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七章 重返战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抗战胜利了,老百姓们都盼望着能够过上好日子。留在家乡的徐春莲却一直不开心。

自从她的老公左振华随部队调到云南之后,这些年,他从来就没有回来过。他派副官送来的那些银元早就花光了,徐春莲只能够依然住在老爹爹家里,和老爹爹苦苦度日。

“抗战胜利了,这个负心人总该回家了吧?”徐春莲每日里都在心里盼望着自己的丈夫突然出现在面前。

徐春莲的两个孩子,一个叫做小戎,六岁了,一个女儿叫做左萍。这名字还是左振华临走时给取的,如今也都四岁多了。两个孩子成天围绕着妈妈要爸爸,见到儿女们嚷嚷着叫爸爸,徐春莲强忍着泪水对儿子说道“儿子呀,抗战胜利了,你们的爸爸就要回来啦,等他回来,叫他给你们一人一把枪,好么?”

“喔,爸爸就要回来啦,我们有爸爸啦!”女儿小萍大叫着。

“爸爸给我们枪,我要手枪,打鬼子,啪啪。”儿子左戎作出打枪的模样,高兴地喊着。

左振华回来了。他身穿一身将军服回到了新墙河边的付家村里。他如今已经是师长职务,他的身后跟着一大帮警卫兵。

见到左振华的那一刻,徐春莲惊呆了。她傻愣愣地站立在那里,嘴角蠕动了两下,却说不出话来。

左振华看见了自己的两个孩子。他激动地走上前,双手搂抱住两个孩子,说道“儿女们,快,快叫爸爸,叫呀。”

两个孩子对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惊慌失措,他们躲避着爸爸的亲吻。

徐春莲终于从惊喜中清醒过来,她走上前,紧紧地抱住了丈夫和儿子。

“小戎,小萍,你们俩快叫爸爸呀,这就是你们的爸爸!”

徐春莲兴奋地逗弄儿女们,可是,两个孩子怎么都不肯开口叫爸爸。

特别是小戎,他使劲地挣脱了左振华的手臂,拉着妹妹小萍跑到一边,远远地望着这个‘陌生人’。

后来还是一旁的副官机灵,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块糖,塞到两个孩子的手里,说道“来,这是你爸爸买给你们的,快,叫爸爸。”

两个孩子欢快地接过糖块,站在远处怯生生地望着左振华。

“来,小戎乖,快叫爸爸。”徐春莲哄着孩子。

“爸——爸,”小戎拖长声音叫着。

“儿子,好儿子,真乖!”左振华抱起了儿子小戎。

“爸爸,我也乖。”女儿跑到了爸爸面前。

左振华双手抱起儿女们,他高兴地说道“嗯,不错,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都是乖孩子。”

哈哈哈...屋里满是欢快地笑声,欢乐洋溢在这间小小的房屋里。

徐三老汉见到女婿回来,连忙要去打酒。左振华拦住了他。

“岳丈,您就别忙活了,我的随行们带来了许多好酒,拿出来,今晚,我们爷儿俩品尝一下,看看合不合您的口味。”

左振华朝副官使了一个眼色,副官立刻跑到外边停靠着的小轿车上搬回来一整箱酒,打开一看,全都是一色的贵州茅台酒。

“岳丈,这酒您试试,味道怎么样。”

徐三老汉拿起一瓶酒,看了看包装,说道“这酒看着倒是很漂亮,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晚饭时分,左振华打开了两瓶茅台酒,他给徐三老汉倒上满满一碗,又给妻子徐春莲倒上一碗酒。

“来,这几年我不在家,你们爷儿俩带着两个孩子真不容易。借这碗酒,略表我的谢意,来,我们干了!”

徐三老汉端起酒碗,略略品尝了一口,顿时就觉得香气四溢,一股清冽的感觉直透喉咙。

“好酒!喝在嘴里,甘甜清冽,回味悠长,味道好极啦。”老汉咂咂嘴唇,眯着眼说道。

徐春莲见老父亲如此高兴,连忙端起碗和丈夫碰了碰,轻轻地抿了一口。她深情地望着丈夫说道“这酒比我们乡下的谷酒味道儿纯,还不上头,好喝。”

“哈哈哈,这可是我们国家最好的酒,出产自贵州茅台镇。我好不容易弄到了一箱,一直没舍得喝,来,今夜晚,我们来他个一醉方休。”左振华端起那碗酒,一仰脖子,吞下了。

桌上,有左振华特意带回来的美国牛肉罐头,两个孩子像两只小馋猫似的,用手抓着牛肉起劲地吃起来。他们的嘴巴边沾满了牛肉汁。

“好孩子,快,别吃牛肉了,当心撑坏了肚子。”左振华将儿子手里罐头拿开,替他们夹了满满一碗青菜。

徐春莲望着丈夫说道“让他们吃吧,这俩小馋猫从没吃过牛肉罐头,多吃点儿算个啥。”

左振华望着妻子笑笑说道“你不知道,这美国的牛肉罐头吃着很香,可是,吃多了难以消化,回头,弄不好要闹肚子。我小车上有整整一大箱牛肉罐头,足够他们俩吃的啦。”

徐春莲这才明白牛肉罐头不能够可着劲的猛吃。她笑着对两个孩子说道“好孩子,爸爸说了,他车上有的是牛肉罐头,你们呀,想吃多少都有,不过呢,今晚上,你们可不许多吃,吃多了,肚子该闹毛病了。听话,小戎,你是爸爸的乖孩子,别吃啦。”

小戎望着妈妈,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点点头,端起那碗饭菜,迅速地扒拉着。

小萍也懂事的开始吃饭,一家人围着桌子其乐融融地享受着这温馨的一刻。

夜深人静,孩子们都安睡了。月儿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满大地。透过窗户,几丝淡淡的朦胧月光射进来。

春莲搂紧了丈夫,她盯着他看,总也看不够。

“振华,你这一去就是五年,连个信息都没有,真叫人悬心。”

“唉,你不知道这些年我们在云南贵州一带四处转移,总没个安定的时候,其实呀,我这心里一直挂牵着你们娘儿仨...”左振华轻轻地抚摸着妻子。

“我还以为你早把我们娘仨给忘啦,要不然,就是你在外面另外寻觅了别的女人...”徐春莲伸出手在丈夫的鼻子上轻轻地刮着问道“我说的是也不是?你老实坦白。”

左振华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你把我当做什么人啦?我们在前线拼死拼活地杀鬼子,哪里顾得上另外寻觅女人,再说,在那荒郊野外的地方哪里有女人寻找?我这心里呀,一直牵挂着你们娘儿仨,恨不能生出双翅飞回来。可是,不行呀,不打败鬼子,我们岂能够回家。”

见丈夫说得这么一本正经,徐春莲瞪着眼问道“你说的全都是真的?”

“能够骗你么?不信,你问问马副官就知道了。”

“他是你的副官,准定偏向你,算啦。我也懒得问了,只要你心里有我们娘仨就足够了,谁管你们男人在外面的破烂事儿。”徐春莲嘴里这么说着,心里明白丈夫打心眼里喜欢自己和两个孩子。

这一夜,他们夫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诉不尽的相思情。借着酒劲儿,左振华将妻子紧紧地压在身下,多年的压抑此刻尽情地倾泻......

直到天色微明,夫妻俩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左振华在岳丈家一住就是整整两个月。这是徐春莲最快活的日子,她成天笑嘻嘻的,见到谁都会主动打招呼。

“嘿嘿,你们瞧,这春莲呀,人都长胖了,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乡亲们打趣着她。

闲来无事,左振华也会下地替徐三老汉帮帮手,收割水稻。

“好女婿,快放下,别干了,这可不是你干的事儿。”徐三老汉连忙阻止。

“岳丈,您老人家忙不过来,我帮帮手没关系,反正也是闲着。”左振华笑说道。

“振华,别干啦,我老爸呀,是心疼你。”徐春莲接过丈夫手里的镰刀,弯着腰开始嚓嚓地割稻子。

徐老三发话了“春莲,你也别干了,回家去,好好儿地陪着振华。我听说呀,国共两党就要打仗啦,他回来一趟不容易,走,你们回家吧,这点活儿你老爸还干得动。”

徐春莲理解老爸的苦心,她拉着丈夫说道“走吧,再不走,要惹老爸生气了。”

左振华站起来,他将已经装好的那一担稻谷挑在肩上,朝着回家的路上迈去。

望着走远的女婿,徐三老汉叹了口气说道“唉,要是不打仗,该多好!”

徐三老汉的担心果真变成了现实。两个月之后,左振华接到命令,上峰命令他迅速地赶赴东北地区。

左振华要走了。徐春莲拉着两个孩子送了一程又一程。

“你回去吧,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等战事稍有眉目,我就回家来探视你们母子仨。”左振华劝说着妻子。

“振华,就让我们再送你一程,谁知道这一别什么时候能够再见面?”徐春莲的眼角里已经噙着泪花。

“很快就会有结果的,国军如今兵强马壮,与共军作战胜算把握很大。”左振华信心满满。

就要分别了,小轿车已经停靠在马路边,警卫战士们全副武装整齐地排列在路边。

突然,徐春莲激动地抱住了丈夫,她紧贴着他的耳朵边小声地嘀咕着。

“真的?这么快。”左振华显然激动万分。

“嗯,我都快两个月没来那个了...我只问你,要是生下来,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好?”徐春莲盯着丈夫问。

“嗯,这样吧,如果是个男孩,就叫他和平,天下太平,我们能够过上好日子啦。如果是个女孩,还是叫她左英吧。”左振华飞快地说着。他看到路边的小车已经发动,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他轻轻地拍拍妻子,说道“我走了,你多保重!”说完,他抱起两个孩子,在他们稚嫩的小脸蛋上狠狠地亲了两口。放下儿女,他一转身朝着小车奔过去。

“爸爸,爸爸!”两个孩子跟在他的身后叫着。

小轿车轰鸣几声,扬起一阵灰尘,转眼间消失在远处。

大道上,只剩下徐春莲和两个儿女。望着远去的灰尘,她发出轻轻地叹息“这一去,不知道何日才能够再相逢。”

站在小山包上的徐三老汉朝着女儿走过来。刚才分别的一幕,他看得清清楚楚。

“回吧,我早就说过,嫁给一个军人,你就选定了孤独,什么都不要说了,这就是你的命,你认命吧。”徐三老汉一手牵着一个小外甥朝回家的路上走去。

夕阳下,残阳如血。徐三老汉的身影像一只瘦瘦的老猴儿。他能够再见到自己的女婿左振华吗,只有天知道。(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推荐阅读
相关小说