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日,下朝后,冯彰便进入后殿将计划好的方案呈给刘秀。刘秀阅后连连称赞,计划可谓滴水不露,这下刘秀心里的大石头总算放下了,传来了刘庄,冯彰将所有事宜一一禀报,刘庄听闻后对安排也甚是满意,毋庸赘述。

所有事宜准备妥当,刘秀又郑重的嘱咐了刘庄一番,这才放心的屏退了冯彰。冯彰一路无言,回至府中,只愿所有事情都能够与班固、耿异二人所料,只要顺利,万事大吉。

冯彰本想入清心苑再读些古籍,却不料看到清心苑中灯火通明,心下生疑,都这么晚了,有谁还会在清心苑中呢?推开了清心苑的大门,远远就看见冯漓在书案前拿着毛笔不知道是在写诗还是在作画。冯彰未出任何声音悄悄上前,却见冯漓拿着笔正在作画。只见画中一轮皓月悬挂空中,月光下的片片梨树林下,梨花瓣瓣飘落。笔法细腻,线条流畅,堪称一副绝美的“月下梨花雨”,冯彰看着认真作画,曼联洋溢着幸福的冯漓,不由欣慰的笑了。

“好一副月下梨花图!漓儿的画艺精湛,倒让父亲都沉浸其中了!”

冯漓听见身后传来的声音,回过头看到原来是父亲早已悄无声息的站在自己身后,不由的笑着扑倒冯彰的怀抱中:“父亲总算是回来了,漓儿都快等的睡着了呢!”

冯彰慈爱的看着怀中的女儿,拍拍女儿的肩膀,笑着说:“怎么?今日这么晚还不歇息?怎么还等着父亲?”

冯漓松开了手,扶着冯彰坐下,说着:“其实也没什么呢!就是晚膳时,想着父亲好久都没陪漓儿一起用膳了,想着想着就走到了清心苑,福伯告诉我父亲还没从宫里回来,我就在这等着了。”

冯漓随手拿起书案上的画,“反正等着父亲,闲着也是闲着,就顺手作了这幅画。”

冯彰接过冯漓手中的画作,细细品味一番,点头称赞着,“女儿的画艺进步如此之快,老夫已经快赶不上喽!”

冯漓一边甜甜的笑着,可是却一边看着画若有所思。

“怎么?漓儿可还有什么不满之处?为父看这幅画,可谓是上等佳作。”

冯漓淡淡的摇了摇头,低头咕哝着:“可我觉得却少了些许韵味,比耿公子还略逊一筹……”

“哦,耿公子?”冯彰听见冯漓口中低声说着的“耿公子”,不由有些惊诧,这耿公子是谁?刚准备继续发问,冯漓即可反应过来,可千万不能让父亲知道自己换成男装已经出府了几次了!所以即刻笑着对父亲说:“哦,没事,女儿就是偶然间想起了曾经看到的一幅画作。没事啦!”冯彰见女儿如此说,便再也没有多想,也并无细问了。

此时,冯漓想到的却是那日看到的耿异所作的“踏雪寻梅”一画,冯漓看着自己的画比起耿异那幅,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可究竟少了些什么冯漓自己也说不清。冯漓这点继承了冯彰,只要是心里有事,肯定就会心神不宁,总要想方设法的把事情想清楚了才罢休。于是接下来冯漓只是恩恩哈哈的回应着父亲的问话,可却并未真正听进去,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画里到底缺了些什么。

“漓儿,过段时间便是中秋佳节了,父亲要应允你一件事,你可要想好是什么事,想好了就告诉父亲。”冯彰爱怜的看着冯漓说道。“啊?哦,父亲,您……您刚才说什么?”冯漓回过神,才发觉刚才父亲说的话自己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冯彰笑着摇了摇头,“父亲说,再过一段时日便是中秋佳节了,父亲可以满足我的漓儿一个愿望,你可要想好,想好之后告诉父亲。”冯漓闻言,顿时露出欣喜之色,“父亲说的可是真的?什么愿望都可以吗?”冯彰笑着点点头,“只要父亲能做到的,我的漓儿就尽管提。”“太好啦!”冯漓高兴的围着原地转了三圈,撒娇的说道:“那我可要回去好好想想,一定要提一个很值的愿望!”说完,嘱咐了父亲一句“父亲早日歇息!”便高兴的出了门。冯彰看着女儿的背影,笑着摇摇头。

这一晚,冯漓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一是在想她的画,二便是在想中秋节该跟父亲提什么样的愿望。辗转反侧都没有想出来。于是就想改日一定要去见班固,然后让班固带他见耿异,她要再看看那幅画,找出自己的画中到底缺的是什么。

宣明殿。

明日便是太子夜访匈奴驿站之日,冯彰再次确定所有事宜。刘庄则一再宽慰刘秀,让刘秀不要想太多,所有事情定会顺利进行,只等自己捷报归来。当晚,冯彰便匆忙会见了班固与耿异,又将所有过程重新仔细商讨一番,私下里命福安找了吴永青,请吴永青务必暗中保护太子殿下,不得有任何闪失。又顺道问了问吴永青有关于燕述的行踪等,吴永青却摇摇头,只说燕述好似不在洛阳城中,据他初步探知,燕述好像已然出了边关,但是至于具体去哪儿吴永青也表示不得而知。冯彰只说,眼下保太子殿下安全之事要紧,处理完此事后便再商量与燕述、寇损等人有关的其他诸事。吴永青领命后退下,自然不消多说。吴永青走后,冯彰暗自思忖,这燕述到底为何出了边关?又去了何方?所为何事?百思不得其解却又不得不先放下,着手眼前更为要紧事宜。

冯彰对此次的太子夜访匈奴驿站的安排再妥当不过。班固细致周到,善于观察,所以班固自然留在楼下观察往来的匈奴商贩,看是否有可疑人物出现;耿异一身武功,又与南匈奴的右谷蠡王彻夜谈过,右谷蠡王对耿异颇有印象,所以贴身跟着刘庄,时刻保护刘庄;再加上外围冯彰已经吩咐吴永青乔装打扮,领了他的手下埋伏驿站周围,要是驿站里出了什么事能够第一时间冲进驿站保护太子,剩下的至于谈判内容细节就看刘庄了。

果不其然,此行甚为顺利。而刘庄,年纪轻轻却颇有主见,字字珠玑却又句句深入右谷蠡王的思虑之中,几番下来,右谷蠡王便对刘庄连声称赞,不仅大赞汉朝的太子殿下英明果断,有思想有远见,又对此次归附事宜所提出的条件颇为满意。一来二去,让南匈奴右谷蠡王深觉大汉亦有十分诚意,倘若归附必能得到大量好处。而刘庄则在刘秀交代的让步基础之上又压下一些,可谓为大汉朝赢得了更多的利益。彼此得到了对方所给的既得利益,自然是十分高兴,推杯弄盏,好不热闹。

皇上突然宣布南匈奴归降着实让朝中所有大臣为之一震,前几日还未有任何消息的匈奴今日就突然归附汉朝?所有的臣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总觉得这消息有点不容置信。坐在高高之上的刘秀又将此消息重复了一遍,朝臣们才终于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跪地齐呼:“陛下英明!”这让当朝大司空寇损自然是惊诧不已。怎么这样重大的消息自己全然不知?以陛下对自己的信任应该不会连一丝口风都未曾向自己透露过。寇损抬头看了看刘秀,又下意识转过头看看跪在一旁的冯彰,但刘秀与冯彰神色正常,寇损一时无法看出任何端倪,便只好作罢。

“哈哈哈”刘秀大笑着回到宣德殿,屏退所有闲杂人等,刘秀满脸欢喜,“冯爱卿,这次南匈奴归附一事你办的好啊!”

“陛下过奖了,全是太子殿下办事得力,为大汉争得不少利益。”

刘秀看着站在一旁的刘庄,赞许的点点头,说:“庄儿这次的办事能力让父皇很是满意。看来,是时候将一部分朝务交给庄儿处理了。”

“儿臣谢父皇夸奖。”刘庄英俊年轻的脸上熠熠生辉,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陛下,老臣还有一事相告。”冯彰见此时刘秀甚为高兴,随即提出,“陛下,其实此次多亏了老臣上次与陛下提到的那两位有为青年。此次自设计南匈奴归附方案到保护太子殿下安危,全都离不开二位公子的功劳。”冯彰诚恳进言。

“父皇,儿臣此次能够为大汉朝谋得诸多利益,不仅规劝了右谷蠡王归降我大汉,还能够安全归来,当真离不开那两位公子的帮助。”刘庄想起那晚全程护他周全的班固与耿异二人,不由得便接着冯彰的话往下继续说,“父皇,二位公子中,儿臣知道一位班公子,乃班彪之子,行事细致周到;还有一位公子姓耿,名讳儿臣并未来得及细问,不过这位耿公子却是一身好武艺,处事干练果敢。冯大人当真是慧眼识珠。”

刘秀闻言,不禁对这二人感起兴趣,“让冯大人跟朕的太子同时夸赞的人,朕是定要见见,看看到底是何许人也。”

“陛下,王充大人对班公子亦甚是熟悉”,冯彰顿了顿,继续说道,“想必班彪的才华陛下了然于心,王充大人便是拜了班彪为师的。”

刘秀点点头,说到班彪,刘秀对他的才华是赞不绝口,只是由于近年来一直身体抱恙,不适合在官场上奔波,于是班彪上了请病告假的折子后,刘秀便应允,准其卸了官职,一心养病。现今说道班彪的儿子,虽然刘秀不是十分了解,想必虎父无犬子,再加上冯彰与太子殿下都如是说,那么应该确是真的。

“好,改日就宣班固与耿异二人进宫,朕要面见他们二人。”

“老臣替班固、耿异二人谢过陛下。”礼毕,冯彰长舒一口气。(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