一部遭到两股日军的攻击,一场激战,阵地被击穿,第九旅团乃接应第三师团向汨罗江方面逃走。

在此期间,当日军第六师团退到青山市一带时,第0军和第58军正在这一线张网以待,第7、第4、第6军也相继追到,将其再次包围。该敌在青山市地区左冲右突,试图突围北去,几次均未得逞。

9日,日军第九旅团在将敌三师团救走后,再次南下至珠影山,接应第六师团。第九旅团在几次受挫后,以精兵00余人组成名为“山琦大队”的敢死队,偷袭第58军指挥所,并且乘第58军暂时陷入混乱之际占领珠影山制高点,对第0军侧后造成威胁。这时,被第九旅团救走的第三师团,又令00余人折回,向第0军阵地发起攻击,打算救援第六师团。

第0军腹背受敌,乃集中军直属骑兵连、特务连、工兵连,向“山崎大队”攻击。战斗至下午四时,将“山崎大队”全歼,军主力部队也挫败了第三师团的攻击,与友军将第六师团继续包围在珠影山一带。战斗进行到10日,日军第六师团已遭沉重打击,弹尽粮缺,在即将被全歼时,其残部得到飞机十余架的支援,侥幸脱围逃往汨罗江一带。

至1日,日军第四十师团与第三师团、六师团会合。在汨罗江南岸新市附近收容整理残部。1日,日军三个师团先后退到新市一线。第九战区部队乘日军北渡汨罗江时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击,第7军在颜家铺,第4军在五公市,第7军在新市,第0军在武昌庙,各路齐进。日军无力再战,争相渡河逃生,自相践踏,被击毙、被淹死者甚众。

1月14日,日军残部逃至汨罗江北岸大荆街、龙凤桥一带,第九战区第7军从颜家铺,第4军从五公市,第7军从新市由北向南堵截;暂编第5师,从洪桥、长湖,第140师,从黄沙街由北向南堵截;第78军从长乐街、渡头桥由东向西截击;第0军和58军从黄谷市、关山由西向东截击,经两天战斗,予敌大量杀伤,日军只得再次依靠飞机救助,于15日黄昏渡过新墙河,退回原来据点。

此次战役,第九战区投入0余万兵力,由于部署得当,作战英勇顽强,虽然付出了8000余人的伤亡代价,但取得了战役的巨大胜利。

日军方面,先以个师团6万余人南犯,以后,又以一个旅团南下救援。在湘北战场投入总兵力约7万人,但经过中国军队在捞刀河,汨罗江两道防线和长沙保卫战的消耗,特别是经过中国军队多次的包围打击,最后,仅仅有1000余人逃回原据点,伤亡惨重,达到56000余人。

这是日军侵华战争中一次战役损失兵员最多的一次。

第三次长沙会战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终,这次战役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地位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军队取得这次战役的胜利,无论是对于国际反侵略战争还是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这次胜利是同盟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对英、美、荷等国在东南亚的附属殖民地的占领频频得手,在西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对美国海军基地的占领也频频得手。美、英、荷等国却束手无策,遭到了一连串的失败。

与美、英等国在太平洋的战争中的不利战局相反,第九战区在中国战场取得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就显得特别突出。

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的地位。直到战役结束后个多月,宋美龄仍然以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例证,她于194年4月日在美国《纽约时报》上发表《如是我观》一文,理直气壮地批评美、英等国军队的投降行为,宣扬中国军民的顽强战斗精神和抗战到底的坚定信心。宋美龄在文中写道“过去个月来,我们中国人民以惊奇难信的目光,目睹西洋军队处处对敌人投降。据他们解释是因为日军乃实力优越之故。这个解释在我们中国人是难以理解的。我们同事不能理解西洋人受辱忍垢,被人掴颊已非一日,为什么到今天还能腼颜说到:‘因为没有作战的准备’;”我们中国的官佐士兵每当矢尽援绝,除了投降没有苟全生命的时候,总是战至最后,宁愿牺牲生命,不屑选择别的途径‘;“今年年初,有一位营长王超奎少校率领部队在湖南省新墙河作战,敌人在数量方面占着压倒的优势。当他们被敌军重重包围的时候,他与他的500个部下,每一个都战至牺牲性命为止。这样至最后一弹、最后一人,在中国士兵是极寻常的,算不得稀罕的事情”;“投降一事为今天中国字汇中所没有的。成仁取义这句话深深地铭刻在我们中国每一个国民的心中。”

宋美龄有一种自豪感,她能够为自己的民族拥有这样优秀的军人而自豪!这是她能够在美国国会的演讲获得巨大成功的底气!

中国的抗日战争以武汉失守为转折。此前,日军处于战略进攻阶段。武汉沦陷之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双方开始了长达六年的相持阶段的战争,以长沙保卫战为中心,隔着岳阳县的新墙河双方抗争了六年之久。应当说,相持战争的重心是在湘北地区。日寇妄图一举拿下长沙,进而威胁国民党的陪都重庆,从而统治整个中国。长沙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日寇的痴心妄想,为中国抗日战争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