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8章 接管政权喜迎解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刘运斯和许新友谈妥之后,岳阳县江北地下党委接到了紧急命令:十万火急!立刻组织地下党武装力量星夜开赴岳州城里,做好迎接解放的准备。

接到命令的党委书记陈忆吾连忙发出紧急战斗号令。橘子口地下党的所有武装力量连夜集合。

“报数!”他看了看集合好的队伍,发出了命令。

一班长胡友德领头报开了数“一、二、三...九十七、九十八。”加上陈忆吾自己总共九十九个人。

“嗯,眼下,只能够集中起这么多人了,出发!”他带头朝着船码头走去,漆黑的夜晚,九十九颗火种悄悄地上了船。他们要赶到岳州县城迎接亲人解放军,接管旧政权,参加新政权的建立。

说起这陈忆吾还真有一些来历。他不是本地人,他原籍湖南湘乡,是曾国藩的同乡。他的胞兄陈赓早年参加共产党,跟随毛泽东闹革命。后来做到了八路军旅长,解放以后,他做过国防部副部长,被授予大将军衔,此是后话。

在兄长的影响下,陈忆吾也早早地参加了革命。他在岳阳县江北区担任党委书记职务已经多年。这次,他带领着武装人员去迎接解放大军解放岳州县城,心里激动万分。

“要是能够亲眼看到兄长的部队来到岳州城那就太好啦。”

他在心里想着,朝漆黑的湖面望了一眼。风帆船扬起船帆顺着风,往湖心里驰去,到天明就能够赶到岳州县城。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山西省是革命老根据地。这里早已经建立起革命政权,新生的人民政府十分巩固。经过了土地改革运动之后,民众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分到了土地的农民拥护共产党,支前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一九四九年,革命高潮已经来到。随着解放军夺取南京,上海之后,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建立新中国指日可待。为了夺取全国胜利,建立新中国。党中央发出了号令:迅速组建南下工作团,随解放大军南下,在新的地区建立革命政权。

山西省委立刻开展动员。动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报名参加南下工作团。

很快,一支由各级政权组成的南下工作总团组建起来。由省委书记刘运成担任总队长的南下团开始集中训练。他们从吕梁、大同,阳泉、晋中等地区抽取精干力量组建成南下工作团。工作团下面分为若干个大队,即工作分团。每个大队均由原来的地委一级的领导担任大队长。大队下面设立中队,中队长由原县委一级的领导担任。

南下工作团一面学习,一面待命。只等上级一声令下立即就要开赴南下战场。

五月,战场形势已经十分明了。

上级的指令下达了。南下团紧紧地跟随解放军大部队后面向南挺进。晋中、吕梁地区南下分团要奔赴的目标是湖南省湘潭地区,他们负责接收湘潭地区下属的七八个县级政权。各中队负责接收一个县城,中队长即是新政权的县委书记或者县长。中队的成员们都是这个县里各级的负责人。

二十多年后担任过国家主要负责人的华国锋主席,就在这支南下大军里。

五月十八日工作团经张家口乘火车南下,走到河南已经没法继续往前走了。国民党的部队正在与解放军在河南驻马店激战。

夺取全国胜利,刻不容缓!南下工作团不能够耽搁在这里,必须迅速赶到湖南省!

上级下达命令:立即改道,走安徽转道南京走水路向武汉挺进!

上千号山西南下工作团立即出发,改道经安徽日夜兼程,急行军赶到南京。此时,南京已经解放。

南下工作团找到轮船公司老板,请他们立刻安排船只运送南下工作团去武汉。

“长官,如今时局混乱,战事不断。鄙人不是不愿意为解放大军效劳,实在是风险太大。万一,路上遇上飞机扔炸弹,鄙人就会船毁人亡,叫我怎么活命?”矮胖经理诉苦。

“嗯,你说得也有些道理,可是,军情紧急,顾不得这么多了。你是生意人,难道愿意放弃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多可惜。再说,即使遇上了敌机轰炸,你还可以灵活躲避。”南下团长宽慰着他。

“我是生意人不假,可要是船被毁损了,我就完蛋了...”他摊开双手,几乎快要哭泣。

“我可说好,如果你的船真的被炸了,革命政权不会坐视不理。你就放心的运载我们去武汉吧。”

轮船公司经理最终答应运载南下工作团去武汉。不过,他也获得了不菲的一笔运费。每人按照三银元的船票收费。

南京下关码头,南下工作团连夜上船。每人发给干粮一包。

“呜呜呜...呜呜...”轮船鸣响喇叭,终于起航了。轮船在江面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掉头朝着西面武汉的方向前进。

船上,各大队正在进行接管地方之后的工作要点的讨论。轮船缓缓地航行在浩瀚的长江上,伴着这哗哗的水声,带着对革命事业成功的理想,所有的工作团员渐渐进入了梦乡。

上午的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南下团的干部们倚靠在栏杆边,任凭江浪摇晃着船身。他们中许多人还是第一次乘船,许多人感觉到头晕沉沉,恶心,呕吐。

突然,天空两架敌机轰鸣着滑向船顶。

“不好,敌机要轰炸,大家注意赶紧就地隐蔽,别慌张!”总团发出命令。

“做好战斗准备,机枪手,瞄准敌机,准备射击!”

所有的机枪,都朝向天空的敌机瞄准,刹那间人们都做好了战斗准备。

天空上的两架敌机围绕着轮船兜了两个大圈子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没有投下炸弹,径直往南飞走了。

“好险!要是敌机投下炸弹,我们在船上连一个躲避的地方都没有。”总团长心有余悸的叹了口气。

船行一日一夜,终于抵达江南重镇武汉。这里已经是人民的天下。武汉军管会派来人接洽,全体南下工作团终于能够吃上一口热饭,能够睡上一个囫囵觉。

在武汉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南下工作团接到命令:立即步行,全速南下,做好战斗准备,沿途还有意想不到的战斗。要一边战斗,一边行军。一定要在七月底之前赶到目的地,接管即将解放的新区,迅速的组建人民政权!

南下工作团不敢怠慢,他们跟在解放军大部队的后面,紧追不舍。经常是前面的部队刚刚攻克一座城市,南下工作团就迅速地跟进。

湖南省委的领导们及时的派出先遣联络人员,来与南下工作团接洽。他们负责介绍沿途敌人的布防情况,报告解放大军的进展。

一个又一个城市被解放军攻克,占领。南下工作团的脚步离湖南省越来越近。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当地地下党领导们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七月十六日南下工作团已经进入湖北省最北边城市的边沿——蒲圻县。再往前走就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他们就要到达自己的归属地。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新一天的到来,等待着翻开历史的新篇章。他们要做开天辟地的一代新人,为创建新中国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临湘的李垂才忧心如焚。他虽然走马上任担任了湖南第一行政专署保安副司令,兼任临湘县保安团长职务。可是,解放军的进军速度实在太快。很快就攻下了武汉,朝着湖北咸宁进军。

李垂才手里虽然掌握着千余人马,对外号称是拥有四个团,可是,就凭这点儿兵力哪里能够和解放大军斗。

眼看着王剪波逃走了,临湘县里人心惶惶,到处都在传说解放大军就要打到临湘县了。王剪波临走时反复交代李垂才一定要牢牢控制临湘这块地方,决不能够让共产党抢占了先机。可是,四面楚歌,兵临城下,他独木难支。他心里在想,王剪波倒是会逃,早就逃之夭夭了。叫他当炮灰,这样的傻事他不能干。

李垂才思索了很久,他找到了王剪波最信任的李阔海问道“海哥,眼下共军已经逼近临湘,不知你作何打算?”

李阔海翻了翻眼皮盯住李垂才问道“专员临走时怎么交代你的?”

“嘿嘿,这还用问么,还不是叫我抗住,一定要守住临湘这块老根据地。可是,现如今共军势如破竹,下武汉,陷蒲圻,已经快打到临湘了。我们这点儿人马哪是共军的的对手?你我都是本地人,难道硬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李垂才苦着脸说道。

“嗯,这倒是很急迫的事情,依我看,你我不如赶紧探探共军的口风。我听说姚风舞已派人和共军接洽,我们何不做两手准备。能与共军谈成最好,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我们不能做傻瓜...”李阔海一番话彻底打消了李垂才的顾虑,他明白即使王剪波在面前,也难以扭转局面。眼下只能够走一步,看一步了。

两人一致认为眼下最好的法子就是顺应潮流,投靠共产党,做一名起义军人。

李垂才行伍多年,他曾于194年考入湖南讲武学堂,毕业后,先后在国军部队里担任过连长、营长等职。参加过对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他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临湘,在王剪波麾下担任过游击队第四挺进纵队支队长,第九战区独立团团长,他是一个比较有头脑的旧式军人。抗战胜利之后,他考取了国民党中央警校,结业之后,被分配在中央警校上海分校担任教官。

多年的风雨跌宕,他养成了判断形势的一个习惯。眼下,共产党就要夺取天下,他不能够成为国民党的殉葬品,他不能够眼睁睁地成为共产党的俘虏。

“他妈的,天下大乱,该走的都走了,老子也要改换门庭,另觅出路了。”李垂才自言自语着。

李垂才想到了自己的老部下姚凤舞,他想叫姚凤舞去共产党那儿先探探路。

李垂才找来了姚凤舞,他开门见山地说道“姚团长,共产党已经逼近咸宁,你我该作何打算?”

姚凤舞瞪大两只眼睛望着李垂才,一时不知所措。他明白有些话不能够乱说,弄得不好是会要掉脑袋的。

“司令,您的意思是...?”

李垂才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你我是老朋友啦,你别见外,有什么话,痛快地说。”

“司令,叫我说什么好...”姚凤舞呐呐地回答。

李垂才突然压低了声音说道“别绕弯子啦,我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就是不知道你能否办得到。”

姚凤舞一见李垂才这幅神情,立刻拍着胸脯说道“司令,您要是有差遣,尽管说,就是掉脑袋,我也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

李垂才一见姚凤舞表白了心意,立刻附耳向他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密语一番。

姚凤舞脸上显露出笑意,满意地领受了任务,走了。

半个月之前,姚凤舞在临湘县城和共产党地下党挂上了钩,正式投靠了共产党,暗地里成为了迎接解放军入城的武装力量。

李垂才一见投石问路的策略成功了。他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决定直接去长沙找共产党联络。

5月的一天,李垂才化装成一位商人,秘密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利用他早就掌握到的关系,李垂才见到了湖南长沙地下党负责人。他向共产党负责人阐明了自己打算举义的计划,他的义举计划受到了共产党地下党的称赞。

共产党相关负责人授予李垂才‘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军区第四纵队第六支队’的起义部队番号。

获得了共产党的接纳之后,李垂才信心满满地回到了临湘。他可以高枕无忧了,管他的王剪波,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各自保平安。带着这样的念头,李垂才迅速地和已经到达临湘外围的解放军先遣部队一五九师四七五团接上了头。

齐良团长亲自接待了这位解放军第四纵队第六支队的司令李垂才。他叮嘱李垂才仍在原驻地临湘桃林待命,一旦时机成熟,他会派人通知李垂才举义。(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