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班固拆开一看,得知是一同于太学游学的同仁傅毅修书一封,告知他今日师傅仍旧身体不适,这两日怕是都不能去太学了。

班固收好书信,心想,也罢,多留些时间读读汉史。父亲身体一直未见好,所以修史事宜暂时搁置,平时看着父亲撰写《汉书》,班固耳濡目染,渐渐对汉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因自己已阅读过大量经书典籍,且绝大部分都已融会贯通,已有颇高的文学修养与著述能力。因此,父亲卧病在床这短时间,自己除了读读其他百家学说,逐渐把重点放在专修国史上。

班固随意洗漱了一下,吩咐小厮去厨房煮醒酒汤,顺带随意用了点早膳便坐在了几案旁开始读书。

一提到书籍,那是班固的最爱,家里的书籍读完了就去太学的书库里读,实在是很刻苦用功,甚至太学书库里的书大半都被他读完了,这让师傅对他天天赞不绝口。因班固为人谦和真诚,平易近人,从未因自己的勤奋所获佳绩而贬损他人,因此在太学里名声大噪。一时间,太学中所有同仁提起班固,全部是交口称赞,没有人不夸他的。每每听到这些赞赏,班固都觉得自己有些许惭愧,因为这时间的书籍是有多少呢,自己还有多少书没有看过呢!使得他每每下了学都赶紧赶回家,对每本书籍都认真钻研,同时注重见识,并不拘守一师之说,不停留在字音字义、枝枝节节的注解上,而是要求贯通经籍的大义。久而久之,自己自然是满腹经纶,随口吟出的诗都堪称是绝作。

正当班固沉浸在书海中,听到了叩门声,班固头也没抬得应了一句,“嗯,进来。”

进来的小厮走上前,“公子,冯府的官家来了。”闻言,班固抬起头,“哦?快快有请。”说罢起身。

福安进门后向班固行了礼,“班公子最近可还好?”

班固微笑道,“多谢管家惦念,孟坚安好。”

福安笑着点了点头,“不知公子今日有没有空呢”,顿了顿,又说道,“我家老爷想请公子上府一叙。”

班固正想着这些日子读的一些经籍还有疑问,听到这话,不禁一阵欣喜,又可以与冯大人一起分享读经心得了。于是一边答应着,一边回过身随便收拾了一下几案便随福安去了。

进了冯府,见了冯彰,自然不必多说,班固就自己最近读的典籍说了些心得,也有些疑问一并也与冯彰说了,冯彰则一边听着,并未像往常一样,听完班固的见解,也就说说自己的见解。今日的冯彰,眉头微蹙,时不时还会沉思。

班固自觉冯大人定是有事。“大人今日可是身体不适?”班固礼貌地问道。

冯彰看了看班固,叹了口气,并没说话。“若大人今日身体不适,孟坚就先行告退。”说罢,便向冯彰行礼,打算退出。

“贤侄留步。”冯彰摆摆手,示意班固先不要着急离去。班固疑惑地看着冯彰,不知冯彰留下自己的用意。

“贤侄,坐。”冯彰指了指几榻。班固迟疑了片刻,又挪步坐了回去。

“不瞒贤侄,今日老夫有事相求。”

听到这话,班固起身回复,“晚辈不敢当。大人有事尽管说,如果需要晚辈,晚辈自然不会推辞。”

冯彰点了点头。“最近朝堂之上有关发病匈奴之事,让陛下甚是为难。”冯彰起身,“为了帮助陛下分担,这几日老夫也是日思夜想,但是还是没想出什么得体的解决办法。不能为陛下分忧,老夫真是惭愧啊!”说罢,叹了口气。

班固见冯彰表情郑重,愁云密布,便料想到冯彰应该真是遇到大难题了。“如果大人信得过孟坚,能否说与孟坚,若孟坚有什么主意,定知无不言。”冯彰看着班固坚定的表情,心想,好一个冷静理智的青年,自己真的是没有看错。

冯彰真的发自内心欣赏班固,有才华,有见解,谦虚有礼,谨慎而又不骄不躁,真可谓是当今的奇才。现下大汉朝正是用人之际,不正缺少这样的青年才俊吗?若陛下能得此良人辅佐,那区区一个匈奴又算得了什么。

冯彰详细与班固说了大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及现在的种种情势,班固及其认真的听着。

“现在我也只是怀疑是否有人故意放出这样的消息,称南北匈奴想要联合。若这个消息为真,那我大汉还真是需要当心了。”说完后,冯彰掷地有声地说。班固听完冯彰这一番表述,深思凝重,低头沉思。

半晌的工夫,抬起头对冯彰说,“大人担心的不无道理。但晚辈认为,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放出了这样的消息,一来打探我大汉虚实,二来在当今陛下踌躇犹豫之时,为自己争取时间,好达到自己的目的。”

冯彰眉头紧锁,听到班固这番话,觉得甚是妥当。自己那日在大殿上只听到寇损这么说,便顺着他的思路去了,一直在纠结南北匈奴是否要联结,却从未怀疑过这消息从何来而,以及放这消息的人到底是何居心。

“大人,如果真南北匈奴真要联合,想必这消息定是匈奴王室极高的机密才是,怎可让一般人就得了这样的消息,还传到我大汉朝?退一步说,即便是南北匈奴想打探我朝虚实,南匈奴已然战败,何不趁此机会向陛下示好,臣服于我朝,得到我朝确切消息后再计划下一步,岂不省了很多麻烦?南匈奴何必像现在这般观望着,进退维谷。”

冯彰想了想,觉得班固说的甚是有理,郑重地点点头,“贤侄的见解独到,真是让老夫佩服。不过,既然这消息出来了,老夫觉得无论真假,还是都要小心为上,不要中了他们的奸计才是。”

“大人思虑周全。依晚辈看,大人倒不必太过纠结于北匈奴。众所周知,南匈奴战败,对我大汉一直都客气有礼,而北匈奴北逃且毫无臣服之意。晚辈认为就从南匈奴下手,只要能打探到南匈奴的消息,与北匈奴联结与否我们自然就可得知。”

冯彰闻言,觉得班固此计甚是完美,北匈奴单于一直以来欲征服大汉,如果从北匈奴下手未免有些被动,若要发生些不测说不定又会引起一阵血雨腥风。只是这去打探南匈奴消息的人,要派谁去?自己一时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前往西域。

班固像看穿了冯彰一般,“大人放心,孟坚有一朋友,常年生长在边关,对西域之事或多或少了解一下,或许孟坚可以前去询问一下。”

冯彰听到这,顿时心里那块石头落了一半。这几日已经为这件事焦头烂额,思虑过度,连上朝的时辰脑子里都在想怎么处理这件事,唯恐陛下问起,自己还一无所知。

冯彰欲留班固在府内用晚膳,班固因为着急赶回去帮冯彰打听南匈奴之事便推脱了,冯彰也未强留,吩咐班固有任何消息要及时通知他并且对此事要绝对保密,便让福安送班固出了府。福安回来后,便径直进了清心苑。

“老爷确定班公子能帮得上忙?要不要老奴安排人前去南匈奴?”

“不,暂且让孟坚去办吧,实在不行我们再想办法也不迟。”冯彰摆摆手。

“老爷就这么信得过班公子?”福安笑着问道。

冯彰也不着急回答,只是慢慢啜了口茶,这才笑着说,“该是锻炼他的时候了。”

福安也是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心里知道,如果要是真的派人前往南匈奴,麻烦是麻烦了些,但以老爷的能力万不能到无人可派的地步,老爷让班固去办这件事,一是考验班固的实力,二也是磨砺他,否则再好的人才,没有一些实际经历怎可成大事呢?

班固出了冯府便匆匆忙忙赶到耿异那里去了,他跟冯彰说的那位朋友便是自小生长在边外的耿异。不过班固也不是十分肯定,只是心里隐约觉得耿异自小在边关长大,总会多少知道些西域的情况,如果真的不知道太细致的,俩人或许能相互商量着找出解决事情的办法。(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