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7章 铲除三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铲除三胡

方仁是个大胆的人,他还想到了要将抗日战争时期的湘北第二支队长胡春台抓起来。他心里有一个完整的计划,他要铲除胡氏三雄。将胡春台、胡风雏、胡坤全都抓起来统统杀掉。

胡坤当时在胡氏三雄中最为露脸。他手里掌握着上千人马,兵精粮足,对于这个抗战时期的枭雄,方仁一时拿他没法。他想到了先从已经退役的胡春台入手。

此时的胡春已经是无职无权,光杆一个。他早在日本投降之后就退出了军界,独自守在老家务农。他早些年前就曾看出,国共两党必有一场厮杀。最后,谁能够夺取天下,他心里没准。为了避免麻烦,他早早地就脱离军界。

却说,方仁经过细致的分析,认为胡春台虽然没有了军队,可是,他的侄儿胡凤雏却是他得力的帮凶。这个胡风雏曾经做过胡春台的游击大队长,军事上有一套。要想除掉胡春台,必得先除掉胡风雏。

胡凤雏也不是等闲之人。他自幼跟着胡春台习武,有一身好武功,一两个人不是他的对手,加之,他枪法极准。弄不好反而被他所制。

胡风雏有一个毛病,酷好女色。只要是稍有几分姿色的女人,他都要千方百计地弄到手。

因此,提起胡凤雏人人都摇头,谁都知道他是条大色狼。凡是家里有女人长得稍微出众一点的,都防备着他。

掌握了胡凤雏这个致命的缺陷,方仁心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

这天一大早,方仁就带领着几十个战士们摸到了胡凤雏的老家。他们包围了村子,然后,由方仁领着几个战士们闯入到胡凤雏的门前。胡凤雏刚起床就被堵在了家里,见来者不善,他连忙堆起满脸的笑问道“诸位找我有何见教,鄙人一定照办。”

方仁绷着脸说道“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湘北第一纵队的,今天来找你不为别的,只为你隐藏的枪支而来,你要识相的话,赶紧交出枪支弹药,可以免你一死,否则,我们的子弹可不认人...”

胡凤雏什么样的场景没见过,他连忙点头说道“枪,我确实是藏了两支,我愿意交出枪支,为解放军略尽微薄之力。走,我这就带你们去菜园里挖枪。”

方仁命令两个战士跟着胡凤雏去挖枪,自己则和另外的战士们在胡凤雏家里搜查。

就在两个战士来到菜园里之后,胡凤雏先用锄头挖了几下,他笑嘻嘻地说道“解放军长官,枪支就埋在这里,我去家里拿一把耙头过来,要方便些。你们先挖着,我一会儿就来。”说完,他在菜园里随意拿起了一个小竹篮,就朝外走。

两个战士急于挖出枪支,操起锄头往下挖,谁都没有想到这是胡凤雏的金蝉脱壳之计。

胡凤雏提着小竹篮走到村口,遇见警戒的战士,他举起手里的小竹篮说道“我是胡凤雏家的佣人,奉主人吩咐去茶兜蒡买酒招待长官。”

岗哨们信以为真,放过胡凤雏。眼看着他远去了,这才想起来解放军不吃请客,不许喝酒的命令。连忙追赶,可是,哪里还有胡凤雏的身影,他早已经跑出了包围圈,逃之夭夭了。

抓获失败,方仁十分气恼。他就不相信解放军大军压境,国民党已成惊弓之鸟,胡凤雏能够逃往哪里去。一个胡凤雏都抓不住,还谈什么铲除胡氏三雄?

就在这个时候,方仁接到线报:胡凤雏躲在康王桥附近的李万金家里。和李万金的女人周氏鬼混在一起。

好消息,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方仁立即通过关系找到李万金,这个老实巴交的木匠每日在外面走街串巷,挑着木匠担四处卖艺,有时候就住在外面忙活着。

李万金是个老实人。他早就风闻胡凤雏和自己的老婆有染,无奈,他斗不过这个手中有枪的强人,许多次,他只能够忍了。

方仁直截了当地对李木匠说“胡凤雏勾引你老婆,你一个男子汉,难道就这么忍啦?”

“唉,乱世出妖孽。这胡凤雏有人有枪,我单身匹马怎么斗得过他?”李木匠叹息着。

“只要你像个男人,我们就帮助你除掉这一个祸害百姓的色狼,就看你有没有胆量啦。”

李万金脸色陡然变成猪肝色,他额头上的青筋凸起,恶狠狠地骂道“这条老色狼不知道奸淫了多少妇女,你们肯帮忙,今夜晚,我就领着你们去抓奸。”

黑夜沉沉,方仁带领着十几个武装战士们,跟着李万金悄悄地包围了屋子。李万金走上前大声的敲门。

“开门,快开门。”

隔了许久,才听到周氏回答“谁呀,深更半夜的瞎敲门。”

李万金加大了力度使劲儿地捶门“快开门,老子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啦?”

周氏慌忙间披着一件衣裳走过来将门儿打开。她头发散乱,胸脯有一截儿暴露在外。

李万金狠狠地瞪了她一眼,问道“这么久不开门,屋里有野汉子吧?”说着,他一把推开周氏,就朝里面奔过去。几个战士们一窝蜂地涌进了屋里。

方仁带领着战士们四处搜索。周氏战战兢兢地问“你们瞎搜什么呀?屋里就我一个人,什么都没有...”

“没有?我们看见一个大男人钻进了你的屋子,你敢说没有?”方仁故意吓唬周氏。

搜寻很快就结束了,屋里屋外没有人。

方仁望了李万金一眼,李万金会意,他低下身朝床下看了几眼,没有藏人的迹象。突然,他发现床身在晃动,他立刻抬头朝床顶望去。果然,床顶架上趴伏着一个人,他仔细地看了一眼,不正是胡凤雏是谁?他连忙大喝一声“胡凤雏,你给我滚下来!好大的胆子竟敢勾引我的老婆...”

所有的战士们围拢过来,他们有的使用梭镖,有的使用刺刀朝着床顶用力捅去。只听得哎呀一声,胡凤雏从床顶跌落下来。众人一齐上前,乱刀齐戳,活活将胡凤雏捅死在现场。

方仁除去了一大害,领着战士们离开李万金家。身后传来了周氏的哭嚎声“凤雏司令呀,你死得好惨...”

除掉了胡凤雏之后,方仁决定按照上级指示立刻处决胡春台。

他仔细研究了作战方案,带领着一个小队的战士们在拂晓之前包围了胡春台的住处。

“胡春台,你出来!我们是解放军湘北第一纵队的,找你有事,快开门!”战士们开始敲门。

听到叫喊,胡春台连忙爬起来。他站立在二楼阳台上说“我与共产党无冤无仇,从来没有得罪过贵军,你们这么一大早来找我,究竟有什么事情?”

“胡春台,你听好啦,现在岳州即将解放。你要是识时务的话,马上交出枪支弹药,饶你不死。否则,我们就要投掷手榴弹啦。”方仁喊着。

“别投手榴弹,别投弹,我这就开门。”胡春台放低声音求饶。

胡春台是个老牌军人,他匆忙走下二楼,掏出两支驳壳枪,打开后门,就要往外冲。突然,他看见两支亮闪闪的刺刀紧逼着他的胸膛。原来,方仁早有防备,在后门安排了几个战士守卫。

胡春台一见势头不对,立即将手里的两支驳壳枪悄悄地扔进了一旁的鸡笼里。

胡春台被俘获了。他表面上老老实实地表示服从,愿意配合解放军。暗地里却打定主意寻机逃走。

“胡春台,我们今天只要枪支。你只要老老实实地地交出枪支,我们就饶你一命。方仁用手枪顶住他的后背说明来意。

胡春台转动着脑筋,他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说道“抗战胜利之后,我就料定国共两党一定会有一场拼斗。所以,我老早就退出了军界,枪支弹药早就卖光了。你们不信?看看我这栋住屋就知道了,修建的这样好,都是卖枪支弹药得来的钱修建的。我实在是没有枪支弹药了呀...”

“哼哼,说你没有枪支弹药,谁会相信?你是游击支队长,上校军衔。今天要是不交出武器弹药,可别怪我们不客气。你好好掂量一下吧,要枪,还是要活命?”方队长三言两语当面揭穿他。

沉默,久久地沉默。胡春台在思索对策。

“怎么样?考虑好了没?”方仁追问。

“好,我就剩下最后两支枪了,藏在马头山上。如果你们要,我带领你们去挖出来。”胡春台无奈地做出了交代。

就在这个时候,方仁接到岳阳县地下党通讯员的紧急通知,叫他立刻赶往湖北通城参加紧急会议,商议迎接解放大军的事宜。军情紧急,他把追寻枪支的事情匆忙交给了陈超同志,自己很快就跟着通讯员朝着湖北通城方向走了。

陈超同志是一个教书先生,缺乏军事常识。他命令战士们将胡春台捆绑起来,命令他在前面带路朝马头山上走去。

一路上,胡春台转动着脑筋,他故意磨蹭,延挨到天黑了,他才带领着一行人来到了马头山上。他在周围寻找了老半天,这才示意在一处凹凸不平的地方挖下去。

几个战士们早就不耐烦,他们开始朝地下挖掘。

“哎哟,我要拉屎,快憋不住啦。快点,你们给我松松绑,我要拉屎...”胡春台大声地喊叫着。

陈超命令战士们替胡春台松绑。又命令一个战士专门负责看守他。

其余的人挖掘枪支。就在大家奋力朝下挖掘时,猛听得啪啪啪三声枪响。负责看守胡春台的战士朝着山坡下开枪了,只见胡春台几个翻滚,顺着山坡朝山下狂奔而去。

“追!一定要抓住这个狡猾的狐狸!”陈超发出了命令。

可是,天黑,路滑,胡春台早已经跑得不见了踪影。

“唉!我真糊涂,怎么没识破他的诡计!叫我如何向党作出交代...”陈超万分懊恼。

胡春台逃回了家中,他飞快地掏出两支隐藏在鸡笼里的驳壳枪,远逃他乡,隐藏起来。

岳州游击总司令胡坤没有闲着。他自从在王剪波那里领受了命令之后,真个儿十分卖力地担任起城郊自卫团团长的职务。他调集了自己的手下一个连,守卫在观音阁铁路两旁的土山上,这里是进入城区的要道。他命令在两座山头上架设起机关枪,防止任何人进入到城里骚扰。他要担负起王剪波专员交给他的使命,不允许国民党的散兵游勇进城抢掠百姓。他早已经参加过许县长召开的迎接解放大军入城的会议。他心里明白,共产党就要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一个历史潮流。

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不能够违逆天道充当傻瓜替国民党卖命,王专员和国民党的一些大官们都逃走了,他没有罪恶,也没有杀害过共产党,凭着自己在抗日战争中的功劳,他犯不着和共产党硬抗。他要在这个时候立功,为保护地方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在心里做出了一个决定,只要共产党不惹他,他就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

可是,胡春台被解放军捉拿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他那里。

“这还了得,我叔叔大小也算是个抗日英雄,共产党还没夺取天下就先杀害抗日英雄。叫我们这些人怎么活命?”

胡坤转动着眼珠,他急得在原地来回踱步,他在思索该怎么样应对这一切。良久,他终于忍住了这口气,他决定了,先看看形势再说。如果共产党真心待他,他就拥护共产党,如果对他不利,他就要拉起竿子和共产党斗到底。

胡坤派出了心腹周建中带着几百块光洋前往昆山平龙村看望叔叔胡春台。他还带去了口信“安心静养,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共襄大事。”(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