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一章 邓琪老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自从邓琪告别湘西省立第十一中学之后,她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汉口。她找到了福音堂的汉口基督教救世堂。这所由英国人开办的救世堂位于汉正街中部,191年建成。为英国传教士范克林设计,层砖木结构。

1867年,英国基督教循道会在汉口汉水边的汉正街大通巷购置地皮,修建了“福音堂”,这便是救世堂的前身。教堂隔壁的普爱医院是华中地区最早的西医医院。以及武昌博文书院(今武汉市第十五中学)、汉阳训

女书院(今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等均为循道会创办。191年,由该堂富有教友及博文、训女二校校友捐资,工程师出身的牧师范克林主持设计了这座全新的“救世堂”。191年,基督教英国循道会改名为中华基督教循道会公会后,救世堂曾经作过该会在湖北的中心教堂。当年武汉发大水,教堂收容灾民;198年日军攻占武汉后,教堂救助大量流离失所的难民,并运送他们向大后方转移。

邓琪当年读初中时,就随着母亲多次来到救世堂祈祷。后来,她渐渐迷上了基督教。索性转学加入讯女书院,在那里她受到了极其良好的教育。她醉心于基督教的圣经,她的家是富豪,数代行医。她耳濡目染,从小就喜爱中医。她跟着母亲学习医药,她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会了制作暗香丸。她懂得使用冰片、麝香、藿香、檀香等中药材制成暗香丸。只要将这种暗香丸放在身上,整个人就会散发出迷人的幽香。

邓琪回到汉口之后,她来到了自己家的旧址,那里早已经物是人非,能够见到的只有一片废墟。

她回到了救世堂,她见到了牧师范克林。

见到邓琪的那一刻,范牧师瞪大了眼盯了她足足几分钟,终于,他认出了她“孩子,你是邓琪!”

“牧师,我就是当年的琪琪呀,没想到您还在这里...”邓琪扑进牧师怀里。

“孩子,当年你可是我们唱诗班里嗓音最好的,经历了一场大劫难,没想到还能够见到你,真是上帝保佑!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牧师关切地问道。

“牧师,我的父母在一次轰炸中殉难了,这些年,我一直在湖南后方省立第十一中学念书,您看,这是我的师范毕业证书。”邓琪说着掏出一份师范证书。

牧师接过毕业证书看了一眼,他两眼发亮说道“孩子,你来得太巧了,我们讯女学院正准备聘请教师。你呀,是我们救世堂培养出来的好孩子,你留在我们这里做教师吧。”

邓琪感激地朝牧师一鞠躬,留在讯女学校教书,正合她意。

邓琪留下来了,她在讯女学院担任国语、物理教师。

光复之后的大汉口,一切都在恢复之中。年轻的邓琪老师再也不是那个逃荒路上的丑女孩,蓬头垢面。她浑身充满朝气,洋溢着青春的光辉。她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落落大方的新一代女性。平日里,她穿一袭迷人的旗袍,旗袍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魔鬼般地身材,错落有致,凸凹分明。她一头黑油油的长发,随风飘舞。走到哪里,人们都能够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一股迷人的幽香。

邓琪老师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她为人和善,见到任何人总是一脸笑意。

很快,她身边就聚集着一大帮粉丝,大多数是迷恋她的学生,这其中自然有不少暗暗追求她的青年教师们。

说来也怪,邓琪对谁都一样,从来不见她对谁格外亲切,也从来不见她冷落谁。对于那些紧紧追求她的异性,她就好似不闻不见,有人说她装聋作哑。她只是淡淡一笑,从来不加理会。邓琪老师整日沉迷于教学之中,她迷恋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是她少女时代的梦幻之地,留下过她太多的梦想。她十分欣赏这里的建筑风格,她经常独自在学校里漫步,望着拉丁十字形的教堂,南立面正中以白石雕刻而成了一个巨大的凯尔特十字窗,而教堂屋顶正中也置有一个凯尔特十字,堂内正面墙上正中的花窗也是凯尔特十字形,这些元素都具有浓郁的英国基督教特色。而教堂的建筑风格上最为独特之地,还在于南立面顶部的具有浓郁中国南方地域色彩的单檐庑殿琉璃瓦屋顶——屋脊及鸱吻,1949年后被毁。救世堂的这种中西合璧的具有地域色彩的建筑风格,是武汉地区唯一的孤例。虽然历经无数次的战火摧残、水火灾害和政治运动,保存完好,是十分难得与宝贵的。特别是教堂墙壁上的彩色玻璃,系当年由英国运来,历经八十余年仍无比鲜艳,尤其是正中的耶稣荆棘王冠大花窗,五光十色,亮丽夺目,摄人心魄。邓琪被这种独特的英国风格的建筑迷住了,她每天都会静静地欣赏这座艺术品。她乐此不疲,她刻意模仿英国贵族的一举一动,她经常自言自语“他,现在哪里?还是那么魁梧,那么善良吗?......”

邓琪老师的这些怪异举动,没人能够理解。可是,有一个人却在暗中默默地观察着。他是范牧师,他早就觉察到邓琪老师的与众不同。他不想打扰她,他默默地在心里为她祈祷“孩子,我的好孩子!愿仁慈的主永远保佑你!”

一次偶然的机会邓琪发现了抗战胜利之后王剪波专员书写的告示。她立刻牢牢地记住了这份告示,她心里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有机会,她就立马去往岳阳,她要实践自己的诺言啣环结草,报答恩人当年的救命之恩。

范牧师接到一封信,来自湖南岳阳福音堂。说起这所岳阳福音堂,原本与英国教会有着深远的渊源。早在1795年,英国基督教派出传教士杨格非来到武汉。他先后七次进入湖南,他尤其对岳阳被开放为商埠感兴趣。1900年,他以武昌伦敦教会名义派出英国人孙荣礼和华人宁孚到岳阳成立伦敦教会。1911年,由于某种特殊原因,杨格非将巴陵教会财产转让给由美国人复初会教派海维礼,退出岳阳。美国牧师海维礼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他在岳阳接手英国人的教会财产之后,迅速地发展教会会员。很快他就在岳州组织起美国人第一个教会,名叫岳阳福音堂。他还在岳阳塔前街购买土地,于1905年创办普济医院,1911年创办护士学校,培养医护人员。同时,他在岳阳湖滨黄沙湾购买大片土地新建教堂和校舍。他在那里开办畔湖学院,后改名为湖滨大学。这些教会学校培养了许多教会会员们的子女。他还开办了岳阳贞信女子中学。岳阳贞信女中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之先河。是外国人在中国组建最早的一所女子学校。1901年秋天,传教士海维礼之妻,海光中博士在塔前街乾明寺,创办了“美立贞信女子学校”。海光中博士亲任校长。她的继任者是年轻的海爱义女士,海女士在贞信度过了自己一生中最珍贵的几十年,1948年底回美国,人们称她为海小姐。

19年,民国政府改革学制,学校更名为岳阳私立贞信女子初级中学。

就是这所学校的海小姐给范牧师写来一封求助信。信中,她提到岳阳的贞信女中奇缺教师,希望救世堂能够伸出援手,抽调一位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望着海小姐的来信,范牧师双眉紧锁。眼下,教师可是难得的宝贵资源。能派谁去岳阳?再说,抗战刚刚胜利,时局艰难,谁又愿意去那偏远小地方?

邓琪老师求见范牧师。范牧师心里一惊“她总是心神不宁,这个时候求见,莫非有紧急事情?”

范牧师见到了邓琪老师。“牧师,我知道您收到岳阳福音堂一封信,我想问问那里是否急需教师。”邓琪平静地盯住牧师。

“嗯,是有这么回事,他们请求我派给他们一名教师,可是,我这里人手也很紧,再说,谁愿意去呢...”牧师没有隐瞒,他如实地回答了邓琪老师的提问。

邓琪露出笑容,她款款说道“牧师,您别着难,我愿意去!”

牧师惊讶万分,他盯住邓琪足足两分钟问道“那地方破旧不堪,邓小姐,你真的愿去?”

“嗯啦,我愿意!”邓琪的回答十分肯定。

“为什么?你可是我们这里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太喜欢你啦。”

“牧师,请您相信,我觉得那里更适合我。”邓琪老师毫不犹豫地回答。

“小邓老师,请你慎重考虑,我的意见是,你最好留在这里,学生们需要你。”

邓琪老师微微一笑说道“牧师,我以主的名义请求您答应派我去岳阳贞信女中。”

范牧师沉默良久,他缓缓问道“难道你非去不可么?”

“嗯,我一定要去。”

“能告诉我为什么非去不可?”牧师心里万分不舍,他紧紧盯住邓琪问。

“牧师,我要去还一个心愿,我先前答应了的,就一定要做到。”

“哦,我明白了,嗯,既然你坚持要去,那我留不住你,孩子,去吧,相信上帝会安排好这一切!”范牧师心里明白了,他清楚邓琪老师这些日子寝食难安,原来有一段隐情。他是个仁慈的人,他在心里替她祈祷“仁慈的主啊,保佑她平安,一切如愿!”

邓琪辞去了汉口救世堂讯女学院的教师职务,她应邀来到了岳阳贞信女中。她的到来给战乱后的贞信女中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她楚楚动人,她和善可亲。很快,她就博得了全校师生们的尊重与爱戴。可是,她心里一直隐藏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谁都不知道,只有她的养父哑巴马夫清楚。可是,哑巴养父却坚决反对,这是个什么秘密,居然让邓琪小姐不顾一切辞去安逸的工作,来到偏远之地岳阳?(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