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班固爱书如命。一但读起书来,便忘乎所以,忽略一切。

班固看这篇篇注解精辟独到,实在爱不释手。却见冯漓时不时指出他所注的原注解哪里又有问题,哪里又可以有不同的解读,让班固听闻之后又有了新的思考。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一时间不亦乐乎。班固似乎已全然忘记了出门前冯彰的嘱咐。

清心苑里,福安将晚膳一一摆放好,冯彰与耿异聊了许久却仍然不见班固归来,冯彰心下有所不安,便一边招呼着耿异不用再等班固,一边吩咐福安去苑外看看,怎的一个大活人这会儿就消失不见了。福安领了命自然是出苑寻班固,冯彰招呼着耿异先用晚膳。

福安出了清心苑,四周查看一番,却并未见班固,于是便穿过拱桥,往雅影湖的方向走去。这拱桥还未走完,福安便听见前面的廊桥中似乎有声音传来,再走近一听,分明就是两个人的争论声,一个说这样不对,另一个就说那样也不对。

福安听出冯漓的声音,那另一个自不消说,肯定便是班固了。福安看着远处廊桥上挂着的星点烛火,再走近一瞧,果真是班固与冯漓二人,正拿着手中的书卷,很认真的各抒己见。福安远远的看着,脸上依旧带着慈祥的笑。

看着这样的画面,福安好似看到了老爷与还未过世的夫人一般。当年老爷与夫人也是这般,对国学典籍、琴艺、诗词互相切磋,讨教,真的是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一对夫妻。如今看到这样的场景,福安似乎回到了那个时候,那个老爷与自己都还年轻的时候……

一阵夜风吹过,廊桥上的烛火被风吹的摇摇曳曳。福安猛地拍了下自己的脑袋,老爷不是让自己来寻班公子的吗?怎的自己就站在这里愣起了神呢?!看着眼前这一幕,再不忍打扰却也无法,只好慢慢走到二人身边,轻声道:“原来公子在这呢?可让老奴好找啊!”

班固看是福安,突然想起冯彰的嘱咐,“哎呀,我竟然忘记了大人还让我回去用晚膳!”于是立即起身,对冯漓告辞道,“今天就到这吧,改天孟坚再向姑娘,啊不,冯小姐讨教。”便跟着福安打算回去。

福安慈爱的看着冯漓,“天色这么晚,想必小姐还没用晚膳吧,老奴将班公子安排妥当就去吩咐厨房,做好了晚膳送去梨花苑。小姐就回梨花苑等着可好?”

冯漓答应道:“谢谢福伯。”福安便转身领班固往清心苑回去。冯漓看着渐渐远去的班固的背影,只觉得怀中像是报了个蜜罐子,很甜,甜甜的笑着,弯着的眸子清澈的像一汪泉,又像那弯挂在天空的弯月……

回到梨花苑,冯漓时不时想起刚才见到了班固,不由自主的嘴角上扬,让一旁的问缕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小姐,小姐?”问缕叫了两声。

“恩?”冯漓看着问缕,“怎么了?”

“小姐遇到什么开心的事了啊?问缕觉得你这出去一趟心情甚好呢!”

冯漓浅浅的笑了笑,然后凑到问缕的耳朵边,轻声说道:“我不告诉你!”让问缕好生气的直跺脚,她还以为冯漓凑自己这么近是要说什么悄悄话呢!

清心苑中,冯彰见到晚归的班固,班固只说是冯府中的景色优美,一路流连便耽搁了时间了。冯彰也并未再细问。直到他们二人用完晚膳,冯彰冯府福安将他们二人像往常一样送出府。冯彰看着几案上班固书写好的方案,怎么看都觉得是滴水不露,不禁露出欣喜之情,明日就可将这这文书呈予陛下,请陛下过目了。福安将他们二人送出府,便赶回清心苑。

看到老爷满意与欣赏的神色,福安自然也是高兴的,难得老爷为了朝堂之事这样惬意。片刻后,福安看了看冯彰,欲言又止。

冯彰注意到了福安的变化,便问道:“怎么?福安?可有什么话要对老夫说?”

福安笑了笑,摇摇头,“也并无什么大事,只是……”福安顿了顿,看着冯彰。

“你我主仆几十年,老夫早已将你看作家中一员,有话就直说吧。”

福安笑着点点头,说道:“老爷既然这样说,老奴就直说了。我看大小姐跟班公子……哎,老奴是老了,说的不对也请老爷不要责罚。我觉得大小姐跟班公子好像是挺合适的……”

闻言,冯彰淡淡一笑,“我说福安哪,看来老夫的心思是真瞒不过你啊!”冯彰手拿班固所书的文书,略有所思,神色微凝,迟疑着说道:“福安,我冯彰一生只有漓儿这么一个女儿,为了她,我冒着欺君之罪,未将女儿的名籍造册。老夫此生只愿完成夫人遗愿,便是将漓儿好生抚养成人,看着她幸福,老夫不能一生陪伴着漓儿,但只要老夫还活着,便要看着她幸福。”

冯彰说着,浑浊的眼泪已悄然而下,“此生老夫走上从政之道,已是没有遵从本心,为了我冯氏一族,苦我一人倒也无谓。我只愿我与素颜的女儿能安好一生,再不要半点卷进皇权争斗、政治的勾心斗角之中……所以老夫只愿漓儿自己寻得此生幸福,这便是老夫与素颜一生所期所盼了。”

福安闻言,已是泣不成声。当年那场杀戮,夫人终究还是抛下了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搭上自己的性命保住了老爷。当年知道此事之人并不多,且冯彰早已将知道这些事对自己不利的人秘密解决。所以当年那场灾难现下除了对冯彰忠心耿耿的福安,只怕是再也无人知道了。福安摇了摇头,哽咽着说:“当年夫人也是别无他法,老爷您无需过于自责。”

原来,当年王莽建立新朝,那时候冯彰还是个意气风发、一心追求报国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父亲冯异则作为颍川郡掾,欲归顺刘秀。当时的冯彰年轻气盛,处处锋芒毕露,丝毫不理解政治斗争的理解与残酷,只是一味响应父亲,处事高调,毫无心机。王莽则听说冯彰有才,欲以冯彰为切入点,劝得他父亲与刘秀为敌,处处对冯家施以优待,亦欲重用冯氏一族。这使得王莽手下的大红人谢躬等人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便利用计谋离间冯氏与新帝,将大逆不道之书、对新帝大逆之言的卷集趁其不备悉数藏于冯彰处所之内。

那时候的冯彰一是年轻,毫无心机,二是与青梅竹马的林素颜新婚并刚得一女,因林素颜出身于广西漓江白灵山,故为两人的爱女取名为冯漓。哪知谢躬等人巧舌如簧,使了不少奸计,说动王莽,说冯氏一族早已与刘秀勾结,藏了大量的谋逆之书在屋内。使得王莽派人夜搜冯府,尤其是冯彰的处所。果不其然,王莽的部下在冯彰所居之地找到了大量辱骂王莽、欲推翻新朝的“禁书”,王莽一怒之下要屠冯氏一门。

关键时刻,林素颜挺身而出,伪造了一份所谓的父亲的遗书说她父亲便是被王莽的军队所杀,自己必须嫁到冯家,为的是冯氏为侍奉王莽的近臣,只求有朝一日有机会杀了王莽,为亡父报仇,还说她欺瞒了冯氏上下所有人,冯氏满门都只是被她所利用云云,因朝中急需人才,王莽念在冯氏也是“被利用”“被欺骗”的可怜人,便放过了冯氏满门,但当即决定处死林氏以及林氏上下十多条人命。

每每想到这些,冯彰都心如刀绞,不愿再次在朝为官,但为了父亲,为了妻子家族以十多条命换回的冯氏一族,就算再苦,也要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他永远都忘不了素颜临死时,将女儿托付给他,含着泪依依不舍地一再嘱咐:“夫君一定要代我将我们的女儿抚养成人,看着她长大,看着她幸福。万不可再卷入政治斗争之中……”此事一过,冯彰与父亲冯异对王莽更是恨之入骨,寻得合适的时机便归顺了刘秀,冯异亦替刘秀打下这东汉天下,奠定了冯氏一族在朝中的绝对地位。

冯彰早已老泪纵横,喃喃道:“如今漓儿已长大成人,老夫为了她宁可冒天下之不为,明知故犯也罢,欺君罔上也罢,老夫不愿将我与素颜的独生女儿卷入政治半步。此生,惟愿漓儿能觅得自己的幸福,老夫就是九泉之下见到了她娘亲,也好有个交代了……”

“老爷,这些年,您,您受苦了……您心里的苦,老奴都明白……”福安哽咽着上前扶住冯彰,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