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七章 日军进攻长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岗村宁次信心满满,他这个老中国通相信,他的军刀所指必定能够所向披靡,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的任务指日可待。

七十七长沙失守

为了实现第二阶段的战略目的,日军投入兵力6万,战马10万匹,各类火炮18门,坦克10辆,汽车9450辆,企图一举攻陷长沙。

湖南作战作为一号作战的一个重大步骤,日本大本营、中国派遣军均对此十分重视。日军方面特别成立了以冈村宁次为司令的第六方面军司令部,负责统筹指挥。岗村宁次在第十一军和第九军这两个军里都担任过司令长官。对于完成打通大陆交通线这一艰巨的任务,他心中有数,他对于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是放心的。日军大本营为了加强第十一军的指挥力量,特地从关东军抽调高级参谋岛贯武治大佐到第十一军担任高级参谋,负责制定作战计划。

1944年4月下旬,日军第十一军做出了以下部署:第一线五个师团(第一一六、第六十八、第三、第十三、第四十师团),以四个师团担任湘江以东的攻击,一个师团担任湘江以西的攻击,5个师团在开展前并列于华容、岳阳南部、崇阳一线集结待命;

第二线三个师团(第五十八、第三十四、第二十七师团),分别集结于监利、蒲圻西南、崇阳,待第一线师团发起攻击后,第五十八师团担任攻占长沙主力,第三十四师团负责攻占岳麓山;

独立步兵第五旅团、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各一部及第一一六师团第一零九联队占领松滋河一线,牵制第六战区,掩护主力侧后;

日军计划,如将浏阳河一线的第九战区部队击溃,即以部分兵团急袭突进占领衡阳。同时,主力则搜索围歼从东方、西方和南方汇集而来的中国军队。

按照这一部署,第十一军所属各部于5月5日以前均集结在指定地区,待命发动攻击。

岗村给第二十三军所属的几个师团的命令是从广东开始向广西运动,攻击前进,扫平广东沿线的阻碍,待第十一军最后夺取桂林之后,由两个军集中兵力,共同夺取广西重镇柳州。然后守住通往大西南的交通要道宜山铁路沿线,将溃败的中央军一举歼灭干净。

岗村特意指出:此次战役的重要目的在于全歼中央军的军事实力,不留给敌人以喘息之机。

5月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将其指挥所推进到湘鄂边境的蒲圻。5月5日,冈村宁次也将司令部从南京推进到汉口原第十一军司令部所在地。

第九战区自从第三次长沙会战之后,两年多时间没有直接与日军作战。

战区司令部因此产生了轻敌思想。认为日军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遭受到惨败,不会轻易发动进攻。

因而,第九战区的部队仍然沿袭从前的部署。

当日军大部队于五月下旬在第九战区正面开始大规模集结时,战区长官部才在仓促之间研究作战部署。

此时,军委会派白崇禧到桂林,统筹第四、第六、第九战区的对日作战。白崇禧根据平汉线作战失败,日军气势嚣张,兵力庞大等情况,提出在广西桂林一带山区与敌决战的设想。

对于白崇禧的到来,薛岳心里老大不高兴。他认为自己一直就是方面军的司令长官,打过许多大仗、硬仗、胜仗。和白崇禧平起平坐,干嘛要受制于人,再在他的头上派一个军事长官,他心里不服。无奈,白崇禧是蒋委员长派来的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他不能够公然抗命。在军事会议上,薛岳不愿放弃湖南战场,坚持按照第三次长沙会战的部署进行准备。战区参谋长赵子立眼见得自己的司令长官和白崇禧意见相左,如果双方僵持下去,会闹得彼此尴尬。他只能够出面做调解。他早就看到日军来势凶猛,不同于前三次。因此,赵子立眼珠儿一转,提出在衡阳会战的设想。对于赵子立的提议,薛岳心知肚明这是参谋长提出的折中方案。薛岳顺坡下驴,见到白崇禧和赵子立两人均不赞成在长沙决战的主张,迫不得已,才决定将会战的部署稍向南移,决定在渌水、涟水北岸与日军决战。最后,战区决定:“战区以保卫国土粉碎敌寇企图,于湘江东岸新墙、汨罗、捞刀河、浏阳河、渌水间,湘江西岸资水、沩水、涟水间节节阻击消耗敌人。控制主力于两翼,在渌水、涟水北岸地区与敌决战。”

根据以上作战指导方案,第九战区决定集中本战区的第三十七、第四十四、第二十、第九十九、第四、第十、第五十八、第七十二等八个军全力投入长沙以南,渌水、涟水以北地区的决战;同时,还申请军事委员会从第三战区抽调第二十六军,第四战区抽调第四十六军,第六战区抽调第七十九、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一00军,第七战区抽调第六十二军等七个军向株洲、渌口地区集结,准备参战。

5月8日至9日,在日军开始进攻后,第九战区又对各部队作出具体部署:以第四军防守长沙及岳麓山;第三十七军在汨罗江沿岸迟滞消耗敌人后,向浏阳永安地区转移;第二十七集团军与第三十集团军在原阵地上迟滞消耗敌人后,以主力向平江、浏阳地区转移;第一集团军以持久战掩护战区之右翼,以第五十八军立即开赴浏阳;第十军固守衡阳,以一个师主力开赴易俗河,掩护湘潭、衡阳交通线。

白崇禧看了看薛岳的部署,什么话都没说。他清楚,薛岳是蒋委员长的嫡系部队,是蒋最信得过的人。他犯不着和薛伯陵生闲气,反正,自己已经将蒋委员长的意图转达到了,至于战争的后果,自有薛伯陵亲自向蒋委员长作出交代。

冈村宁次此次组织实施豫湘桂战役志在必得。这次战役,他早在194年就向日军大本营提出过。由于当时日本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方向,没有人重视他这一提议。直到日军在太平洋遭受到惨重失败之后,这才想起岗村的提议。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日本军大本营批准了岗村的提议。

岗村宁次自然就成为了豫湘桂战役的实际实施人。他的第六方面军负责指挥第十一军与第九军。

5月7日,日军分三路大举南犯。其西路第四十师团按照计划于午夜从石首、华容之间攻向南县、安乡方向;东路第三、第十三两个师团于清晨由通城附近攻向平江一线;中路第六十八、第一一六两个师团于黄昏从岳阳、临湘南部攻向新墙河;三路大军从东往西形成斜线阵势,妄图将第九战区部队压迫至湘江或洞庭湖予以歼灭。

同日,日军步兵第二一八联队由海军协助,从岳阳向营田进发,企图切断在新墙河一线守军第二十七集团军的退路。一举围歼该集团军。

第九战区按照战前部署,分头阻敌,以迟滞消耗敌人。

在平江至通城之间,第四十四军以主力阻滞日军东路;在新墙河一线第二十军阻滞日军中路;在常德北部,第九十九军第九十二师阻滞日军西路。

日军此次进犯由于战线太长,兵力巨大,攻占长沙只是其整体作战中的一个步骤。因此比较重视后方运输、供应补给,采取稳打稳扎的战术。

8日,第九战区发现日军进攻并不猛烈,错误地判断日军兵力不太大,与前三次的兵力相当。又决定将决战地区向北推进,准备于长沙附近与南犯之敌决战。命令各部队以部分力量阻击日军的同时,主力向平江浏阳一带转移,准备包围歼灭敌人。

8和9日第二十军在新墙河防线有力地阻击日军后,开始向平江地区转移。日军第十一军司令长官横山勇判断出我军意图,他命令部队在关王桥附近与平江地区歼灭第二十七集团军。为了取得作战胜利,他命令飞机猛烈轰炸这一地区的二十军以及第二十七集团军指挥部。

激战随即展开。6月1日,第二十军在平江地区陷入危境,两个师被分割包围,其新编第二十师由军长杨汉域率领经过苦战突出重围。第一三三师被包围在平江西北部的山岳地带,与军部失去联系,损失严重,一场苦战之后,杀出一条血路,始得突出重围,向南撤退。

平江城陷落了。日军占领平江没顾得上休憩,立即分兵两路向南、西突进,守军第四十四师节节抵抗。

6月5日,日军东路第三、第十三两个师团抵达浏阳东北约50公里的达浒、官渡地区。

第九战区决定将东路日军围歼在浏阳北部,打一个大胜仗。命令第五十八军在浏阳以东文家市附近进入攻击准备位置,待敌由达浒、官渡进击浏阳时由东向西发起奇袭;第二十军从平江献钟自北向南攻击敌后,第七十二军由平江长寿街赶赴达浒东北地区,与第五十八、第二十军对敌构成三面围歼之势。

9日晨,当日军由达浒、官渡进至浏阳北部古港、东门市地带时,第九战区三个军发起突然攻击,使日军一度陷入混乱。日军经过冷静分析,整理阵营,集中两个师团主力反攻第五十八军,战斗进入相持状态。随后,日军第三师团获得侦察情报,得知第五十八军第一八三师师部主力集结于浏阳西北部彭家大屋附近,遂以师团主力展开袭击。经过激烈战斗,第一八三师师长余建勋被敌击伤,全师撤出战斗。

11日晚,日军第三师团击溃第一八三师后,移兵攻击第五十八军左翼,将其阵地突破,与第十三师团会合,继续南犯,逼近浏阳城。

14日拂晓,日军以一部围困城北的守军第四十四军第一五0师,另外一部000余人,在飞机火炮配合下,攻入城区,与第四十四军展开城垣争夺战。守军死战不退,日军始终无法攻破守军核心阵地。于是,招来飞机集中轰炸,全城一片火海,守军被迫撤出浏阳城。

日军占领浏阳之后,稍事修整,即越过浏阳河,进抵长沙东北部,准备攻向醴陵、攸县地区。

中路日军第六十八、第一一六师团,自5月0日配合东路日军围歼第二十军外,大部继续南下。1日分作五路抢渡汨罗江。守军利用网形阵地与地雷阵,予敌以大量杀伤。日军依靠飞机及火炮支援于6月1日突破了汨罗江防线。于6月4日前后全部进入汨罗江地区。此时,日军第二线部队第五十八、第三十四两个师团亦进抵汨罗江南岸一带。守军第九十九军凭借有利地形进行有力抵抗,日军一时不能突破。直到5日之后,日军五个师团才渡过汨罗江。

九十九军在达摩山东南部将日军第五十八师团师团长毛利末广击伤。大大挫动日军锐气。

九十九军主力随后迅速后撤,渡过湘江,转移至沩水南岸地区。日军跟踪追击,大部队强渡捞刀河,浏阳河,往南突向长沙。

日军另一部第三十四师团等部溯湘江而上,准备进犯岳麓山。

西路日军第四十师团,发起进攻后,推进十分迅速,6月5日攻占沅江,10日攻占益阳,14日占领宁乡,并以一部向湘乡方面进犯。

日军攻占了长沙周边地区之后,迅速地朝着长沙进军。前三次,日军虽然短暂地攻入过长沙,但都没有长久地占领长沙。此次,日军的战略目标与前三次不同。打通大陆交通线,就必须占领长沙,威胁到大西南的陪都重庆。

所以,冈村宁次志在必得。他严令各路人马快速前进,一定要达到消灭国军主力的目的。

第九战区方面,担任长沙防备的是第四军。这是一支装备精良,编制比较完备的部队,全军三个师,总兵力在三万以上,同时,战区司令部还临时将战区直属炮兵部队、工兵部队拨归第四军。第四军拥有各式重型炮五十余门,应当说第四军的战斗力算是很强的。

可是,第九战区从一开始就犯了一个致命性的错误。战争开始之后,司令长官薛岳撤往耒阳,长官司令部只留下参谋长赵子立负责指挥。赵子立原先是第九战区参谋处处长,被提拔为战区参谋长之后,无论资历与威望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许多的集团军司令,甚至军长们都有些瞧不起这个刚刚提拔不久的参谋长。第四军军长张德能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这种指挥官和参谋长分离的指挥行为,直接导致了后来指挥无序,各部队之间互不买账的致命后果。

日军迫近长沙时,参谋长赵子立召集军事会议。第四军军长张德能、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各自坚持己见,不服从赵参谋长的指挥。与会者争论不休,导致兵力分配不能够达成统一。虽然赵参谋长坚持要在岳麓山上加强防守,布置两个师的兵力,炮兵部队摆放在岳麓山上。可是,这一正确的意见,第四军军长张德能根本就不予采纳。他甚至还说出了‘薛司令临走时,并没有交代让我军归你指挥!’的话语。无奈,这个时候,赵参谋长立即使用电话向远在耒阳的薛岳司令长官请示。赵子立在电话里问“司令,我作为参谋长,是否可以指挥第四军?”

薛岳的回答令人震惊“你不指挥第四军。”听到这个回答,参谋长赵子立气得浑身直发抖,他终于明白了,原来第四军军长张德能敢于不听指挥,原来是根本就没把自己这个参谋长放在眼里。他心里在想‘既然不让我指挥第四军,那么干嘛还将我留在长官司令部?看守长官司令部完全可以叫一般参谋或者副官就足够了。’想来想去,赵子立这才明白自己只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参谋长。他心里虽然气愤,可是,大敌当前,他隐忍了。最终,只得按照张德能的意见在长沙城里配置两个师和部分炮兵,岳麓山上配置了炮兵主力和第四军一个师。

这一部署直接导致了后来作战的被动与失败。(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