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九章 策反地方武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前方,豫湘桂战役打得如火如荼。南下支队却利用战争的空隙,在敌后迂回穿插,活动在湘鄂边境地区。他们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对于地方势力,他们尽量团结争取。

南下支队自月下旬进入湘东、鄂南地区,至6月中旬返回鄂南地区,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广泛地发动群众,在岳阳、平江、临湘三个县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帮助各地恢复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取得了一定的战斗胜利,可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始终未能够建立起湘鄂赣抗日根据地。

南下支队活动于岳阳、平江、临湘、通城、崇阳等地。这里是湘鄂交界的地区,地域广大,敌人始终尾随南下支队,紧咬住不放。

南下支队十分注意团结当地抗日武装,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南下支队一般不主动与地方武装作战。并且鼓动他们加入到自己的队伍中。因此,南下支队在行进中减少了许多阻力,有些地方武装甚至和南下支队成为了朋友。

王震在大云山消灭了王剪波的警卫部队之后,在周边地区引起不小震动。

岳阳西塘的游击队第一支队司令胡春台,深知自己不是王震的对手。

他是个聪明的人,他不想与王震作对,他一改王剪波的做法,干脆大大方方地公开欢迎南下支队。胡春台派人与王震取得了联系,他将王震接到了自己的胡家大屋,摆好酒席热情地招待这位南下支队的司令员。

酒过三巡,王震打开了话匣子。

“胡支队长,听说你杀了不少日本鬼子,是个抗日的好汉,眼下,抗战很快就要胜利了,不知往后你有什么打算。”王震望着胡春台问。

胡春台嘿嘿地笑,他将手中的那杯酒一口吞下去,又夹了一口菜,咽下去。说道“王司令,我知道你们共产党不甘久居人下,迟早有一天你们会与国军争天下。你要问我有什么打算呀,我只有四个字‘解甲归田’。”

王震将军抹了一把满嘴的大胡子,问道“你在抗日中是立了大功的人,怎么会突然萌生退意?”

“王将军,贵党中藏龙卧虎,人才辈出,这个我知道。能够与国军争天下的将后来一定是你们这帮豪杰。胡某不才,妄自揣度,将军此行一定会引起国军方面的惊慌,你面临的处境十分险恶,还望将军多加提防才是。”胡春台借着酒劲说出这番话来。

王震望着这个身材高大的中年汉子问道“你这么知道我的处境十分险恶,是否听说了什么?”

胡春台手端着一杯酒,说道“来,王将军,我们干了这杯。”

王震也不含糊,手一举,一杯酒已然下肚。

“爽快!”胡春台夸赞了一句,他望着王震说道“前不久,王剪波司令派人传达命令,叫我们支队一定要设法拖住贵军,至少也要尽力骚扰你们。他告诉我,国军已经派出大军要在湘阴一带设伏,准备一举围歼贵军...”

“嗯,确有此事。我们一路上就遭遇到不少围追堵截。我问你,你为什么把这些情况告诉我,难道你就不害怕王剪波、黎自格司令追究你的责任?呵呵...”王震裂开嘴笑起来。

“怕他个屁,他和你们交手,一下就损失了一个营。他哪有闲心来管我们的事情,再说,那个副司令黎子格,如今病病歪歪的,哪有时间管我们?我们的地盘上呀,我做主,谁都奈何不了我。”胡春台满不在乎地说着。

王震将军明白了,眼前的这个胡春台倒是个可以争取的人。要是能够将他策反,让他加入到南下支队倒是一个可堪使用的人才。想到这里,他突然说道“胡支队长,难得你有如此胸怀。既然如此,你何不直接加入我们的队伍,我们共同打鬼子,一同建设新中国,岂不好?”

胡春台沉吟了一会儿,他诚恳地说道“这件事情干系太大,容我和几个弟兄们商议之后,再回答,行么?”

“哈哈哈,当然可以,你们抓紧时间商议一下,给我一个答复。无论你们商量的结果是什么,我们都还是朋友嘛。”王震爽朗地笑着。

这顿酒直喝到月下西山,王震将军才在警卫们的陪同下回到了部队驻地。

胡春台召集手下几个大队长商议举义的事情。他刚把要投奔王震将军的事情说完,就遭到侄儿胡坤的强烈反对。

“我反对!听说,南下支队纪律十分严格。我们都跟着国军干了这么久,自由自在惯了我可受不了那个拘束。因此,我不同意跟着南下支队走!”胡坤脸红脖子粗,他起劲地反对举义跟着王震干。

“司令,您吃错药啦,我们自己干,无拘无束,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您怎么会动这个心思?”

一帮弟兄们吵吵嚷嚷地反对投靠王震将军。

胡春台叹了口气,他摆摆手说道“今天的会议就到这儿,既然弟兄们都不愿意,我也不勉强,散了吧。”他很快就结束了会议。

这一夜,胡春台失眠了。他翻来覆去地思考一个问题,小日本眼看就要败了,国共两党就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看来,两党之间一场争斗在所难免。何去何从,自己该投向谁边?

这个问题,胡春台一直没有琢磨透。天快亮时,他才迷糊了会儿。

半上午时分,胡坤来了。他大大咧咧地说道“叔父,我想了一整夜,我们绝不能够跟着南下支队走,跟着他们东奔西走什么时候是个头。小日本垮了,我们跟着国军,吃香的喝辣的,要什么有什么。跟着王震走没有奔头,你老人家呀,别鬼迷了心窍,真的到了那一天,后悔你都哭不出来。”

胡坤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胡春台举义跟着王震将军走的念头。

“好吧,既然弟兄们都是这个意思,我们就此打住。对外人绝不能够再提起此事。”胡春台叮嘱侄儿胡坤。

“叔父,这事儿要是让人知道了,可是掉脑袋的事,您放心吧,我们绝不再提起这事啦。”

几天后,王震将军的部队开拔,朝着湘阴行进,胡春台派人送给王震将军银元一千块。

王震命令手下收下银元,叹息了一声“人各有志,不能强勉。”说罢,领着队伍消失在远处。

为了摆脱险境,发展湘中抗日根据地,王震叫来了杨宗声,对他密语了一番,杨宗声领受命令与吴光远带着第六支队的一部分战士们悄悄地出发了。他们要去往何方,只有南下支队的几位领导们知道。

杨宗声是湖南湘阴县人,大革命时期,他就担任过湘阴县赤卫队长。后来,他辗转来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一直在王震将军的部下。

湘阴,人杰地灵,养育着一代又一代英才。清王朝时著名的抗击沙俄将领,左宗棠就是湘阴人,中共中央政治局五大常委中的任弼时也是湘阴人。全国解放后,湘阴县划分为湘阴、汨罗两个县。

杨宗声一行带领着两个连队的战士,朝着湘阴县进发。他们顺利地穿越敌占区,来到了湘阴神鼎山。

神鼎山属于湘中丘陵,山势不是很高,海拔在一百米左右。

第六支队的突然到来,令当地伪军自卫团措手不及,他们仓惶进行抵抗,很快就被第六支队消灭了50余人。第六支队首战告捷,又朝着毗邻地区进发。

4月7日,第六支队进军白鹤洞,驻守白鹤洞的自卫队队副刘诚率部投降。第六支队很快就在神鼎山、白鹤洞站稳了脚跟。部队扩大到三个连,将近两百人。

杨宗声于5月中旬在白鹤洞召开全县各乡、镇代表大会,附近清溪、源塘等地的7个乡、镇的民众代表、乡绅、乡长、保长等三百余人出席了会议。

在这次大会上,选举产生了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杨宗声被选为县长,李城铁选为副县长。

他们随即又恢复了党组织,成立了以李铁成为书记的中共湘阴县委员会。

第六支队在湘阴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情,就是成功地策反了伪湘阴县长、县保安团长左钦彝。

说起这个左钦彝在湘阴算得上是个人物。他是湘阴著名的绅士,饱读诗书,又是洪帮头目,在湘阴地区极有影响。

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湘阴县被日军侵占之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当地士绅们忍无可忍,纷纷推举左钦彝出面与日寇周旋,以维持秩序。

在民众的推举之下,左钦彝当上了日伪湘阴县长。他积极扩军,很快就组织起一支上千人的县保安团。

左钦彝虽然当上了县长,手里拥有一支武装力量,但是他只是乡亲们推举出来替大家敷衍日本人。他对手下约束极严,严格禁止手下扰民,因此,在湘阴县城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富有民族气节的好人。

杨宗声是本地人,和乡亲们沟通起来极其方便。不久,他就掌握到这一情况。他召开会议,商量将左钦彝作为策反对象。为了策反成功,他们成立了策反专门小组。

杨宗声还掌握到,第六支队供给部政委谭庚棠的胞弟谭海棠是湘阴县洪帮的二头目。杨宗声决定派谭庚棠化装进入湘阴县城,先找到弟弟谭海棠,请他出面帮助周旋。

策反小组四人化装进入了湘阴城里,找到谭海棠。见到哥哥回来,他惊喜万分,满口答应协助南下支队联络左钦彝。

谭海棠还出了一个主意,叫哥哥谭庚棠一行四人先加入洪帮,有了帮会的身份,接近左钦彝就容易多了。

四人立刻就答应加入帮会。谭海棠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左钦彝,左钦彝答应下来。在见到谭庚棠之后,他心里的疑云顿时消除。

左钦彝亲自主持了帮会的仪式,谭庚棠一行四人严格地按照帮会规矩行跪拜礼。

左钦彝见到四人器宇不凡,谈吐之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话题渐渐谈到日本人方面上来。

左钦彝叹了口气说道“唉,如今的事情实在难办,日本人利用我给他们办事。我勉为其难,不办理吧,日本人不答应,办理了吧,乡亲们又要骂我是汉奸。这种日子,外面上看风风光光,谁知道我的苦处?”

谭庚棠立刻接过话头说道“左县长是民众推举出来应付日本人的,没有您出面维持,乡亲们会遭受更多的苦难。这一点大家都清楚,只要您有一颗中国人的良性,天知、地知、老百姓也会知道的。”

左钦彝摇摇头说道“太难啦,日本人逼着我替他们摊丁派粮,不派粮,日本人那儿说不过去。真的派粮吧,老百姓埋怨,叫我夹在里面两头作难...”

“那您就来他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暗地里帮着共产党办事,做一个红心萝卜,岂不是好?”谭庚棠鼓动着。

“好是好,只是外人谁能够知道这些,听说白鹤洞那边来了共产党,闹得红红火火,左某人真有些担心呢...”

“您担心什么,他们不会找您算账的。”谭庚棠接过话头说。

左钦彝左右望了望,没有外人,他压低了声音说道“共产党来了,该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将我当做汉奸惩办了吧?”

见到左钦彝说出了真心话,谭庚棠这才亮明了身份,他紧握着左钦彝的手说道“我们就是共产党南下支队派来的代表,特意来邀请您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抗日。小鬼子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啦。”

左钦彝惊诧万分,他望着谭庚棠问道“听说贵军已经在白鹤洞建立起抗日民主政府,选举了县长,你们真的不会找我算账?”

“哈哈哈...”谭庚棠大笑起来,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交给左钦彝。

左钦彝三两下撕开信封,急切地阅读起来。

信是杨宗声写来的,在信中,他首先阐明了当前的形势,日本人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阶段,很快就要被打垮。中国人们的抗日战争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反攻阶段。他肯定了左钦彝的民族气节,请他在大是大非面前切莫迟疑。信的最后,杨宗声邀请左钦彝去白鹤洞当面晤谈。

左钦彝心里还有疑虑,他当面给杨宗声写了回信,表示愿意投向抗日民主政府。但是,他在信中提出要与杨宗声结拜为八拜弟兄,还有,谈判地点要由他来选定。

面对左钦彝的这些要求,杨宗声立刻向南下支队司令员王震电报请示,王震很快就复电“为了党的利益同意你与左面谈,也同意你与左拜把子。”

有了司令员的命令,杨宗声心里有了底,他按照左钦彝的提议,步行几十里路,来到了会谈地点——艾山冲左家塘。

这里是左钦彝的老家,把谈判地点选在这里,左钦彝颇费了些思量。这里远离湘阴县城,能够避人耳目,这里还是他的势力范围,一旦出现意外,他能够左右逢源。

结拜兄弟的仪式庄重而古朴。大堂里燃起香烛,桌上摆放着三牲与祭品。

然后,宰杀了一只雄鸡,将雄鸡血酹在酒杯里,左钦彝和杨宗声一同跪倒在地,朝着关公神像拜了三拜。

“来,兄弟,喝了这碗雄鸡酒,我们就是生死弟兄!”左钦彝举起了那碗酒。

“干!”杨宗声头一仰,一口喝下了那杯酒。

左钦彝也不示弱,他一口喝下那碗酒,还将碗底亮了亮。

“哈哈哈...”

“哈哈哈...痛快!”

谈判开始了,双方开诚布公,直接进入主题。

左钦彝先开口,他说道“兄弟,我一时失足险些儿沦为日本人的走狗,成为人人唾骂的汉奸。幸亏得到兄弟的教育与提携,今后,我一定在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之下,痛改前非,多做有益于民族的大事,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兄弟,只要你有这番胸襟,我们抗日民主政府热烈地欢迎你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今后,我们共同对付日本侵略者,将日寇赶出中国,这才是你我共同的任务。”杨宗声表示了诚意。

左钦彝接着说“兄弟,鄙人前些日子供日寇驱使,做了一些不利于民族的事情,思想起来,深感不安,经常受到良心的谴责。多谢兄弟提携,使我能够脱离苦海。”

杨宗声淡淡一笑,说道“往者已矣,概不追究,未来之事,大家戮力同心。”

此时,左钦彝的夫人高正坤走出来,她对杨宗声略施一礼,说道“我们都是中国人,绝对不能够帮助日本人来损害自己的国家,今后,我们要共襄大事,一切听从共产党的主张。”

谈判到此,已经十分成功。这时,左钦彝提出将保安总队两个大队,800人枪编入南下支队,由南下支队统一指挥。(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