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三章 政治攻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话说薛岳电令王剪波迅速赶往嘉鱼县布防南下支队。接到命令,王剪波不敢懈怠。他连忙与参谋长何甘霖率领着游击队主力赶往嘉鱼县一带设防。

王震的队伍巧妙地迂回穿插,他们突破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的防区,很快就沿着粤汉铁路顺利南下了。王震的队伍与王剪波的游击队在嘉鱼相持,一场大战迫在眉睫。王震想起毛主席的交代“不到万不得已,不与顽敌发生正面冲突,我们要坚持自卫的原则。”王震决定先给王剪波写一封信,争取他能够同意共同抗日,不与南下支队发生正面冲突。

王剪波接到了王震亲笔书写的一封信。信件由王剪波的秘书王森唐收到,他立刻将这封信送给王剪波“司令,刚刚接到一封信,送信人放下信就走了。”

“你没问这封信是谁送来的?”王剪波抬了抬头问,他正在看桌上的地图。

“问了,他说是共产党南下支队王震让他送来的。”

“哦?这倒奇怪了,大战在即,他送信来做什么?”王剪波拿起信件仔细端详起来。他看见信封上面写着:湘北地区抗日游击队第七纵队王剪波司令亲启,落款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王震封缄

王剪波心里觉得好生奇怪,两个敌手就要开战了,这个时候送一封书信过来,什么意思?他望了秘书一眼,王森唐也是满脸迷惑。王剪波立刻用剪刀将书信封口剪开。他展开书信仔细阅读起来。当他读到王震邀请他共同组建抗日联合政府时,不由得哈哈大笑。

秘书王森唐感觉到莫名其妙,他凑过去看了一眼,立即明白这是共产党的一种宣传手段“司令,我们在临湘抗战七年了。共产党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时候来到临湘,还要与我们组建什么抗日联合政府,这不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吗?平白地要分去一半权力,这样的傻事儿,我们不能干。”

王剪波瞧了瞧秘书,他明白这是共产党的计策,是一种手段。只是,他一时还没有想好该怎么应对这件事情。

一会儿,他就有了主意。他对王秘书说“这件事儿,我们给他来一个不予理睬...”

“司令,要不要向战区薛岳司令官报告?”王秘书提醒着。

“也不报告,万一惹出麻烦反而不好。”

“司令,要不要回信?”

王剪波拿定了主意,他盯住王秘书说道“不回!”

王震原以为王剪波是读书人,起码的礼节还是有的。没想到王剪波给他吃了个闭门羹。王震决定攻打王剪波的游击队,他就不信,凭着他几千人马,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的勇士,竟然会斗不过一些散兵游勇地头蛇。

双方拉开架势在嘉鱼摆开战场,王剪波一方处于守势,王震领导的南下支队显然成为了攻势一方。双方各自占据有利地形鏖战四天四夜,竟然不分胜负。王震这才明白王剪波的游击队战斗力十分强悍。

王震与南下支队的几位领导们商议下一步作战方案。会议商议的结果是:不能够死打硬拼。拼消耗,拼不过王剪波。最好的方法是声东击西,留下一部分人在此牵制王剪波主力,派出主力队伍袭扰王剪波的后方岳菇山。只要拿下了岳菇山,王剪波就会不战自乱。

战斗还在进行,王剪波发现南下支队的攻势已经没有先前那么猛烈了。这天夜晚他接到黎自格从后方发来的急电:共军攻打岳菇山阵地,盼速归!

王剪波明白了自己上了当。他立即调转头,迅速地往回撤。

等到王剪波赶到岳菇山阵地,见到副司令黎自格,他开口第一句就问“情形如何?”

“宇检,你别急,听我慢慢告诉你...”黎自格不慌不忙,他端来了一杯水递给王剪波。

“唉,亦僧,你怎么慢悠悠的,快说,共军的攻势到底怎么样啦?”王剪波心急火燎。

“司令,共军攻打我军阵地三天三夜,攻势迅猛,我赶紧发电报给你,没想到,今儿清晨共军突然停止进攻,人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黎自格三言两语说完,他望着王剪波,满脸的迷惑。

王剪波沉吟了一会儿,他明白了,定是共军久攻不下,撤退了。

王剪波与黎自格正在议论,报务员送上一份急电。

“磨蹭什么,念!”

报务员十分精干,他念道:战区薛司令长官电令,共匪向平江地区流窜,着你部迅速追赶,会同王陵基、杨森将军共同剿灭。

接到命令,王剪波立即率领主力紧紧地追赶南下支队。王剪波的队伍战斗力十分强悍,他常年与日本人作战,锻炼出了反应迅速,雷厉风行的作战风格。他的部队紧跟在南下支队后面追赶。他知道王陵基、杨森的队伍在前面拦截。他不用担心,王、杨二位司令手里有足足五万人马,对付南下支队绰绰有余。更何况,南下支队立足未稳,趁此机会一举歼灭他们才能够一劳永逸。

王震率领着队伍朝着平江快速前进。他发觉身后的王剪波在快速逼近,前面是王陵基与杨森大军堵截。如果继续朝平江进发,只会掉入顽军的陷阱,随时有被歼灭的危险。

王震不愧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冷静地思索,决定立即杀一个回马枪,单打实力相对薄弱的王剪波游击队。

王震与几位领导商议的结果是迅速返回大云山,趁王剪波主力还在追击途中,攻打他的大云山老巢。

黎自格据守大云山司令部,他发现这几日,山下出现共军踪迹。他是黄埔第七期毕业,很快,他就明白,一定是共军趁虚杀回马枪。他立即做好防守准备,并通知追击在外的王剪波迅速返回。

王剪波接到了黎自格的急电,他心里有些着慌,万一共军攻打大云山,黎自格的兵力有限,很难守住根据地。

王剪波是本地人,他在这里与日寇周旋多年,对于这里的每一条道路,他都了熟于心。他带领着自己的队伍穿小路,走捷径,很快就返回到了大云山根据地。

见到黎自格,王剪波笑笑说道“亦僧,我们呀,真是疲于奔命,不能够再这样下去了。我们呀,要来一个守株待兔...”

“怎么讲?”黎自格笑笑。

王剪波附耳如此,如此...诉说了一番。

“嗯,好计策!只是,是不是有些歹毒?毕竟国共两党还没有公开破裂...”黎自格提醒着王剪波司令。

“亦僧,你说的有些道理,都是中国人,小日本还没打败,自己倒斗起自己了,不过,你放心,我会有分寸...”

王剪波派人叫来了机枪连长刘美玉。他面授机宜,吩咐他如此,这般...

刘美玉领命,临走时他问“司令,您知道我的枪法准,要是他们真的来了,我这一出手必定会撂倒几个。到时候,您可别怪我下手狠毒...”

“你怎么这么啰嗦,刚才不是已经向你交了底嘛,都是中国人,抗日还没结束,怎么就自己打起自己人来了。”王剪波瞪了刘美玉一眼。

“是!我明白,只要他们不首先打我,我会网开一面的。”

刘美玉向王剪波行了一个军礼,转过身跨出了司令部。

刘美玉是第七纵队里出色的狙击手,他枪法极准。一次,在打伏击战时,他一枪一个,一连撂倒三个小鬼子,立下战功。为此,王剪波提拔他做了机枪连长。

王剪波叫来了参谋副长李垂才“垂才,王胡子就要来攻打我们云山了。你是怎么打算的?”

“司令,这还不好说?依照老法子,我们在九道拐每一处安排下三挺机关枪,三九二十七,您知道,这九道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之处,有了二十七挺机枪,我料他们无法攻上来。”李垂才满怀信心地向王剪波说出了自己的安排。

“嗯,南下支队如果从正面进攻,我料定他们会失败。我担心的是万一他们从后山出其不意向我攻击,岂不乱了套。那里有我们的后方机关与学校,是我们的软肋,不得不防。”王剪波望着李垂才叮嘱。

“司令,您何不派刘美玉据守在那里,他枪法准,一枪一个南下支队要是从后山攻击,讨不到便宜。”

王剪波放心了,他早已经安排刘美玉守候在后山,只要大胡子王震出现,保准吃大亏。

王震领导的南下支队作风严谨,他们严格地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遇见百姓南下支队的战士们一个个和蔼可亲,他们到处张贴布告,开宗明义地宣传他们是来打日本鬼子的。他们还逢人就宣传他们是当年的红军。许多人都听说过红军,临湘、岳阳与平江相毗邻,老百姓都知道红军是革命的队伍,专门与地主、劣绅作对。许多人看见布告奔走相告‘当年的红军回来了。’一时间,老百姓面露喜色。

一次,几个红军在大云山后山访问贫苦百姓,正遇上一家农户准备吃午饭,饭菜都摆上了桌,突然听见有人敲门。

主家问是谁,外面回答是八路军。这家农户吓得连忙从后门躲进了深山。几个八路军战士推开房门进入堂屋,看见满桌的饭菜,还有云山特有的糍粑已经烤熟,香气扑鼻。几个战士饥肠辘辘,他们瞧没人,拿起糍粑吃起来。很快,这桌饭菜就被他们吃的精光。事后,有个战士拿出一支笔写下几句诗:

主人不在家,吃了一碗粑;临走没有钱,给你一碗盐。

抗战时期食盐奇缺,每斤食盐卖到四光洋。一碗食盐将近一斤,补偿几块糍粑,绰绰有余。

这件事迅速地传遍了大云山地区,许多的农户对共产党的南下支队立刻有了感性认识,他们觉得南下支队是难得的好军队。加上许多人看见南下支队的布告,明白了他们是来抗日的。因此,南下支队很快就获取了民心。

一天,南下支队来到了大云塅罗家大屋,他们找到了临湘县立一中。有一位军官模样的人找到校长方经国借米。方校长眯着眼睛看了他半天“长官,我们学校里的米都是学生的口粮,借给了你们,学生们就要挨饿了...”

“校长,我们八路军说话算话,今天只是临时借米,我们打借条,一定会奉还的。”来人解释着。

“嗯,这个......”方校长沉吟着。

“校长,您放心,我们借条都打好了,还盖了公章,我们只是今天临时需要米,一定会还的。”

“万一......”校长吱唔着。

“校长,八路军从来都是讲信用的,您别担心,万一没有米还给你们,一定会折价给银元。”

方校长动心了,他答应借米给南下支队。

果然,第三天这位官长亲自送来了十块光洋。

这件事情不胫而走,迅速传遍了云山地区。

过了两天,南下支队来了一位领导,他与方校长商议要在学校给学生讲一堂课。

有了第一次打交道的经验,方经国校长不再害怕,他答应了。他召集所有的学生在学校堂屋里听八路军干部讲政治课。全体教员学生都到了,黑压压两百余人。

王震站到了讲台上,他瘦个儿,中等身材。精神饱满。

他穿一身灰军装,和王剪波的队伍服装相似。他没有讲稿,即兴演讲。他满口新名词....“同学们,我们现在实行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先生的旧三民主义不相同......国民党中央军不抗日,专门对付共产党。王剪波也不抗日,他们见了日本兵就逃跑,汽车里面坐满了姨太太在前面跑得更快,国民党部队跟在后面跑......我们共产党主张讲真话,”说到这里,他转身面朝墙壁说“这面墙是白的,可是,国民党,蒋介石硬说它是黑的,我们不同意,要大声说‘不!这面墙是白的,不是黑的!...’”

全体师生屏声静气听这场别开生面的演讲,孩子们也不甚理解。孩子们没见过汽车,至于什么姨太太,孩子们更是闻所未闻。

王震在上面讲,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其中,王剪波的大女儿王樟生,王剪波的参谋长何甘霖的女儿何苗也坐在那儿听。突然身后有人推了她们一把,接着,压低了声音说“快走,你们不能够在这里。”两个孩子回头一望原来是学校的田老师,她带领着两个孩子朝外走去。出了大门,抄小道,来到了一户农户家里。

“你们俩好好呆在这里,共产党与你们的父亲是死对头,当心把你们抓起来。你们先在这里躲避一下,等他们走了之后,我再来叫你们回学校。”田老师交代着。

王樟生与何苗两人坐在农户家里,她们单纯的心灵里不知道怎么他们的父亲与共产党就是死对头。她们与农家那位大娘交谈。突然,听见外面不远处传来吼声“站住!不许跑!”不一会儿就听见有人跑过,还听见枪声。

这时,几个南下支队的战士们进来了,看见两个女孩,穿着不一般,一个战士问道“你们是哪里的?”两个女孩有些惊慌,正在窘迫时,大娘说道“这是我的外甥女,走亲戚的。”

几名战士不再问,他们揭开锅盖,看见锅里煮着红薯丝,知道是贫苦农民。战士们转身走出了农户,不知追赶什么人去了。

不久,看见一名负伤的游击队员被打伤了脚。有人将他抬到了学校门前。一看,才知道是王剪波的游击战士。

老百姓这才知道不是日本鬼子来了,而是王剪波的游击队与南下支队在打仗。

有人议论“小日本还没打败,怎么中国人自己打自己了?”

第二天,下午三点多,一群身穿灰制服的军人来到了云山后山。其中,有三位长官骑马。他们正在山下朝着山上望去。一位瘦个儿大胡子的官长正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有人认出他就是王震。隐伏在山上的刘美玉盯紧了三位官员,他开始瞄准,预备实施射击。只要扣动扳机,骑在马上的人必然中弹。刘美玉紧扣扳机的手就要击发了,突然,他想起了司令的吩咐‘都是中国人,别打要害,吓唬一下就够了。’

刘美玉改变了主意,他端起机枪朝着天空‘哒哒哒,哒哒哒...’就是一梭子扫过去。

听见枪声,王震与几位领导迅速地策马奔走了。

刘美玉放走了王震,为了这件事情,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人说刘美玉美化王剪波,矮化南下支队。于是,对刘美玉实行无休止的批斗,后来,他被打断了腿,折磨致死。(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